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铁幕降临 > 第八章 小岛迁行动 上

?

  

  舟山群岛大大小小的岛屿有1390个。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其中,定海城南部海域岛屿分布最为密集,达到64个。

  大明在舟山直隶州推行“小岛迁、大岛建”,第一期行动计划首先就是从定海港南面的盘峙乡下手。

  盘峙乡下属盘峙岛、大猫岛、大五奎山、小盘峙、大王脚山、刺山、西岠岛、东岠岛、摘箬山这九个住人小岛的岛民要全部搬迁到定海,岛上所有房屋全部推倒,恢复植被,留待以后开发。

  盘峙乡工作队早已经先期下派到各个岛礁。

  据工作队先期统计,这九个岛屿总共有五千多人口。其中大猫山面积最大,为6.92平方公里,居住着三个自然村,有一百多户,八百多村民;面积最小的是的大王脚山岛,为0.08平方公里,居住着一个自然村,二十多个村民。

  工作队成员是由浙东各乡村选拔出来的华复积极分子组成,他们全都富有乡村工作经验,又在盐仓党校接受了两个月的工作培训,对于搞乡村调查、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很有一套。

  大猫岛位于蟹峙门南面,面积不大,全岛以丘陵地带为主。岛上有庵基岗村、三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以打渔为生。

  1月20日傍晚,一艘海警船靠上了大猫岛庵基岗海滨。

  庵基岗是个平缓的小山坡,山坡左边乱石林立,右边是一个小山包。坡下村子里住着二十多户人家,村前五十米就是一片平平的海滩。

  “于队长,这封信是十万火急!”

  盘峙乡机要通信员给工作队送来了一封信,转头就去了大猫岛另外两个村子。

  庵基岗村工作队队长于永水一人坐在村口哨所内,看着信封上的三根羽毛,他心中一凛,感觉又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了。

  打开上级来信,于永水顿时睁大了眼睛,喃喃低语,“连夜征用所有船只?!”

  前两天定海特区刚刚下达命令,因为军事任务的需要,定海南部海域封航、封鱼。今天又下达收缴船只的命令。

  于永水敏锐的感觉到,可能“小岛迁、大岛建”行动在即。

  “小岛迁、大岛建”宣传教育也有半月余,算起来也该是行动的时候。只是村中世世代代以打渔为生,突然连夜收缴船只,很容易激化矛盾。

  望着手中的信件,于永水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件。

  晚饭前他在村中转悠,听刘旺发反映,说他父亲刘炳与李大成这两天有些异常,嘀嘀咕咕的商量要偷偷出海打渔。

  于永水原是定海小沙毛峙村的渔家子弟,对渔村工作非常熟悉。他知道渔船是渔民的命~根子,渔民世代以讨海为生,想要偷偷下海可以理解,但必须坚决制止。

  直接收缴,冲突升级?

  这好像不妥,群众工作还是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必须要积极稳妥有序解决这个问题,最好能给刘炳、李大成一个深刻的教训。

  于永水一面小心的把信件收好,一面皱着眉头,想了又想。

  突然他眼睛一亮,用力喊道,“林水虎!”

  “到!”村口站岗的联防队员用力答道。

  于永水精神抖擞的走出房间,“吹集合哨,工作队、联防队军事训练!”

  听到“嘟!嘟!嘟!”的哨子声在村中响起,工作队队员、村干事、联防队立即动了起来,他们纷纷扛着枪支往村口涌来。

  庵基岗村前的沙滩立即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凌晨时分,月亮已经下去了,太阳还没升起,天黑沉沉的。

  海风呜呜地吹遍大猫岛,庵基岗上松涛阵阵。

  冬天的海滨相当寒冷,庵基岗村里一片宁静,村口站岗的民兵也抱着火枪,畏缩在哨卡内。

  突然一个人影在哨所前晃了晃,听着里面发出轻轻的鼾声。

  李大成松了口气,悄悄转身走回村里。他悄悄的走到一户人家,轻轻的敲了敲窗户。

  这是里外两间的石璧草房,又窄又矮又暗,里间是儿子刘旺发住的,刘炳两口子就住在外间。屋外面还有一个小草棚,是放锅灶柴草用的。

  听到动静,刘老汉立即从床上爬了起来,披上棉袄,轻手轻脚的走到窗前,“大成兄弟,外面有动静吗?民兵不会还守在村口吧?”

  “没事儿!民兵躲在屋子里睡大觉。”李大成在窗外使劲的搓了搓手,“现在正是鱼旺发的时候,竟然不让我们下海,亏他们想得出!”

  “好的,我马上就到!”刘老汉一面回应,一面套上龙衣龙裤。

  龙衣龙裤为一种土布制成的男性衣服,是冬季渔民出海的专用装备。

  在寒冷的冬天,棉衣往宽大的龙裤裤腰里一塞,4只裤袋一束,2只裤脚筒就收紧了,在海上捕鱼一点也不冷。

  “当家的,工作组天天都在宣传‘小岛迁、大岛建’。”刘大妈也坐了起来,屋内有些寒冷,她赶紧披上了厚厚的棉衣。

  刘老汉没好气的低吼了一声,“臭婆娘,你想说什么?”

  “马上就要搬迁到定海城了,咱们是不是就开始收拾收拾东西,不要出海讨生活。”刘大妈讷讷的说道。

  刘大妈原是大陆上的人,八岁的时候被人贩子拐卖到大猫岛,在刘家做了童养媳。

  几十年下来了,刘大妈早就被驯服认命,安安心心的在岛上过日子,还给刘炳生下了一个儿子。

  老家的印象刘大妈早就忘记了,只是偶尔还能做几个梦,回想起自己曾经叫做陈三娘,还有老家门口的荷花塘。

  刘老汉火了,“你放屁,咱家世世代代都是海上讨生活的!”

  刘炳十五岁下海讨生活,风里闯,浪里钻将近三十年,练就了一身的打渔本领。别人打不到鱼,他能打到;刮着七八级大风,别人不敢出海,他敢出海,是庵基岗村最好的船老大。

  刘老汉讨海的本领高,个性也相当倔强。

  虽然工作队一再说明,因为军事任务需要,必须要封航、封鱼,同时安排渔民暂时休养生息。

  刘老汉和李大成等少数人却是不以为然,他们嘴里答应得很好,心里总想着下海多打些渔获,好多置办些年货,快快乐乐的过大年。

  “别骂我妈妈!”里间传来儿子刘旺发的声音。

  “臭小子!”刘炳没好气的说道,“你也别磨蹭,快点给老子滚出来!”

  “出海打鱼容易,咱们总要回来的。”旺发窸窸窣窣的穿着衣服,走出里间闷闷的说道,“回来之后,就等着挨批吧!”

  “批一批,也少不了你一块肉。”

  刘老汉低声吼道,“已经腊月十四了,这大明朝官府竟然下令封海,不去打点渔获,这年还怎么过啊!”

  刘老汉把门打开,借着外面的星光,小心的的把小对网放到箩筐中。

  这渔网可是老汉的心肝宝贝,去年他卖出两百斤鱼鲞,才从供销社那儿,置办到了这套渔具。

  这小对网是用苎麻编织而成,用薯榔作染料,由翼网、身网、囊网组成,形似裤,俗称“裤脚网”,最适合冬讯捕捞带鱼。

  刘炳和他儿子抬着渔网悄悄出了家门,李大成等六个人人早就等候在路边。

  加上刘炳父子两个,八个人正好可以驾操两艘小舢板,张开小对网捕带鱼。

  李大成、刘炳他们扛着摇橹,背着渔具,带着箩筐,轻手轻脚的走过村口。

  “哗…哗…”潮水咆哮着涌向海岸,一浪接一浪的拍打着海滩。

  “船呢?我们的船呢?”

  村中的八艘小舢板原本是倒伏在岸边的大皂荚树下,李大成等人惊异的发现一只船也没了。

  刘旺发心里有数,他摸着脑袋,随嘴乱说道,“不会被潮水卷走了吧?”

  农历十六是大潮,十四的潮水也不小,真的让潮水卷走了吗?!

  刘老汉放下渔网,摸了一下地面,地上是干的。他起身拍了一下儿子的脑袋,“胡说八道,十六的大潮水也涨不到大皂荚树下。”

  李大成叹了口气,“不要说了,这一定是工作队于队长使的坏。”

  “这不是使坏,是执行朝廷的命令。”村口突然响起铿锵有力的声音,于永水扎着武装带,背着一杆火枪,从村口走了过来。两个民兵紧随在他的后面。

  “官府昨晚下达新的命令,征用岛上的所有船只。补偿的钱款,等天亮之后再给你们结算。请相信复兴党,大明朝决不会让群众吃亏。”

  看着于永水和民兵背着的火枪,李大成一时不敢言语了。

  “可……可现在正是冬捕旺发的时候。”刘老汉却愤懑的说道,“今天都腊月十四,我们总得打点渔获,好置办年货。”

  有人跟着呼和起来,“就是啊,朝廷总得给我们一条活路!”

  “朝廷没给大家活路吗?”

  于永水的声音一下变得冷峻起来,“禁渔令下达之后,政府给岛上每家每户补助了一袋面粉,这是我和工作队挨家挨户送过去的。

  谁家里有什么困难,工作队、村委会是第一个上门~服务。上个月你们说积存在家中的鱼鲞太多,销售不出去,政府立即组织供销社专门上岛收购,价格也是相当公道。”

  “于队长,他们小辈不会说话,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李大成憨笑着,“政府对咱渔家的好,我们都记在心里。”

  就在这时,黑沉沉的海面上响起“突突突”的马达声。

  “什么动静!”

  于永水顿时警觉起来,他瞪大眼睛看着黑沉沉的海面,依稀好像有艘船直冲庵基岗海滨而来。

  本书来自品&书#网http:///book/html/16/16942/index.html

(https://www.biquya.cc/id19424/19135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