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火蔓延的聚集地,莫名失踪的人们,替换了礼拜堂的大教堂,无处不在的咏唱声,冲天而起的火光,飘舞如雪花般的灰烬,入目所见,我所进入的地方,充满了怪诞和神圣。
大教堂挂出了末日真理教的标记,它的外型给人久远,古朴,肃穆而神秘的感觉,但对我而言,这种神秘感同时也是危险的。站在门外就能看清里面的众人:唱诗班,引领颂词的神父,垂头祈祷的信徒,那熟悉的味道,哪怕死去活来的现在,也绝对不会忘记。它勾起我对过往的思绪和感慨,以及一种似曾相识的战斗热情。
我感觉到了威胁,但是,猎人的敏锐也同时让我察觉到,在这个充斥着怪诞的地方,至深之夜所带来的绝望侵袭变弱了——亦或者说,至深之夜并没有变弱,只是它的神秘,相对于末日真理教的神秘来说,已经不再是平时所感受到的那样压倒性的强大。
至深之夜对任何一个仅仅是强大的神秘专家来说,都是极为可怕的神秘,它包括了一个噩梦的环境,伴随时间流逝而逐渐增强的绝望,各式各样的负面情绪,以及难以言喻,却又充满了某种负面意义的怪异。或许拿另一个充满了“神秘”的环境“瓦尔普吉斯之夜”来比较,才更能体现它的神秘性。
瓦尔普吉斯之夜是中继器的前身。
与之相当的至深之夜,所具备的神秘性当然不会弱于瓦尔普吉斯之夜。
可即便如此,当一直进行潜伏活动的末日真理教,第一次于我的眼前。以这种正面的姿态释放最直接的敌意时。末日真理教自身所拥有的神秘性,仍旧让它们在这个至深之夜中营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战场。
在这个战场里,末日真理教没有任何束缚,也不至于需要抵挡至深之夜的压力,而无法全力作战。
这一切。当我看到了这座教堂,这些唱诗班、神父和信徒时,感受那无处不在的,充满了即视感的威胁,第一时间就让我认知到了这些事情。没有证据,也不需要证明。神秘专家依靠自己的直觉断定形势。而猎人也是一样的。
唱诗班的歌声配合着管风琴的律动,就如同于人们的心底凑响。他们的祈祷,像是在述说,在歌颂,时而徘徊。时而坚定,充满了感染力,让人恨不得加入其中,去体会那虔诚的信念多带来的信心和希望。
人们,包括神秘专家在内,因为绝望而加入末日真理教,又从末日真理中汲取养分,而让自己置身于一种自毁性的希望中。他们的心灵空缺得到补完。他们是快乐的,哪怕要面对的是死亡,是末日。正因为他们快乐。他们从死亡中,从对末日的向往中感受到了希望,感受到万物必然凋零的,那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伟力。所以他们不再抗拒末日,反而期待末日的到来。他们希望,可以将这份心灵上的解脱。带给他们所爱着的每一个人。
是的,末日真理教的可怕。就在于,他们并不是因为贪欲、恐惧、绝望和任何一种负面的想法。去散布末日真理,他们同样会思考,也懂得自制,只是他们思考和自制的方向,根源以及所寻求的未来,和正常人完全不同。
他们爱着这个世界,也有所爱的人,只是,在正常人眼中,他们的“爱”是怪异的,甚至不符合“爱”的定义,认为这种爱只会带来毁灭,而事实也是如此。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人为什么会信仰末日?为什么末日,在那一天会成为真理?那或许正是因为,末日就是在概念上更为广阔的死亡,人们畏惧它,抵抗它,却完全无法真正阻止它。这样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哪怕在科学中也是客观存在,也是最大课题的东西,不正符合所谓“真理”的意义吗?
在这里,所有的声音,所有的味道,哪怕我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仿佛都被末日真理那种怪诞而强烈的气息感染了。
如果我放下武器,加入他们,他们一定会高举双手欢迎。然而,我们是敌人……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份上,那么,再想逃离,大概也是不可能立刻做到的了。我坦然步入教堂中,走在排椅之间长长的红毯上,却没有任何一个信徒抬起头来看我。神父,唱诗班和信徒们,虔诚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他们的祈祷难以听懂,在发音上也充满了扭曲,进而让人感到诡异。但是,只有一句祷言,是任何人都能听懂的:
“血肉如草木,荣耀如昙花,草会枯萎,花会凋零,然而死亡并非终结,一如真理永远长存。”由神父引领着,众人说出最后的结语。
我挥了挥风衣的下摆,堂而皇之扫去上面的灰烬,我所站的地方,很快就尘埃飞扬,鲜红而干净的地毯变得肮脏。这是挑衅,但我看到的是,这里没有人在意。神父也好,信徒也好,目光仍旧只有彼此,他们的眼神十分干净,但是,他们所做过的事情,大概会让人悚然。而带着一个干净的眼睛,一种舍己为人的心态,去做在正常人眼中罪大恶极的事情,也正是他们被称为邪教的原因。
我在很早以前,就不会被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美德,以及平日里所表现出来的良善人性所迷惑了。因为,当这些美好的东西全都是为了“末日真理”服务的时候,它就一定会在某一天,成为最可怕,最锋利的爪牙。
“很高兴能够为大家主持这一次的礼拜,虽然我们并不提倡任何一个有具体形式的主。”神父微笑着说,然后信徒们纷纷发出善意的笑声,他们可以理解神父的说话,但恕我无知。并不能体会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深意。也许,这是一句讽刺?
“任何有形的主都将消亡,因而它必然是假的。”神父似乎可以看穿我的想法,转过视线,用温和的声音对我说。“真理是无形的,我们无需看到它,因为,只要静下心来感受,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们。末日是必然的。正如死亡是必然的,但这一切都并非终结。”
“很多宗教都用过类似的说法,例如轮回,你在说的,并不是多有吸引力。多么新奇的东西。”我将躁动的心平静下来,这里的环境充满了感染力,神父本身也是,这种感染力,是由坚定地相信什么,每日每夜地去坚持做什么,并不断取得成就而产生的。如果是普通人,一定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三言两语就被说服吧。
我并不否认死亡的必然性,也从未看到过有成功拒绝死亡的例子。死亡的确就如同必然遵循的,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倘若说这就是真理。我也不会拒绝。但是,将死亡和末日混同起来,进而赋予末日真理的概念,让人人都顺从末日,人人都争相推进末日,这和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强烈的抵触。
我不认为他们是正确的。当然,或许在他们眼中。我才是行差踏错。但是,以“死亡”和“末日”那么宏观的命题当作争端的核心。恕我而言,身而为人的我如此渺小,从思想上就很难接受。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几乎没有一处是我能接受的,也基本上是正常人都无法接受的。
可是,这些家伙,同这种本能的厌弃做斗争,持续了不知道多少时间,最终成长为如今的庞然大物——仅以末日幻境的角度去看,他们的诞生、发展、生存和壮大,就可以书写一本厚厚的历史。
这样的东西,我不认为渺小的自己可以改变。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杀死他们,哪怕他们的真理让他们对死亡毫不畏惧。
“是的,也许大多数宗教都会用轮回做为自己教义的关键部分。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这种新生和死亡的轮转,才更证明真理和人性彼此交织,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祈愿。”神父说:“人们希望将自己的认知,融入对真理的理解中。或者,从真理中,汲取养分,去丰富自己的认知。”
“我听不懂,请不要对我说这些大道理。”我平静地回答到。
“高川先生,自甘于成为一名愚者,本身就是愚蠢的行为。”神父微露不悦,“请不要闭上眼睛,掩盖耳朵,停止思考,那会让你失去很多。”
“知道吗?神父,我的思考是不会停止的,它有一种强制性。”我点了点自己的太阳穴,这可不是假话,正因为我无法停止那种反射性的发散性的思考,所以才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对我来说,思考本身是愉悦的,但是,强制思考在许多时候,却会成为一种痛苦,“如果可以,我希望它可以根据我的意志,给我选择的权利。”
神父有些诧异,但这样的表情很快就变成了微笑,仿佛他可以理解一样。我感受不到其中的伪装,他似乎真的认为,自己是理解我的。
“思考本身是愉悦的,但是,最关键的在于,你必须思考最本质的东西,才不会被思考所带来的渣滓所干扰。”神父说:“你痛苦,是因为你想了太多不关键,不重要,不那么本质的事情。如果你可以集中精神,集中于一个真理上,去认知它,解读它,那么,每一次有所得,都会让你心境开朗。”
“例如末日真理?”我嘲讽着反问。
“是的,末日真理。”神父仿佛看不懂我的嘲讽,认真而肃穆地说:“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真理,但是,末日真理,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是我们平时最能体会到的,也是会带来最强情感的真理。人最深沉而古老的情绪,往往来自于未知,但归根结底,还是来自于未知会带来的死亡。死亡是末日的终点,末日是死亡的过程,没有过程,而只有终点,对人来说是无意义的,所以,对人而言,末日才是最合适的真理,具体而言,它并不是绝对真理,而是相对真理,所体现的是对死亡的一种泛概念上的人性化理解。”
“相对真理。真是创造了一个新颖的说法。”我不由得笑起来。真理在本来意义上,是不具备相对性的。
“如果是绝对真理,那么,人们对其就只有恐惧,那是什么都无法做到,只能默默承受的恐惧。”神父说:“但是,当真理和人性彼此接触、碰撞、融合,最终诞生出来的,充满了人性化的答案,却是人人乐于遵循,信奉,乃至于为此付出,而通过这些思考和行为,所能抵达的终点,和绝对真理的终点没有区别——区别只在于在抵达同一个终点的过程中,到底是带着恐惧,还是带着快乐,到底是为了抗拒而拒绝这个真理,还是去接受这个真理,而这正是末日真理的价值所在。它让人不抗拒真理,而尝试去理解它,投身其中,哪怕呈现在其眼前的,就是死亡。”
神父说到这里,环视着下方的众人说:“死亡不值得恐惧,但是,对死亡的恐惧是本能的,然而死亡不可改变,所以我们才必须改变。”
“可末日和死亡是不同的概念!”我大声驳斥到,“向往末日和死亡,和不得不承受末日和死亡,也是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不同的地方,正是人性和生命本能的体现,也体现着人们生存的意义——如果一切终将毁灭,那么,只以这个结果而论的话,我们的诞生和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切都终将死亡。末日是死亡之前,生命是末日之前,而生命的源头,那诞生的意义,正接驳了死的意义。没有死亡,诞生同样是毫无意义的。”神父平静地述说着:“至于人类诞生和存在的意义,就是它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
“真是毫无人性的说法。”我沉声说。(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20091/167420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