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正阳门城楼被大火焚毁的一个月后,东西长安街终于去除了掩饰的幕墙,敞露出一条近似现代的水泥马路。采用碾压式混凝土修筑的路面平坦而旷阔,它们就像两道一柄灰白锋利的长剑,穿过天街,盘桓在紫禁城前。它的剑柄在靠近东城墙旧书院的水磨胡同,剑身则从羊肉胡同开始,沿着东西长安街一直穿过西单牌楼,剑锋直指北闹市口。
虽然长安街两头都已经延长,可街道的名字并无更改,这条长街还是叫做东长安街和西长安街。街名并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舆论关注的还是这场有些突如其来的阅兵。国之大事,在祭在戎,开国时没有阅兵,战胜日本也没有阅兵,现在却在正阳门城楼焚毁后却突然阅兵,很多人都将其视为对美国的一种威慑——在无法选择战争的时候,那只能通过威慑来使敌人顾虑。
不过,这种观点只是逞口舌之快罢了。长安街的改造一年以前就开始了,那个时候中美两国还处于正常的邦交关系。正阳门之事不管按照官方说法,还是按照坊间说法,都认为这是一次意外,真要收回城楼还轮不到太炎先生演苦肉计,所以当朝不可能在一年多以前就预知会有正阳门之变,针对美国人而阅兵完全是无稽之谈。
可不针对美国人又针对谁呢?帝国日报主笔黄远生认为当朝所行,必有深意。认为阅兵是想向同盟、协议两大集团展现复兴军之力量,其目的还是在废约。而如何废约呢?那就是参加欧洲战事,帮助一方获胜从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在黄远生笔下,阅兵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参战。此说法一出,国内立即就沸腾了,中华虽然战胜了日本。打败了俄国,可世界诸强并未完全将中华当成一个强国对待,但如果中华参与欧战并帮助一方获胜。那国际声望和地位定可超过日俄、直追美国。
在世人的概念里,世界诸强的排列顺序先是英。再是德法奥美,俄国和日本殿后。开头不争,只有这尾巴……,有些人认为是日本强于俄国,有些人则认为是俄国强于日本,更有些人根本就不关心日俄谁强谁,认为这两个都是我中华手下败将。
黄远生提及参战,以现在的形式看。当然是加入协约国那一边而不是同盟国,如果此战胜,那中华就是英法美以下的世界第四强国了,甚至,有人认为法国和美国也不如中华,前者在大战中元气大伤,即便战胜,那也无力再争霸世界;而后者,人口还不到一亿,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从无光辉战绩,更困守一隅、根本就没有争霸世界的想法,所以到最后。文人们居然推断出‘我中华’是世界第二列强的结论,引得时人无比振奋。
废除旧约、世界老二,这两个诱惑就像驴子前明的萝卜一样勾引起无数志士的野望,报纸上、广播上、寄送稽疑院、总理府、紫禁城的信件、表章上,加入协约国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中枢官员却对欧战的言论越来越少,只待总理府征收宣布二月十五举行阅兵,这波参战的浪潮才稍稍歇了一些——不管参战不参战,总是要先看看自家底牌吧。
二月初八这一天。将提倡白话文的胡适钱玄同骂了二十分钟、再讲三十分钟课的北大教授黄侃宣布下课后,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回答学生的问题。[77nt.COM]而是夹起讲义,将手拢到长衫里。没有坐车、一步一步的出了校园。他回家沐浴洗漱换了身官袍,在等候良久太监的护送下上软轿,径自行往紫禁城。
黄侃到养心殿的时候,礼部侍郎邓实已经在等他了,或许是不满意他来的这么晚,邓实说道:“这时节、这事情,就你还放得下心,定要上完课再来。我是季刚啊,阅兵乃国之大事,一旦有错,那枚叔不说,你我可要被千夫所指了。”
章太炎的骨折每三四个月好不了,现在虽可看书写字,但说话却是不行的,所以部礼部内务基本委托给了邓实,邓实一个人忙不过来,不但拉了黄节、还拉了黄侃。
“这阅兵和旧制全然不同,何错之有?”黄侃搞不明白为何邓实老要拉着自己。其实此次阅兵简单的很,根本没有以前那么多规矩,而且太炎师已书写清楚,不知道邓实为何还不放心。
“哎……”邓实忙的只擦汗,他苦笑道:“这事情可不是简单之事,若办不好,那洋人面前国威尽堕,我可是天下罪人。”邓实正说着,却听见静鞭三响,他和黄侃赶忙整容躬身,这是朱宽肅过来了。
此时的朱宽肅不再是小屁孩,儿子女儿这几年都出生了,已俨然是一个父亲。先成家后立业是国人之传统,虽然民部在着力宣传晚婚晚育,并规定男女十八岁才能登记结婚,但此举并未受到禁裹脚那么好的效果——谁都可能会有个三长两短,不早些结婚把香火传下去,还等出了事悔之晚矣么?
早就成家传宗的朱宽肅渐渐变成了一个男人,虽然尊贵为一国之君王,但他却是被架空的,是以,别人可以立业,可他的业无处可立,国事都由稽疑院以下总理、太尉、廷尉三府负责,与他全然无关。幸好政府给皇家的拨款不少,同时他还是中华名义上的帝王,那些外国使节的国书还是要递送于他,公使级的宴会还要他出场待客,而中日战后再多了一个朝鲜国王刻意巴结,小日子还是过的丰富多彩。
然后这些尊荣并不能完全满足渐渐成熟的帝王之心,在恪守本分的同时,忧国忧民之心、君临天下之心时时侵蚀着朱宽肅年轻的灵魂,这一次阅兵大典,正好将其极力掩饰的**微微撩拨了起来,使得他还显稚嫩的脸庞浮现出一层神光,甚是耀眼。
“两位爱卿免礼。”朱宽肅脸上笑着,用越来越老练的语气招呼着邓实和黄侃。尽显威严。
“谢殿下!”邓实和黄侃躬身谢过,曲折的身子这才自立起来。
“方才贝爱卿已介绍了阅兵之流程,两位爱卿是否还要补充?”总参的贝寿同今日抽空入紫禁城向朱宽肅介绍阅兵的流程和口号。在类似后世阅兵的设计中,首长的台词‘同志们好’改成了‘将士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则改为‘将士们幸苦了’;而士兵的台词,则从‘首长好’改为‘殿下万岁’,‘为人民服务’改为‘为国尽忠’。
这些乱七八糟的口号弄完,阅兵的流程依然是在总参谋长贝寿同的汇报和带领下,朱宽肅骑马检阅等候于东长安街上的各部官兵,而后再回到承天门上观礼。
这样的流程和古时的阅兵是有极大差异的,首先,虽然北京二月雪停且少雨。但古来大阅都在秋冬两季,从来没有初春阅兵的;其次,阅兵虽有在城内举行的,但那是小阅,大阅大多是在皇家猎场,或开阔之地,可现在阅兵场地却是承天门前的天街,天街虽然扩大,可要检阅部队还是太窄,士兵根本就没有演武的场地。一旦开枪放炮那就要伤到花花草草,着实不便。
杨锐心中的阅兵和古时的阅兵其实是两种仪式,前者只是走过场。百姓拍拍手;后者不只是走过场,更有演练演习的意思,是以黄侃说这阅兵和旧制全然不同。现在见朱宽肅问有何补充,被朱宽肅神光摄住的邓实脸上一热,躬身道:“回殿下,阅兵前一日请殿下着常服告于内殿,行四拜礼,如出郊仪。当日则着常服乘辇登承天门,而后出门乘辇检阅各营。完毕后再行登承天门和各国使节、稽疑院代表、国宾一起检阅将士。”
“不了,乘辇已改为骑马了。”朱宽肅看了贝寿同一样。笑道,“常服也改了。贝爱卿建议最好改穿军礼服,邓爱卿看这可有违制?”
有些不解的看了贝寿同一眼,邓实点头,“回殿下,并未违制,戎装骑马要比乘辇更显英武。”
“我也是这么想的。”朱宽肅忽然笑道,他此时手中就握着马鞭,看来是早有准备了。
和朱宽肅简短谈毕,邓实和黄侃才开始此来紫禁城的真正工作,那便是督促协助训练宫里那些太监,以使其在阅兵的时候不会跑错位;还有便是登上承天门,仔细商议阅兵当日的种种细节,阅兵当日稽疑院数百代表、各国使节、各种嘉宾都会出现在这里,这长达数个小时的仪式,内中诸多事情要提前准备,千万不能出岔子。
承天门检查完毕,两人又下到一层不染的天街,正要去千步廊检查的时候,一阵震耳欲聋的机器声响起,改建成活动围墙的长安左门正在发动柴油机,随着那声声轰鸣,高大的围墙缓缓移动,原本封闭的天街忽然豁出了一个口子,北风灌进来的同时,外面的风景也依稀可见。
“这是船用柴油机,马力据说有两千匹。”邓实吓了一跳后向黄侃介绍道,他看着那移动的长安左门,又有些感叹,“为了保持天街原样,可着实花了不少钱。”
邓实感叹,黄侃则没说话,在他看来,这阅兵之地本该在南苑校场,非要搬到城内,那这种移动围墙的花费是无可避免的。“秋枚兄,文章我也答应作了,咱们什么时候才完事啊?”
黄侃来紫禁城最大的事情就是来作一篇六朝骈文,但邓实则希望他能见见朱宽肅,瞻仰瞻仰天颜,不想他却无太多兴趣。
“好好,马上就回去。”不经意的踏了踏用白色大理石翻新修筑的御道,早知黄侃不耐烦的邓实笑着说道。“不过,你不光要写文章,阅兵那一日还要上承天门观礼。”
“秋枚兄,我天性胆小,再说这阅兵乃武事,我一个文人,又非官员也非议员,参合在其中合适吗?”因为不在公众场合,素来随性的黄侃双手拢在袖子里,出言反对。
“你啊,别人想上都上不了,你倒好,还推三阻四。”邓实责怪道,“这事情是枚叔定的,你要不愿意,那就去和枚叔说罢。”
黄侃不想这事情居然是章太炎定的,顿时撇撇嘴作罢。黄疯子虽然不怕章疯子,可现在章疯子毕竟处于病中,万一惹得他激动说话,那下颌骨的伤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好。
“好了,秋枚兄,你就不要抬枚叔吓唬人了,赶紧回去吧,这天街一开,简直是四处漏风啊,真是冷死我了。”黄侃不但妥协,还冻得跺脚,只惹的邓实哈哈大笑。
京城二月初的天气只在零上三四度,北风呼呼的,化雪天似乎比腊月都还要阴冷;而在两千七百公里以外的西域省精河县,气温不但一样的寒冷,而且和京城不同的是,融雪之时风沙极大,有的时候那风甚至超过八级,卷起的黄沙泥土遮住半边天。
总参徐敬熙中将到轮台的那天,便遇着了风沙,幸好此时飞艇已经降落,艇身也被系留,才没出什么大事,可即便如此,省长杨增新还是为他捏了一把冷汗,因此从轮台到精河的这三百多公里,只愿意骑马,而不愿和他乘坐飞艇。
精河原称晶河,前清时只是精河厅,因其扼守轮台到伊犁的要道,为省城之藩篱、伊犁之门户,开国后撤厅设县,定安阜城为县城。西域以天山为界,北牧南耕、北蒙南回,这精河县明时即为蒙古瓦刺旧地,明末清初时其一部准噶尔崛起,将另一部土尔扈特部赶至伏尔加流域(今卡尔梅克共和国),独霸西域,不想偌大的准噶尔汗国最终还是被号称十全武功的乾隆所灭。
准噶尔汗国一去,因为久经战乱,蒙人势力大衰,哈萨克人称雄,而迁至伏尔加流域一个半世纪的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沙皇血税,希望回归东方。和清廷联络后,土尔扈特一部千里东归,废了半年行程,损失十万余人才回到伊犁。不过担心土尔扈特会成为第二个准噶尔汗国的清廷不愿土尔扈特部群居,将其拆分成四部,分别安置,这精河就是其中一地。
精河的蒙人本是土尔扈特所部一旗,自为一盟,由东归土尔扈特首领渥巴系之叔默门图率领,清时封为多罗贝勒,赐号济尔噶郎,授扎萨克。从乾隆三十六年开始受封,迄今已有五代十一个贝勒。中华开国,依照新制,满清旧称全改明制,而精河靠近边境,因此旧为济尔噶郎贝勒的诺尔博三丕勒居然晋升为郡王。
杨增新和徐敬熙赶到精河的时候,诺尔博三丕勒郡王年老体衰,只得让其子达喜.诺尔博和亲信布林孟德同着精河县令张英杰,准备郊迎杨增新等人,但此次杨增新徐敬熙赴西域,极为机密,听闻老郡王有此举动,第13军军长彭清鹏忙将人劝住了。要知对面的土耳其斯坦总督库罗帕金特可是有名的担小,一旦听闻老郡王大张旗鼓的接人,进攻的消息可就全露了。
为了保密,杨增新、徐敬熙一行在某个擦黑的傍晚才进入第13军军营,在此戍边多年的彭清鹏和杨增新早就熟悉,徐敬熙这个老同学一来,他就把他抱住了,大声道:“你这小兔崽子可终于来了!老子吃沙子吃了这么多年,总该扬眉吐气一会了。”(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20686/166948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