?
将汉献帝迁都在许昌,是孕育曹魏基业的奠基石,其重要性无可比拟。魏国建立以来,无论帝都如何变迁,许昌风采依旧。
以许昌这座代表曹魏始兴的巨城作为屏障来抵挡蜀军的攻势,是不得已的办法,繁华的都市会因此而凋零,城中更是人人思危。毕竟,许昌乃是曹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兵临城下,结果只有两面。
一面是败,另一名是胜。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江山易主并不是什么大事,民生与战火才是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这是许昌城中百姓的真实心态,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如今的曹魏是如何的不得人心。
曹魏,不过是司马氏的代名词,就算三岁小儿都知道司马氏早晚会取代曹魏的统治。
眼下,看起来貌似不大可能实现了,可随之而来的又是巨大的危机。若说兵荒马乱,曹魏的百姓早就习惯了,近十年来曹魏可曾有过半分喘息?蜀汉的国力如何膨胀,想短时间赶超曹魏都是困难的。形势发展到眼下这一步,谁能说不是连续的战乱让曹魏缓不过气?
当年襄阳之战,关云长威震华夏,曹操几乎迁都避之;数年之前吴军杀到许昌城下,被司马昭击退,而今呢?
姑且不论蜀军之战力是否堪比当年的吴军,只看宛城的败绩,朝野之上便没有太大的信心。
这也不是主要的,毕竟杜预在宛城守了那么久,许昌的条件比宛城优越许多,似乎也没有那么悲观。
问题是晋公司马炎率领三万人马退到了陈留。
陈留距离许昌路途不远,却也不近,正是需要大家众志成城之刻,司马炎这主心骨不在许昌,军民士气都是深受影响。不能同生共死,甚至不敢一试的主子,谁稀罕呢?
朝中的文武跟随司马炎离开的有七成之多,七成中的半数被送往了河北。此举自然是为了留下后手,但在这节骨眼上,又是让士民心中一寒。
诟病最大的,仍是司马炎不肯留守许昌,选择陈留避开蜀军锋锐。以杜预方面的说法,司马炎此举乃是牵制蜀军之意,毕竟需要有一支人马在外围保持压力。
可更多的人对于司马氏早已不满,自己的家在许昌,根在许昌,几代的家产都在许昌,人可以去河北,去陈留,财物呢?运不走,根本没有时间……因为蜀军要杀来了。
留下的人不一定是自愿,走得人也是满腹怨言。父亲去了河北,儿子留在许昌,举家离开许昌的却是带不走任何财物。
战时不比寻常,有些人宁愿留下来守护家业,也不愿意避开战端,为何?
打不过大可以投降,投降之后家业依旧是自己的,高官厚禄没有,荣华富贵总是在的。
国家的主心骨是司马氏,可名号上仍旧是大魏,皇帝乃是曹奂。司马炎去了陈留,曹奂却是走不得的,曹奂一走这就是迁都,影响会更加的恶劣。也就是说,司马炎与张华等人采取了迁都的行动,却是留下了傀儡皇帝曹奂撑场面。
曹奂什么都不管,也管不了什么,登基的时候不过是个少年,而今还是未及弱冠。每日沉浸在悲痛中,缅怀过去强大的曹氏,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的要恢复手中的权力,可一切都是徒劳。
帝位,如此冰冷……
以玩乐丧志,以悠闲度日,时间一久,就算曹奂曾经聪明无比,而今也不过是普通之人罢了。
岁月带走了生命,也消磨了志向。
十几年来,支撑曹魏的是司马氏,因此司马炎此举并不聪明,也只能糊弄下层的百姓而已。有些见识的都开始采取自保的准备,却不敢摆出自保的姿态,因此许昌城中忙碌依旧,繁华依旧。
攻城是件辛苦的事儿,十万人的许昌就算有三十万的部队也休想轻易得手,不过蜀军不同,杜预心知肚明。
蜀军有投石车,有各种先进的军械,对城池的破坏力可谓惊人。可这不是杜预担忧的,让人担忧的是淮南战场上传回来的消息,也是自己一直难以相信的消息。
寿春战场上三座卫城之所以被蜀军迅速攻破,是因为蜀军掌握了一种前所未闻的攻城手段,直接攻陷了西卫城!
火药!
这在蜀汉内部是极为保密的事件,因此杜预派遣了许多人手也是不得其详,只知道当蜀军接近城根下,开始挖掘后,便是山崩地裂,大地轰鸣,伴随巨大的声响,半壁城墙塌陷。
这究竟是什么手段?
若是蜀军运用这般手段,许昌城破也不过是弹指之间,当自己提出以许昌为据点抵抗蜀军时,关于应付蜀军这新式手段的办法还没有想出来。
现在呢?
蜀魏逐鹿天下,许昌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蜀军若有霹雳手段,绝不比吝啬。而许昌一旦被蜀军攻破,杜预这以许昌为支点的大战略将会付之东流!
原本杜预麾下的将领皆是去了陈留养伤,留守在许昌的乃是王阐,赵则,赵辰,石超,石熙,李赞,王济,王炬,卢钦等一干将领负责协助杜预。这些人都是杜预精心挑选的将领,有实实在在的军功在身,忠诚可靠,能力也足以抵御蜀军。
十万守军并非许昌全部的战力,各大家族依照抵御吴军时的旧例竭力拿出钱财,发动人力协助守城。有志向保家卫国的,吃不饱穿不暖的,总之有一个算一个,都穿上了意甲,拿起了刀枪,成为了许昌城中不可或缺的战力。
这些人没有经过操练,甚至没见过血,但为了各自的目的都不惜挺身而出。战场之上比的不是个人武勇,而是整体战力。一支精锐部队有可能因为一名菜鸟而自乱阵脚,战力锐减,乃至被人歼灭。
数万菜鸟奔上城头以及各个紧要所在,对于许昌整体的城防来讲,可谓是影响甚大,当然是负面影响。
可杜预不以为意,这些人有的是爱国热情,有的是为了生存,现在看起来是累赘,可随着时间的发展,一切都会变化。
爱国之辈挥发自己的热情,而热情会感染城中的军民,激励将士奋发作战;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有了饭吃,在作战之时便不会在城中无所事事,伺机做些扰乱城中秩序的事情。
这些人可以死在战场上,决不能在城中添乱!
采取多方手段满满凝聚着人心,杜预告诉每一名将领,每一名兵士,每一名百姓,许昌已然封闭,许昌城中所有人皆在一条船上,只有携手并肩,才能获取胜利!
魏军放弃在要道阻截,反而退保许昌,这倒是出乎了刘禅与姜维的意料。司马炎诚然没有魄力,可杜预也是如此选择,其中并不简单。
杜预的作战计划,若然仅仅是用许昌支撑战局,拖延到整个形势发生转变,那就不是杜预了。
即便如此,蜀军的眼前也只有一条路——进军许昌!
十二万蜀军在姜维的率领下浩浩荡荡进入许昌地界,不急于围城,不急于进军,每推进一里,便稳稳的占领一里。许昌四周的县城,村落逐渐被蜀汉大军蚕食,附近的大小道路更是被蜀军摸了一个通透。
缓慢的进度让守城的魏军稍有烦躁,血气方刚的战士们每日鼓起心气等着战火洗礼,偏偏是对手迟迟不到,让人一天又一天的失望。
这是蜀军故弄玄虚,还是诱惑魏军出城作战?杜预给出的答案只有一个,蜀军在等。
等的是什么?
(https://www.biquya.cc/id20798/124772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