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第一日不落帝国 > 第128章 读书的成本和好处

?熊俊进入府一中之后自然也是尖子生,一家人也跟着沾光,兄弟姐妹也很争气的考进了自己的目标学校。这可是仅次于家族中一连出了几个举人的大事,考进府学可不是考进县学可以相提并论的。府学再往上一级就是各大京都的太学了。这种荣誉压在身为普通人家的熊家身上十分沉重,要知道古代一个家族培养一个读书人是十分高风险的投资。

  读书要出成绩就要大量消耗资源,一个脱产的读书人不仅仅不能贡献劳动力增加自己家族的农业生产力,还要白吃白喝要家族耗费储蓄供养其上学。不光要全家勒紧裤带供学费,还有大量的购买书籍和笔墨纸砚。这些东西无一不是相对于农户家庭的收入十分昂贵的奢侈品,一般家庭要想培养一个有价值的读书人出来(有没有价值取决于能否可以为家族减免租税和劳役甚至增加家族地方话语权,至少要保证其产生的效益要大于花费在他身上的投资)几乎就要承担破产的风险。因此要想科举,起码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实力和家底。

  在读书科举上依然显示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一旦考中就能成为特权阶层,家产自然会随着地位和寿命的增加而增加。手中的资源起码能保证家族能负担起子孙读书的花费。要是有后眼的聪明人,绝对会购买大量藏书在家中当做子孙的智力储备资本,不管是减少他们未来的书本费还是通过出借来收买贫寒家庭读书子弟人心的投资品都是很好的买卖。清末民初的诸多江南藏书世家就是为了这种原因在家中收藏了少则数千本,多则数万本的书籍,这种狂热只有这种理由可以说得通。

  但是穿越众通过大量兴办学校和廉价的印刷产业,彻底粉碎了这种可能。教育和学习的成本直线下降的好处简直可以和拯救文明相提并论。

  熊家的子弟原本一辈子都不可能读到十本书,但是在学习的三四年间就起码阅读了不止300本书籍。除了经史子集之外,大量的科学、工农产业技术、天文地理、数理化理论都是必修课。一本薄薄的地图册就能让学生们认识到世界的巨大,经过简单的洗脑就能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移民宣传义工。海外和中南半岛有大量无主的的肥沃土地的信息,加上足以安家的移民合同预付款,让不少家中无地少地的客户成为了移民公司的主要顾客来源。

  熊家的几个远房亲戚就是在熊父的担保下拿到了一票难求的移民船票,这每一张船票都是需要有担保人的,没有辰基移民公司认可的担保人担保,就没分田分地等一系列移民优待和福利,很多黑移民公司利用无地贫民急于得到土地活命的弱点,专门干欺诈和贩卖奴工的罪行,骗光穷人的最后一点活命钱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或者签下卖身契,运到缺少人力的西南诸路卖给当地的世家土豪当奴隶和隶农。

  熊家不少亲戚收益于移民事业带来的商机和财源,比如当中介和担保人的收入、当供货商的优待和暴利、当移民成功后得到的土地和不动产、打工赚取的工钱。这些收入远远超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田种地收入。

  这些仅仅只是间接的好处,直接的好处来自于读书产生的家族质量的提高,不仅仅增加地方的影响力和威信(原本由里长和乡老决断的事情或大户主持承担的各种劳役和能分配资源的工作都要咨询熊家的意见或请他家出面),还得到了大量的财富。

  新成立的合作社主管就是熊家的熊李氏,熊父也成为了村里有名的商人,每天都要往返于府城和县城以及周边乡镇,帮助辰基集团拓展其他乡镇的业务,很少回家。家里早就变成七姑八大姨工作的合作社实体了,前门的庭院改建为买卖货物的营业部平房,后院改建为仓库,起居的卧室和客厅也改建为办公室和钱库。熊家早就在县城买了一套小院,原来的老宅变成了兼具供销社、信用合作社、农业技术宣导所等诸多智职能为一身的最气派大房子。

  更加显著的就是熊家成为了十里八乡热议的话题人物,核心要点就是读书改变家族命运,成为了辰基商会在当地输入价值观的一个标杆和前锋,这才是辰基高层关注熊家的主要目的。

  除了经济上和精神文化上的好处,熊家和穿越众显然都得到了政治和名誉上的好处,熊家有机会成为大宋帝国非科举出身的官员家庭,穿越众也将品牌打入基层,让很少和城市经济接触的底层乡村也了解了辰基集团,从这种双赢也是穿越众一贯的做法和习惯。

  一个个典型就如同熊家一样在各个州府的乡村被竖立起来,一个个希望小学等学校也在无数典型的支持和宣传下人满为患。穿越众的目的轻而易举的就实现了,这是现代文明的胜利也是价值观的胜利,旧时代的愚民政策严重制约经济结构从小农经济转型到工业社会的人力资源瓶颈就这样消失了。

  ;

(https://www.biquya.cc/id20201/115607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