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第一日不落帝国 > 第222章 开源还要节流

?

      没有先进理论指导的西班牙竟然只会推进商品单一贸易,不许殖民地发展宗主国出口的任何商品的代替产业,也不准殖民地之间贸易,到最后整个西属拉丁美洲到处都是走私商和走私货,巨大的需求不去满足,却搞那种疏不如堵的脑残政策,不仅仅损失了宗主国资本输出在殖民地建设进口替代产业产生的利润和减少跨洋运输带来的好处,还损失了海量的关税和殖民地之间贸易的利润。到最后还去砸钱组建运宝船队和无敌舰队去剿灭海盗和走私商。一边少赚钱,一边多花钱,要不是有金银矿和种植园大笔的收入撑着,只出不进的经济环境早就会把它搞到破产了。

  

      事实上,西班牙在还没有进入殖民时代后期的瓜分全球大chao前就破产好多次了,根本原因就是落后天主教教廷的**和封建贵族的小农思想导致的自大无知和愚蠢外加奢侈浪费。

  

      一个有理xing的国家不可能将大量财富全部用于奢侈品的消费和军费开支,总要留一部分作为应急的开支或者投资于有收益的生产xing产业(农田水利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国有企业才是zhengfu投资最佳组合)。在世界进入工业革命之前,财富的积累是艰辛且缓慢的,每一分钱在商人眼中都是宝贵的原始资本,而在封建国家的君主和贵族眼中都是私人可供开支挥霍的公款,而不是国家财富的启动资金。当世界进入工业革命之后,曾近的富翁早就落魄了,拿不出革命的本钱,其国力只好和那些勤俭持家的富裕国家越拉越远,沦为三流国家。

  

      李基深知资源合理运用和高效运用对经济组织的巨大好处,在管理一个作坊的时候就开始建立资源的储备体系和最优的投资滚动体系。而到了管理帝国的决策层时,李基仍然坚持尽最大的努力去滚雪球,去搞各种短中长期的投资和消费。

  

      和后世的西班牙不同,他主要投资的是廉价提供交通、物流、流通领域的公共服务设施,而能源、电力、农业等设施几乎全部零门槛的对公众开放,没有收益或只有超远期收益的可以视为消费的投资主要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要是向西班牙一样把轻易的来的贵金属收益和殖民地搜刮来的财富全部都用于军费和宫廷舞会那就完了。

  

      事实上军费开支也是有收益的,每次扩张xing的军事行动都可以为帝国带来巨大的收益,典型的代表就是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可是西班牙自从早期的对阿拉伯的驱逐和统一伊比利亚半岛以及中期对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和南美印加帝国的征服都是得到巨大好处的。可惜的是进入后期的时候,西班牙已经无力支撑庞大的海外殖民地维持需要的军费开支了,本土的衰落和相对殖民地的人口劣势越来越明显,资源的天平早已倾斜,一队骑兵征服一个帝国的时代已经不可能复制了,巨舰大炮的时代比拼的不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术和兵种优势,而是决定战略胜负的国家总体工业体系的高度和规模。

  

      最可怕的不是没钱没人没工厂,而是没有正确认识自我的实力的能力和做出改变的决心。殖民地对于大航海时代的宗主国而言只能提供香料、食品、金银、嗜好品,对于殖民时代的宗主国却可以提供大量的因生产力提高太快导致的失业人口就业岗位和市场;到了工业时代,殖民地能提供的除了无尽的原料和本国稀缺的战略资源之外还能提供抢夺世界市场的兵员和战略纵深。资源将会从富裕转为稀缺的时候就是殖民地这个词汇消失在世界上的时候,殖民地将凭借稀缺的资源这一优势成为诸帝国争夺的核心,因此必然被压榨的十分过分,从而产生反抗的民族意识和duli情绪,最后必然脱离宗主国的控制,成为政治duli的国家。虽然只有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才能笑到最后,但是到了信息时代,资源才是限制一个经济体的核心要素。

  

      所以一开始穿越众就从源头上根除了殖民地无法融入本土的问题,像美国给予关岛国会席位一样,将海外殖民地视为和本土各省拥有一样权限的享受体制内上升通道和帝国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投资的区域。大量的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密度反而要比本土更大(本来封建化都没有完成的海外诸国的就很低,基础设施基本为零,密度就算一直大到20年后也赶不上已经进入工业社会早期的本土的),这种赶超不仅仅是为了提供本土需要的市场需求和资本输出目的地,还有位帝国提供一个分散风险的体外循环体系,能够极大的缓解资源不均衡的局面。人多地少的狭乡的人口密度都会在20年内转化为达到生态足迹符合全国平均生产力匹配的程度。

  

      只有那些有竞争优势的城市才能不断发展扩张,那些没有优势的城市是帝国规划部门严禁扩张的。比如像那些新兴的矿业和商业港口城市就可以得到扩建的权限,而单纯的政治核心城市和农业城市是不能扩建超出现有规划区域的。事实上根据穿越众的推算50年内,帝国本土的大部分城市都很难扩建了,随着穿越众大力推进海外移民和中小市镇的专业化分工,原本推动大城市扩张的人口净流入大chao只能变成溪流甚至净流出。

  

      以亳州为例,这个州府几乎全部都是药材产业相关的企业,除了居民必须的衣食住行服务业和郊区果蔬基地之外,所有的劳动人口都在制药作坊和药田讨生活,这种不适宜发展商业和重化工业城市群的地区将专注在优势领域持续发展,将药材研发、生产、销售等产业链做成全国的核心基地。亳州的这种规划不可能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前达到100万人口,成为都市级别的居民点。

  

      而最适合发展各种工业一马平川交通便利的新京和矿产丰富的韶关则获得了新兴工业资本的青睐,大量的建设项目和外来人口都在远远不断的出现这些能够带来财富的城市,为这些城市提供扩张的物质基础。

  

      在此时的世界,华夏帝国根本不需要考虑什么战略布局和纵深,没有对手的穿越众根本没有考虑过发展三线或者什么地方五小工业,专业化分工的力量足够大的时候,那点可怜的地方小而全的产业布局产生的效益放在全国层面绝对是负的。这会极大的浪费穿越众好不容易才从各个地方搞来的资源和资本。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的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产生的浪费和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为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打造一个完美的环境。

  

      在地方的官员考核标准也是关键,不考核gdp,而是考核人类发展指数。不看人均收入,而是看中位数收入,不看招商引资额,而是看地区内的新增公共服务开支增加额;不看zhengfu收入增长率,而是看家庭最低收入和最低工资增长率。

  

      部分地区拥有大量矿产,那么为了禁止滥挖盗采浪费资源的情况出现,将每个矿脉沿线的居民家庭和这些矿脉绑定在一起,给予每个家庭购买矿产和矿业公司期权或股票的优惠券和票据,让这些家庭成为和大型矿产公司的股东,自发的维护矿脉的完整和从源头上杜绝滥挖盗采。

  

      而那些超低价格提供的诸如自来水和燃气等居民生活消费品则为了杜绝浪费设计了阶梯价格机制,每月超过定额则加倍收费的机制也有效的杜绝了浪费。

  

      穿越众一边搞着开源一边节流,短短20年的时间内,帝国每年生产的可利用资源总价值增幅超过了700倍。不光工业基石煤炭、钢铁、水泥、木材、有se金属之类的资源的产量增加了近百倍,粮食和各种食品的产值也增幅惊人,大量的消费品产能在生产品投资过了一轮热chao之后爆发了。沿海地区的各类作坊几乎都合并为现代化的宽敞工厂,产业升级的节奏非常的顺利,穿越众在一口气扶植起300多个大型财阀之后终于开始放手那些轻工业和除了粮食之外的农业了。大批的新晋财阀就是在购买了穿越众拍卖的各种轻工业技术和资产之后才发财的。

  

      为了最大限度的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穿越众也拉拢了大批的盟友,从规模上和根本上压制和消灭了大批的导致资源不均衡的人为因素和猪队友。

  

      到了1956年时,帝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惊人的300龙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的第二名的吴哥王国6倍,沿海不少盐户和珠户各个都是身家过万的万元户了。而内陆不少狭乡的农户在大批佃农和自耕农迁往海外之后也成了廉价购买大量土地的新晋地主和农业资本家。兼并之后的地主们资本雄厚之后自然可以更好的抵抗农产品下跌带来的冲击,多余的财富也被价格下跌挤出的地产,涌入了制造业和商业,为帝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远超穿越众提供的信用和资本运作创造的虚拟资产带来的流动xing。(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20201/115617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