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202年二月,泥腿子出生的刘邦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政治对手项羽,以及由他率领的那支几乎是天下无敌的楚军。没有人能想到甚至包括刘邦自己也不曾想到,有一天他可以傲视群雄一统天下。历史的走向有时就象足球比赛一样让你永远都无法准确预判它的结果,因此历史总是精彩绝伦又变幻莫测。就象今天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一下子当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老总一样,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的历史上,对刘邦当皇帝这件事都有人不服气。觉着刘邦就是个混混,怎么混也不该混成一个皇帝啊!但就我认为刘邦能成为一代开国君主绝非偶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楚汉战争长达近五年,最后为什么强势的项羽失败了而弱势的刘邦却胜利了?说来也很简单,刘邦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不行打天下还得靠别人帮忙,所以他给别人机会和发展空间,别人就齐手还了他一个天下。因此你可以说刘邦是一个没有太大本事,太大能耐的人,但你不能说它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有自知之明的人就是脑子最清楚的人。定都洛阳后,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宴请群臣诸侯。大家开怀畅饮举杯欢庆,恭祝大汉帝国的开国之喜,以及大汉天子的荣幸登基。席间已是大汉皇帝的刘邦突然发问:“各位将军,各位列侯,今天我想听实话。我们来一起聊一聊,我之所以能得天下,项羽之所以会失败是为什么?”
大家都愣住了,在这时候当然应该说的最多的话是好话、恭维的话、赞美的话、吉利的话。皇帝要想听实话,谁都知道老实人不好做,老实话不好讲,讲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大家面面相视心里都打鼓,皇帝不会这时候就想拿人开刀吧?但刘邦一脸诚恳,完全是但说无妨的态度。于是高起、王陵就大着胆子回答:“陛下派我们攻城略地,夺取城池后,您就把土地封给我们,和大家共享胜利成果。项羽却不这样,他嫉贤妒能,对属下少有恩惠,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这因该是实话,但刘邦并不满意。他觉得这个问题最好是自己来回答于是说:
“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确保运输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他们三人都是人中英杰,而我信任他们,并让他们发挥各自的长处。这就是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信任他。这就是项羽会被我打败的原因(这段话记载于《史记》中)。”刘邦的话让群臣百官心悦诚服,也为我们回答了他为什么可以打败项羽的理由。可谓是谦虚忠恳一语中的。作为一个已是唯我独尊大权在握的开国帝王,在这个时候能头脑如此清醒,实在是难能可贵。比两千多年后那个同样是泥腿子出生,已经打进北京城并立了国号大顺,最后又被满人赶了出来,把天下拱手让给别人的李自成来说真是可敬可佩。为什么汉朝会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确实跟它有一个英明的开国君主是分不开的。常说大厦高不高就看地基牢不牢。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同一时期的地球另一半在发生着什么?整个欧州仍然还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阶段,西方文明还远远落后于东方文明。罗马人和迦太基人的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迦太基人再次战败。罗马帝国的势力迅速扩张,曾经强大的希腊帝国开始走向衰落,北方的马其顿快速崛起。这一时期亚历山大帝征服了埃及。大部分非洲平原还处在原始部落的垦荒期。而东方的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封建社会进步文明的鼎盛时代——大汉王朝。
大汉帝国建国之初首先要解决的是国家体制问题。是继续沿用秦朝的郡县制还是重新改用殷周时期的分封制,刘邦和群臣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几乎是两种意见各占一半,但都有利有弊。分封制最大的弊端是,一旦地方诸侯坐大成势不听政令最后就会架空中央,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就完全成了摆设。有利的一面是可以协助中央更好地管理地方,也便于中央利用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彼此制衡,达到政权稳定的效果,但国家必须要有一个强势君主才能玩得转这样高深的政治游戏。完全采用郡县制,有利的一面是便于国家统一管理,权利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里比如秦始皇的做法。地方只是听吆喝就行。看似国家上下铁板一块,其实风险很大,一旦皇帝无能大权旁落比如出现赵高这样的奸臣,他用皇帝名义发号施令,下面没有人能奈何得了他,因为军权和政权都握在皇帝一人手里,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把整个国家带进沟里去。如果当初秦始皇也给他手下的亲信爱将或子嗣分封几个王,也给他们一些权利和军队,在发觉皇帝身边出了奸臣,国家政令已经乱了套时,也来个举兵勤王或许秦朝也不会那么快完蛋。两种意见都不是万全之策,最后还是臣相萧何力排众议拍板定调,大汉帝国采用郡县制和分封制并用的国家体制结构,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其余三分之一的出地分给功臣和刘姓皇室子嗣协助中央行政管理。
现在我们再来讲我们故事的主角韩信,之所以上一段没提到他,是因为自从项羽乌江兵败自刎,大汉帝国初立,他就从一个统兵百万的大将军变成了一个无事可做的大闲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文臣治国安邦武将讨伐四方,几乎成了历朝历代都必须遵循的治国理念。刚刚建立的大汉帝国百废待兴,以萧何为首的一帮战时只能搞搞后勤维护治安,犹如陕甘边区主席之类的文官开始走向前台大展拳脚。而韩信这些昔日叱诧风云的战场巨星开始逐渐退却往日的光环,而且越来越成为开国皇帝刘邦提防的对象。就象武涉曾经提醒过韩信一样,如若项羽一死那么他韩信的灾祸就会来临。就在刘邦忙着和一帮大臣们修订法令制定国策时,有人跑来报告说韩信想造反。历史上没有记载这个告发的人是谁,可见这个人并没有真凭实据属于看人不顺眼,背地里告黑状的那类人。刘邦也没有认真追查。但还是引起了他的警觉,想当初韩信要齐王封位咄咄逼人的口气,自己被困固陵时他按兵不动的态度就心有余悸。要是韩信真的想谋反该怎么办?想到皇帝这份职业毕竟待遇太过于优厚人人都眼馋,而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人也不只是他刘邦一人,心怀不满跃跃欲试的人大有人在。于是他把韩信的齐王改封成楚王,并且缩小了他的封地。看来先削弱他的势力以防不测是必须的。被改封为楚王的韩信心里虽然不舒服不痛快,但他是楚人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也不失一件光宗耀祖的幸事。此时的韩信已是天下闻名,淮阴出了个韩信,犹如韶山冲出了个毛泽东一样,荣光乡邻誉满淮阴。昔日的胯下之辱成了有口皆碑的励志传奇。这一点韩信很象项羽,当初秦亡时有人建议他应该定都关中,关中人杰地灵有帝王之气。他却说大丈夫功成名就不荣归故里就如夜晚穿漂亮衣服走路谁看的见。别人笑他楚人犹如猕猴戴帽图爱虚名,他还把人给杀了。韩信和项羽骨子里都有一种自恋自负的高傲。可能就是这种放不下架子的高傲最终都成了他们性格中致命的硬伤。
楚王韩信回到他的家乡淮阴。首先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找来了当初自己穷困潦倒时接济过他的那位洗衣大妈,先前他说过如果自己有出头之日定报母恩。他回赠了她千两黄金。这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来说无疑都是笔巨款,正应了那句古话好心有好报,这位有菩萨心肠的老人算是修得了善果。知恩图报可见韩信是个有良心的人。第二件事,他找来了那位曾经让他遭受胯下之辱的流氓混混,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个人渣的下场,他死定了!当那个家伙被捆绑着战战兢兢来到韩信面前时,韩信的脸上并没有要想秋后算账的杀气,而是平静地替他松了绑,并说:“当初你虽然给了我羞辱,但也激励我奋发进取,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我还该感谢你才是。你就留在我军中做一名军曹吧。”不计前嫌胸怀宽大,这让韩信的威名之外又加上了美名。这个时候的韩信在人们心中已经树起了一个才能绝世品格高尚的英雄典范。这让刘邦很紧张,也让其他人很嫉妒。照此下去韩信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项羽?没人敢保证。而刘邦给韩信的封赏已经到了极致,再封就是自己皇帝的位子了。当然下面人已经看出了刘邦的心思,四处找韩信的把柄准备黑他。历经周折终于有人找到了韩信的污点。韩信把项羽的部将钟离昧藏在自己的军营中。我们知道韩信和项羽一样都有着孤傲的性格,因此也没有什么朋友,唯独和钟离伟交情颇深。当初在项羽军中当差时,钟离昧是项羽的爱将,他对韩信颇为欣赏想把韩信引荐给项羽,但项羽没当回事儿。如今项羽死了,他没有落脚之地,韩信想到曾经的情义收留了他。当然这么做是很危险的,窝藏敌军将领是死罪。刘邦的那帮铁杆儿兄弟如樊哙、曹参、卢绾、灌婴等人觉得这应该是韩信想谋反的铁证,主张立即发兵讨伐。而只有陈平反对他站出来问刘邦:“如果领兵打仗陛下和韩信相比谁更有才能?”刘邦回答:“当然是韩信。”陈平又问:“论战斗力陛下的军队和韩信的军队谁更善战?”刘邦回答:“当然还是韩信的军队。”陈平觉得思路已经理清开始切入要害:“既然陛下的军事指挥不如韩信,军队战斗力也不及韩信。那么此时出兵讨伐会有什么结果啦?’”所有人的脑子一下子就清醒了,那只有一个结果去找死!刘邦在任用陈平时曾有人说,陈平这个人品行不好听说他还上过他嫂嫂的床(乱伦)。刘邦不以为然地说我需要的是有才能的谋士,而不是光有品行的君子。我刘邦就不是一个很有品行的人。当然说到上女人的床,刘邦他自己就上过不少。陈平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付韩信这样的旷世奇才,用他你就要笼络他。想除掉他,你就应该用智谋。”这基本上就成为了刘邦后来对付韩信的策略原则,只能智取不可力擒。
(https://www.biquya.cc/id20496/120577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