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元朝帝国风雨 > 第122章 朝廷清除异己忠臣挽救危亡

???

      第122章朝廷清除异己忠臣挽救危亡

  

      宫廷争斗太后母子惨遭迫害,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到了临死的时候,双眼含泪,满怀忧伤,断断续续地对身边的女人说:“我由于当初没有听从燕太师的话,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结果,我现在后悔都已经晚了!”她向女人们示意,把她从床上扶起来,倚靠在床榻上,迷茫的双眼遥望着东方,万分思念远方的儿子,她满眼泪水,痛苦地叫道:“我的心肝宝贝儿哟!我的心肝宝贝儿哟!我现在已经快要死了!你现在才几岁年龄,被别人陷害,流放到东方,我料想你也不能保全性命,我为娘的在黄泉等你,在那里我们总有相见的日子,我们就在那里再次团聚吧!”她说到这里,咳嗽不止,气喘吁吁,喉咙里痰声大作,不久双眼圆睁,溘然长逝。

  

      太子燕帖古思与他的母亲分离后,俨然成了半个死人,心灰意冷,毫无乐趣。手段残忍的月阔察儿,竟然变本加厉,使出最残酷的手段,除了大声喝斥太子燕帖古思外,还拳脚相加,用鞭子狠心抽打他。折磨他。可怜的是太子燕帖古思,这位皇宫里长大的金枝玉叶,年龄弱小,怎经得这般无情地蹂躏,他绝望地长号了几声,立即倒在地上,当场痛苦地死去。

  

      太后母子遇害身亡后,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后代,被新任皇帝全部赶尽杀绝,一个也没有留下。过去元文宗图帖睦尔在宫廷争斗中,采用血腥手段,争权夺位,残忍谋害了兄长,成功地夺取了皇位。到后来也弄得身败名裂,妻子和儿子也惨遭毒手,正如古人所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害人者必致自害。永远成为后人的借鉴。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为了报一箭之仇,放逐了太后母子两人,让他们惨死在流放的途中,彻底解除了他的心头之恨,为了清除异己力量,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为了杀人灭口,彻底消除内部隐患,杀死了明里董阿等人。但是他对这些还不满足,依然余怒未消。对朝廷官员进行大清洗,把元文宗图帖睦尔所任命的官员,全部予以更换。

  

      元朝官制分为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中央政权下设三公、中书省、六部、枢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和储政院;地方政权下设行中书省、宣慰使司、诸路万户府、各路总管府、散府、诸州、诸县和诸军。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把太禧宗禋等部门,以及奎章阁艺文监等部门的官员,全部予以罢免和更换。

  

      当时有一位正在的大臣,翰林学士丞旨官康里巙巙。一作库库,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元朝时康里部落人。元顺帝时为翰林学士承旨官,死后被授予文忠的称号。他是元朝宫廷的官二代,他父亲是不忽木。他祖父是燕真,跟随元世祖忽必烈东征西讨,作战有功。巎巎年幼时在元朝中央机关开办的国学结业,他勤奋苦读。博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很有才能。他其正心修身,很注重个人修养,继承了名师许衡。以及他长兄的优良传统。

  

      巎巎长大成人后,担任了宫廷里的警卫,他长相很帅很酷,他总是居安思危,很有见识,他清正廉洁,带领军队纪律严明,很有贵族公子的风范,很受人们的点赞。每当朝廷遇到为难事件的时候,他总是雄姿英发,慷慨陈词,激烈论辨,阐明观点,挽救危难,就是古代的法家名人也没有人能超越他。巎巎才能卓著,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最初被授予承直郎、集贤待制的官职,后来又升任兵部郎中,国防部部长,后改任秘书监丞,任元朝政府秘书长。他遵照朝廷的命令,前往各地核查财政收入和船舶数量,他任劳任怨,办事精细,很有成效,广受好评。

  

      巎巎后来又改任同佥太常礼仪院事,提升为监察御史,朝廷监察官,升河东廉访副使官。他没有到地方上赴任,又被提升为秘书太监,升任侍仪使,在朝廷中处理朝廷政务。不久又被提升为中书右司郎中,升任集贤直学士,改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提升为朝廷的礼部尚书,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监管朝廷里的群玉内司。巎巎办事向来严肃认真,不徇私情,很让人佩服。

  

      按照当时的国家制度,大乐各部门都在巎巎的管理之下,每当朝廷举行大型宴会的时候,都要举行隆重的歌舞表演。巎巎总是安排得井然有序,热闹隆重,他的部下都对他的管理才能十分佩服。巎巎升任会同馆事尚书后,依然像过去那样,监管群玉内司。不久他就兼任经筵官,为朝廷高官讲解经书,不久后再次被朝廷任命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他依然在宫廷中任职,没有到外地去做官。留在朝廷中,又被任命为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仍兼任经筵官。后来他又被提升为侍书学士、同知经筵事,又提升为奎章阁学士院大学士、兼任经筵事务,为朝廷高官开班授课。后来一度被任命为浙西廉访使监察官,又任命为大学士、管理知经筵事务。不久又升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家历史、兼任经筵讲座的教授,升任宣文阁崇文监。

  

      巎巎才能卓著,深受重用。当时的元文宗图帖睦尔,意气风发,励精图治,巎巎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经常用古代圣贤的格言,在皇帝的身边劝导他,元文宗图帖睦尔因此受益良多,很有长进。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帖睦尔即位,当上皇帝后,也很有一番作为,剪除朝廷里的权奸,想着革新政治,治理好国家。巎巎担任侍经筵官。对皇帝开办授课,劝告新任皇帝要勤奋学习,增长才能。皇帝也经常向他诚恳求教,学习治国之道,想拜他为皇帝的老师,巎巎却竭力推辞。没有接受。

  

      巎巎在对皇帝授课的时候,对《四书》、《六经》上所记载的治国之道,都向皇帝一一仔细讲解,让皇帝深受感动,很爱启发,开阔视野,掌握要领。如柳宗元写的《梓人传》、张商英写的《七臣论》,过去的元文宗图帖睦尔都非常喜欢阅读,深入领会其中的深意。巎巎在经筵的高级研讨班上。详细阐述陈商英所说的七种大臣的情形,让有在坐的朝廷高官都大为震惊,有人嫉妒,有人憎恨,他们因此知道什么叫贤能,不再无端发怒,变得心态平和。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闲暇的时候,很想欣赏宫廷收藏的古今名画。巎巎答应他的请求,取出郭忠恕绘制的《比干图》。让皇帝观赏,他对皇帝借题发挥说,商王就是因为不听忠臣的劝告,最后导致国家的灭亡。有一天,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在观赏宋徽宗绘画的时候,对他大加赞赏。巎巎对当场劝告皇帝说,宋徽宗虽然多才多艺,绘画精妙,只是有一件事他却毫无才能。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问他是什么事。巎巎对他说:“宋徽宗什么都行,就是不适合当皇帝。安邦治国。他最后落后自身受尽屈辱,国家灭亡的悲惨结局,都是他不能为国君所导致的结果。人间的帝王贵为君主,就不应该沉湎于不当的爱好中。”

  

      巎巎在朝廷任职的时候,每当发生天灾,民众遭到危难的时候,总是满面忧伤,让人感动,他总是寻找机会,劝告皇帝说:“上天的心地仁慈,为了疼爱人间的君主,因此才发生天灾,发出警告,让朝廷引以为戒。就像仁慈父亲教育儿子,因为有了爱才用心地教育他,惩戒他。如果儿子能够领会其中的深意,遵从父亲,孝敬父亲,那么父亲的愤怒就会立即消散。身为人间的君主,就应该好好地修身养性,忠于职守,勤政爱民,那么就会顺从天意,国泰民安。”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对巎巎非常了解,知道他完全是一片诚心,忠心为国,皇帝也虚心接受,听从劝告,改革政治,爱护民众。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专门向他赏赐了九件只孙燕服及玉带楮币,以表彰他对朝廷的忠心。

  

      质孙服是元代达官贵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皇帝所赐质孙服,多以显示对臣僚的宠爱,受赐者往往以此为荣。按照参加质孙宴的人的地位不同,质孙服的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帝王、大臣、贵族等上层社会的人士所穿的没有“细摺”的腰线袍,以及直身放摆结构的直身袍;另一类是在质孙宴上服务于这些上层人物的乐工、卫士等所穿的辫线袍。古代服装名,又称“只孙”、“济逊”。汉语译作“一色衣”,明代称“一撒”的一种衣式。元、明时都有服此者。质孙的形制是上衣连下裳,衣式较紧窄且下裳亦较短,在腰间作无数的襞积,并在其衣的肩背间贯以大珠。质孙本为戎服,即便于乘骑等活动,在元代的陶俑及画中都可以见到此种衣式。

  

      质孙服是元代达官贵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皇帝所赐质孙服,多以显示对臣僚的宠爱,受赐者往往以此为荣。按照参加质孙宴的人的地位不同,质孙服的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帝王、大臣、贵族等上层社会的人士所穿的没有“细摺”的腰线袍以及直身放摆结构的直身袍;另一类是在质孙宴上服务于这些上层人物的乐工、卫士等所穿的辫线袍。

  

      巎巎曾经对人们说过:“朝廷里的天下大事,宰相都应当慷慨直言,宰相不能说的事,监察官员应当慷慨直言,台谏监察官员不敢说的事,为皇帝授课的经筵官就应当敢于直言。担任皇帝经筵的授课官员,就应当敢于说别的官员不敢说的事,向皇帝天子提出应有的劝告,那样我的心愿就算满足了。”因此那时朝廷的官员都忠于职守,对时政的得失有,都敢于直言,提出挽救的办法,很少有缄默不言的人。

  

      当时有的大臣提议,罢免过去朝廷所设置的奎章阁学士院,以及艺文监等官员。巎巎对此提出劝告说:“民众如果有有了千金的产业。都要开办家塾,招聘教师,开办私立学校,培养人才,朝廷里的堂堂天朝,拥有四海和国土。难道连一所学校都容纳不下吗?”皇帝听了也若有所感,听从了劝告。当天就颁布命令,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仍然像过去那样设置和开课,不断培训朝廷官员,任命巎巎主持那里的工作。巎巎又向朝廷提出请求,设置检讨官员等职务,选择了十六名官员。作为后备人员,随时向朝廷高官授课。元顺帝妥欢帖睦尔答应了他的请求。

  

      当时朝廷科举,文官考试制度已经停止,巎巎从容地向皇帝提出报告说:“古代选择人才,就是为了治理国家,经世济用,因此必须恢复科举制度,举行文官考试。这种制度怎么能够废除呢?”皇帝采纳他的报告。不久就恢复了朝廷的文官考试制度。有一天,巎巎为皇帝讲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他们谈到了当时国家的时局,以及编写辽、金、宋三史的事,应该抓紧时间完成这项文化工程,以免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历史资料就会出现缺失。后来果然设置了编写国家的机构,其实就是由巎巎发起成立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巎巎又向朝廷提出请求,从全国各地选拔学生,到中央政府开办的国学进修,提高民众素质,让他们知道什么谦逊和仁爱。除此之外。巎巎还请求朝廷表彰唐朝刘蕡、宋朝的邵雍,以及彰显他们高尚的道德,正直为人,永远值得后人们学习。皇帝也一一批准他的请求,专门向全国颁布了诏令。

  

      唐朝的刘蕡,字去华,昌平,现在的北京市郊昌平县人。刘蕡宝历二年,考取了进士。他学识渊博,文章写得漂亮博学,尤其精通《左氏春秋》,与朋友交往时,喜欢谈论王霸的策略,为人耿介,嫉恶如仇,言及世务,慨然有澄清之志,浩然有救世中兴之意,自元和末年以来,当时的朝廷里太监执掌大权,横行无忌,握兵宫闱,横制天下。天子废立,由其可否,干扰庶政。当时目为南北司,爱恶相攻,有同水火。刘蕡身居草泽之中,心中极为忧愤叹息。唐文宗李昂即位,大和二年,举行贤良考试。

  

      当时,参加“策试贤良”对策的有一百多人,他们所回答都是一些只平常事务,老生常谈。唯有刘蕡切论蕡门太横,将危于社稷,累及宗庙,满腹经论,一腔热血,挥笔写下万余字的对策建议。

  

      唐文宗李昂初年,恭俭求治,志除凶恶,然懦弱无能,毫无智慧,大和时,神策中尉王守澄负弑逆罪,更换了两位皇帝,不能讨伐他,天下人都很愤恨,奸宦作恶,然臣畏不敢言。因此刘蕡的报告中,对极陈晋襄公杀阳处父的事,以告戒皇帝,又引用太监杀死吴子的事,暗中赞扬皇帝的果断。在报告中直言劝告,指斥朝政“闻寺持废立之权”、“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劝唐文宗李昂除掉宦官,并提出一系列削弱宦官势力的办法,并宣告:“四凶在朝,虽强必诛。”

  

      当年的策试答卷,考策官有三个人:左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少卿贾觫,库部郎中庞业。这三个人,是当时有名的文士,官职也高,他们看了刘蕡的报告,极为赞赏,拍案惊奇,刘蕡的报告一针见血,布局纲举目张,辞赋对仗严谨,一扫晋唐以来颓靡之气,为文坛带来一阵春风;行文有贾谊之风,引经《左传》,据典《春秋》,言词激切,议论泼辣,主张精辟,谋划深远,“以为汉之晁错,董仲舒,无以过之”。

  

      当时的朝廷里,刘蕡门专政,奸宦霸道,万马齐喑,百官吞声。刘蕡策对如平地一声惊雷,振聋发聩,士林为之一振。然而当时宦官执政,势焰熏天,考官惧畏宦官。因此,一百多考生,登科者二十三人,而中官当途,考官不敢留刘蕡在籍中。刘蕡在文苑士林素有贤名,这次策对竟名落孙山,士林为之震惊,寻来蕡的答卷,竟然明珠被遮。此卷人们争相传抄,竟然“洛阳纸贵”;里巷传诵,长安沸腾;当是时“物论哔然不平”,惊动朝野。“守道正人。传读其文,至有相垂泪者;那些官御史,扼腕愤发;而执政之人,从而遮掩之,以避刘蕡门之祸。”唯有登科之人李邰为之不平,向皇帝提出报告说:“今蕡所对。敢空臆尽言,至皇王之成败,陛下所防闲,时政之安危,不私所料,又引《春秋》为据,汉、魏以来,无与蕡比。有司以言涉讦忤,不敢闻。自诏书下。万口籍籍,叹其诚鲠,至于垂泣,谓蕡指切左右,畏近臣衔怒,变兴非常,朝野惴息,诚恐忠良道穷。纲纪遂绝,季汉之乱。复兴于今。况臣所对,不及蕡远甚,内怀愧耻,自谓贤良,奈人言何!乞回臣所授,以表彰刘蕡的正直。”唐文帝李昂懦弱而不明智。不纳忠言。

  

      刘蕡因此流落京城,穷困潦倒。大和九年十一月“李训、韩约等谋杀内官,诈言金吾仗舍石榴树有甘露,请上观之。内官太监先至金吾仗,见幕下伏甲。遂扶帝辇入内。故训等败,流血涂地”。这次事件史称“甘露案”。七年前,刘蕡在策对时有除奸宦的主张,奸宦怀恨,趁机想嫁祸于他。刘蕡对后七年,有‘甘露之难’,令狐楚、牛僧儒节度山南东西道,都表彰刘蕡的幕府,授秘书郎,以师礼之。”后迁升使府卸史,授以实职,开成二年十一月,兴元节度使令狐楚卒,刘蕡失去依靠,“而宦官深嫉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不久死去。”

  

      刘蕡死后六十余年,唐昭宗诛宦官韩全诲等,右拾遗罗衮上言:“刘蕡当大和时,宦官开始气焰嚣张,因直言策请夺爵士,复扫除之役,遂罹谴逐,身死异土,六十余年,正人义夫切齿饮泣。比陛下幽东内,幸西州,五室几丧。使蕡策早用,则杜渐防萌,逆节可消,宁殷忧多难,远及圣世耶!今天地反正,枉魄愤怒,有望于陛下。”帝感悟,赠蕡左谏议大夫,访子孙授以官云。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是刘蕡的好友,曾一连写过《哭司户刘蕡》:“上帝深宫闭九阆,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等五首诗纪念他。

  

      当代**在读《旧唐书?刘蕡传》时,对刘蕡的策论很是赞赏,在一旁批“起特奇”。1958年,**挥笔写下了《七绝?刘蕡》:“千载长天起大云,中唐俊伟有刘蕡。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对刘蕡这个历史人物给予以高度的赞扬。

  

      宋朝的邵雍,祖先是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即今河南辉县。邵雍少时刻苦自学,博览群书。史书记载:“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共城令李之才闻其好学,授其物理、性命之学。其人品极高,“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褓,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具有儒者大家之风范,在当时影响很大,“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他成为时人的楷模,受人尊敬。

  

      邵雍一生不求功名,过着隐逸的生活。喜嘉佑之时,朝廷诏求天下遗逸名士,留守王拱辰和尹洛以邵雍应诏,授将作监主薄。吕海、吴克荐他补颍州团练推官,他皆以种种理由推托。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达官贵人十分敬仰他,常与之饮酒作诗,并买园宅送他居住。他依此过着耕种自给的生活,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仁宗皇佑元年,即1049年,38岁的邵雍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佑七年,即1062年,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程颐、程颢、张载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死亡,当年他六十七岁。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他勤于著书,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

  

      巎巎以身居高位,享有崇高的威望,他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求贤若渴,因此四方士大夫,都争相投奔他,云集在他的门下。在达官贵人中,有不少趋炎附势的人,对他说:“那些读书人有什么好,你却那么酷爱他们?”巎巎却不以为然,回答说:“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儒生学者治理天下,曾经下令元裕宗孛儿只斤?真金向赞善王恂求学。在今天的朝廷秘书处,收藏有元裕宗真金的仿书,当时皇帝亲笔写字,谦虚地向老师请教,虽然贵为帝王,却对老师百般恭敬。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在晚上,召见我,到他安床前,向他讲解《四书》及古史中的治乱之道,直到夜间很晚的时候,也没有睡觉。元世祖忽必烈曾经高兴地对我说:‘朕我之所以让卿你跟随许仲平学习文化,就是想让卿你向我提出有益的劝告,卿你应该恭恭敬敬地学习,不要让我失望。’今天你说喜爱儒生学者,难道你没有想到元圣祖神宗,爱惜人才的本意吗?况且儒家所倡导的为人之道,就是提倡君王仁慈、大臣忠诚、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只要人人都遵守伦理道德,国家就很好治理了;违背了儒家的学说,国家就会发生动乱。你想让家庭混乱,我无法控制,你可以谨慎小心,千万不要胡言乱语,让国家产生动乱。那些儒生学者,虽然为人儒雅,弱不禁风,他们虽然不在口里夸夸其谈,然而他们的腹中所贮藏的知识和智慧,却大大超过常人,怎么能轻视他们呢?”那些达官贵人听了,都羞愧难当,哑口无言。

  

      巎巎后来被任命为江浙行省的平章政事官。第二年,又任命翰林学士承旨的官职,把他召还朝廷。当时的中书平章官缺员,皇帝身边的近臣,都想推荐一些去顶替,用语言去试探皇帝的意图。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回答他们说:“平章官员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了,今天已经到了半途中了。”近臣知道皇帝的意图是任命巎巎,也不再推荐别人。巎巎回到京城后的第七天,因感冒发热,身患急病而死,那时是至正五年五月辛卯也,巎巎当年五十一岁。

  

      巎巎虽然身为朝廷高官,家庭却极为贫穷,几乎无钱埋葬。皇帝听说后,为极为震惊,对他沉痛哀悼,专门赏赐给他五锭白银,作为埋葬他的费用。巎巎生前在当官时所欠的债务,朝廷中的大臣向朝廷提出报告,由朝廷划拨专款,予以偿还。巎巎善长书法,楷书、行书、草书,都写得很好,书法家们都说他的书法,很得晋朝人的笔意,他留下单页片纸,人们都争相收藏,就像金玉一样宝贵。他死后被朝廷授予他文忠的称号,大力表彰他的功绩。(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19639/167086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