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贵族农民 > 第760章 除夕

?    终于陈欣然也满意的离开了,本来应该很是高兴的王攀却十分的郁闷,本来想着过年这前出去好好的玩一下的,可是现在到好,后天就要过年了,就算是他现在出去,也没有多少时间去玩了。所以,他只好一个人在那里郁闷了。

  

      不过再怎么郁闷,生活还得继续的过下去,接近年关了,王攀家这里住着的几个老人家也都回去了,陈老赵老就不用说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他们还要回家去和家人团圆一下呢。还有好多的老友也是需要走走的,要不然的话,以后就生疏了。

  

      至于林震祥和杨忠献他们,也早早的回去了,虽然王攀是他们的孙女婿(外孙女婿),但是过年,这个龙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他们还是需要回家去过的,所以,他们过了小年之后,就以经回去的了。

  

      很快的,时间就到了除夕这一天了。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除夕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年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年在哈哈大笑。‘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拜年”(拜年的由来),把年的图帖在门口或窗前,叫年画(年画上的那个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这一天叫做除夕(除夕的由来)。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风俗一致,过年包饺子;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或做年糕、或包粽子、或煮汤圆、或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王攀他们村的习俗就是煮汤圆,前几天的时候,王攀的老妈他们就为了这事而忙碌起来了。

  

      王攀他们现在吃惯了空间里的东西,所以对于那些街上买来的食品可没有什么胃口了,有时候都只是尝一下就吃不惯了,所以王攀他们家现在除了买一点小吃之外,是很少在外面买吃的东西了。为了不影响大家过年的心情,所以,汤圆面也都是自己做的。

  

      做汤圆面很容易,只要用一些大米加上适量的酒米放在一起,淘干净了,之后,再用水泡好,一个晚上之后就可以拿出来了,然后用机器或者石磨磨细打出浆就可以了,然后用一块干净的布把那些浆给包起来,掉在阴凉之外,等那些水份干了之后,也就可以拿出来信用了。这里面的那个大米和酒米的比例可是很重要的,如果酒米加得少了,那煮出来的汤圆就不会粘,会很硬,如果加多了酒米,那汤圆又会太粘了,而且煮出来的汤圆太软,吃的时候也不好吃。所以,如果不是上了岁数的有经验的妇女,是很少有人能掌握得好比例的。

  

      汤圆面最传统的吃法当然就是用来做汤圆了,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然后猪油、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北方人和南方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王攀他们这里的人吃的汤圆馅一般都是由炒熟的花生,芝麻,核桃。再加上红糖做成的,把它们包在汤圆里一煮,吃起来,香甜滑润,肥而不腻,糯而不粘,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以前村里穷的时候,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吃上几回。不过现在村里的经济改善了不少,时不时的也会有人自己做来吃。

  

      这汤圆面还有一种比较好的做法。王攀很喜欢吃,那就是把那阴干的汤圆面调好了。搓成一个个的小球,然后把它们放到油锅里去炸,等外面那一层炸出金黄色,而且皮也鼓起来,然后浮在油面上的时候就可以起锅了,然后在上面散上一层的白糖,吃起来,真是美味可口,而王攀他们这里叫这样的美食为油团子。王攀小时候每当过年的时候就会站在锅边,等着老妈炸油团子给他吃呢。

  

      当然了,过年了,家里也不可能只是准备这一种的小吃,早在前几天里,王华兰就哪也没去,一心就在家里做吃的了,虽然王大是大厨,但是他对于王攀他们家乡的很多小吃还是不会的,主要是网络上并没有那样的资料,他也没有办法学不是嘛,所以,这就需要王攀的老妈去当主厨了,王大也就只能在边上当一个下手了,也正好可以学习一下经验,等明年的时候也就不用王华兰来动手了,他自己就可以搞定了。

  

      这次王华兰准备的小吃有麻花、香辣胡豆(蚕豆)、爆米花、油炸豆腐,酥肉。其它的都是一些平常常见的东西,但是酥肉就算是王攀走遍了那么多的地方,也只有他们那里才有人会做,在外面可是很少见到的。

  

      酥肉做起来,也很简单,一般都是是把肉切成一节指头大小的肉粒,然后把他们用姜粒,大蒜,花椒,等一些香料给搅拌好,然后再把这们加入湿度合适的红薯粉里,再打几个鸡蛋进去,搅拌均匀之后,放入油锅里炸就好。等炸好之后,拿起来就可以信用,也可以用来做汤,都是十分的好吃的。

  

      王攀他们这里的习俗是除夕这天的中午吃大餐,之后还要祭祖,所以,王攀他们不得不早早的就开始吃午饭了,毕竟祭祖可是大事,到时候村里都会一起去的。迟到了的话。王攀他们也是不好意思的。

  

      除夕,在龙国也是团圆的意思,这一天,不管有多忙,一般都回敢回家过年,不是有个歌喝得好嘛,‘不管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也就是龙国人的真实写照。要不然的话,每年也春运的时候也不会一票难求了。不过王攀他们家今天到是不用担心这个,因为人们家今天根本就没有人出去打工,早就在家里了,所以,中午聚餐的时候,大家吃得很是开心。

  

      因为下千还要去祭祖,所以,王攀他们吃饭的时候也没有多喝,要不然下午就要让别人看他们的笑话了。王攀吃完了饭之后,先是把那些草纸,纸钱之类的,拿出来,揉一下,再一张张的分散,要不然等下拿到墓地去的时候会烧不燃的,王逸也把早就做好的坟飘给拿了出来,到时候可还要给那些坟上,每个都挂一个呢。

  

      祭祖可是村里的大事,以前的时候一般都是只能由男人参加的,不过现在时代变了,也不讲究那么多了,但是农村里的女人还是自觉的不会到现场去的。所以,王攀他们准备好了之后,就带上东西往祠堂里而去了。他们必须在村里的祠堂里祭祖之后,才能各自去扫各家的坟。毕竟他们很久之前也是一个先祖。

  

      王攀对于祭祖也没有太大的意见,他只是跟着老爸他们作就行了,反正他是听不懂族长他们在说些什么,王攀和王逸进了祠堂之后,就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在那里看着就行了,别人怎么做他们只要跟着做就行了。很快的,王攀看到宝子他们也和王攀他一样,来了之后,都往后面靠来了,很显然的,他们也不是很在意这活动,但是他们虽然不在意,但是那些老人家可是把这事看得很重的,为了不惹那些老爷子生气,所以他们干脆躲到这后面来,让他们看不到,就好了。

  

      反正族长在前面先是带领大家缅怀先祖,再是讲解了一下王家村的由来,听说王攀他们的先祖可是在明朝时就搬到这里来的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王攀对于这些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也没有认真去听过,反而他和宝子他们,站在人群的最后面,悄悄的聊起了天来了,最后全体下跪,上香之后,这才算是完成了,当然了,王攀他们认为是自己解脱了。

  

      这不是他们对先祖不敬,如果真如族长所说的,他们的先祖是明朝时的人,这都过去了几百年了,恐怕早就化为枯骨了吧。再在这里缅怀又有什么用呢。

  

      王攀他们出祠堂出来之后,马上又跑到自家的亲人的坟地上去扫墓去了,这一次,王攀反而更加的认真了,特别是在他爷爷和奶奶的墓地的时候,很可惜王攀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去世了,如果他们能多活十多年的话,说不定他们也不会那么容易死去了。王攀记得,小的时候爷爷对自己可是很好的。可是最后也不知道怎么的,爷爷一下子就去了。只是那个时候王攀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感觉。

  

      只是现在想起来,他很是感触。如果他们没有那么早的去世的话,活到现在的话,王攀完全可以让他们年青二十岁的,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王攀他们挨个的把那坟给扫了一遍之后,才回家去了。(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19269/137235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