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拉着胡昭一路说说笑笑地来到自己的客房,两人谈得投机,丝毫不觉时间的流逝。转眼之间,两个时辰悄然逝去。经过这一番交谈,杨伟发现胡昭可以说是一个法家的狂热粉丝。
胡昭并没有像历史中说的,信奉老子清静无为的理论。而是非常想要出人头地,以法家的理论来治理国家,做到以法治国。
但是杨伟发现胡昭的法家思想太过激进了,杨伟可是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法家拥护者,可以说没有一个是好下场。所以杨伟一定要将胡昭的想法扭转过来,他不想看到这样一个谈得来的朋友落得一个凄惨下场。
看来历史中的胡昭选择隐居,对他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幸事。但是现在的胡昭为什么与历史中的胡昭有那么大的出入呢?
杨伟忽然想到,是不是胡昭看到了什么使他大受刺激的事情,而使他有了巨大的转变。最有可能的是黄巾杀官造反,或者是后来的天下大乱,今天你杀我的官,明天我杀你的官,使得胡昭宁可隐居,将自己的抱负深深地埋在心底,也不愿淌这趟混水。
胡昭在今世虽然名声响亮,但是他参加过两次科举都是名落孙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法家的缘故,在如今儒家大行其道的情况下,鼓吹法家理论会造成何种后果,那是可想而知的,最终他连乡试都没有通过,现在还是一个秀才身份。
是以胡昭在失意之余,游历天下,排解郁闷的同时,增广见闻。杨伟在为胡昭暗叹可惜的同时,又是有些庆幸,现在扭转胡昭的观点还来得及。
胡昭的法家理论相比于张植还有些稚嫩,也只有像胡昭这样的年轻人才会将法家理解的如此偏激,缺少了世故的圆滑。
而杨伟却是从真正的法治社会而来,是极端的法治社会,像美国的陪审团制度这种平衡道德和法理的机构都没有,根本就是审判长的一言堂。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而且有很多值得同情的人也都被判处了极刑。一些不合理但合法或者不合法但合理的例子比比皆是,让人触目惊心。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杨伟对法家都比胡昭有发言权。杨伟组织了一下言辞,说道:“孔明啊,你的观点太过激进,我只能持保留意见的认同。世上不可无法,但法却不能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
胡昭听到这里,面现不豫之色。杨伟继续道:“我给你讲一个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时期的故事,当时的秦国非常注重法治。一天,一个强盗拦路抢劫,一个好汉看不过眼,拾起旁边的棍子,就给了那个强盗一棍子。
没想到那强盗忒不经打,一棍子竟然把强盗给打死了。那好汉见出了人命,不敢隐瞒,当时可是有连坐之法的。见官之后,原原本本地将事情交代清楚,被救之人也是为好汉作证。
但是当时可是商鞅执政,笃信法治胜于一切,就连当时的诗书都给烧了个一干二净。县官虽然为难,但也不敢违反法令,当时的法令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杀人偿命。最终县官昧着良心判了好汉一个斩立决。
此事传到商鞅的耳中,商鞅夸奖这个县官是一个执法如山、铁面无私的好官。从此以后,秦国再无见义勇为之人。”说到这里,杨伟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胡昭的脸色已经有些不自然了,显然心里已经开始动摇。
杨伟继续道:“孔明可知道我大越定鼎天下的淮水之战吗?”
胡昭道:“我大越五万精锐全歼白起五十万秦兵之役,三岁小儿都知道,我如何不知。”
杨伟道:“孔明可知此役关键在何处?”
胡昭道:“当然是秦兵士气低落,我大越才可一鼓作气全歼秦兵。”
杨伟道:“为何低落?”
胡昭道:“当然是太祖振臂高呼,朕受天命,讨伐秦逆,大越兴亡,在此一战。我大越士气瞬间高涨,秦兵士气大挫。”
杨伟戏谑道:“你信吗?”
胡昭目瞪口呆地看着杨伟,他虽然不信,但是也不敢像杨伟一样宣之于口。
杨伟神神秘秘地凑到胡昭面前,压低声音道:“这件事情是我那皇子学生从宫中偷拿出来的典籍记载,万不可泄露。”
胡昭郑重点头,杨伟道:“其实这场战役的胜败完全是一个士兵引起的。”胡昭惊愕地张大了嘴巴。
杨伟继续道:“在淮水之战前的一次小规模接触战中,秦军有一个士兵看到另一个跟他要好的士兵被一刀破开了肚子,也不管是在战斗中,情急之下,背起他就脱离了战场。
因为是在混战,没有人注意到他。他只想尽快找到郎中救命,哪想到在一阵颠簸之下,受伤士兵的伤口越来越大,腹腔中的内脏都顺着伤口挤了出来,已经是奄奄一息。
只是嗫嚅着嘴唇,不停地要求这个士兵杀了他,他不想再遭这份罪。那个士兵眼见其无法存活,只得无奈地一声咆哮,手起刀落,将这个士兵杀死在自己的刀下。
当他回营的时候,白起正在巡营,看到他,二话不说就把他抓了起来。问起他去了哪里,他实话实说将这番遭遇述说了一遍。
白起军中纪律森严,军纪严明,这件事中不管是他杀害战友,还是作为一名逃兵,都是罪不容赦,立马叫人拖出去砍了。
事情过后,军中士兵都为其鸣不平,越军在秦军中的细作趁此良机散步言论,说作为秦兵不可受伤,一旦受伤,不会有人来救,只能等死。如此一来,秦兵士气大跌。被我大越虎狼之师驱赶进淮水,一时令淮水暴涨。”
胡昭听得是目瞪口呆,要说白起错了吗?也没错,错只错在白起杀性太重,军法太过严明。这让胡昭彻底颠覆了心中想法。
杨伟总结道:“所以说,国不可无法,但是绝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作为一个国家,不能光凭法治,要内王而外法。”
胡昭躬身受教。他现在对杨伟不再是佩服,而是崇敬,一种对待老师一样的崇敬。他的博学在杨伟的面前根本不够看。在外人眼中,能与这样的人物比肩,那是他天大的荣幸,他不禁感到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
(https://www.biquya.cc/id20031/140277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