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三零五章 郑玄北上

???    时间到了兴平二年的十月,徐晃率军抵达阳乐城后很快便将盘踞在这里的胡人逐向辽东属国的昌黎和宾徙等地,身处襄平城内的公孙度获悉幽州骑兵逼近了医巫闾山,急忙从乐浪和辽东抽调了两万兵马增援昌黎至宾徙防线,又从海路抽调东莱沿岸的兵力回援襄平和乐浪,这样紧邻东莱郡的北海国压力骤减,孔融于是让孙邵安心守在高唐,暂时不必回援北海。

  

      不久之后,高干率领两万兵马从并州东出壶关,增援冀州。密切关注袁绍兵力调动的太史慈立即率领振威营一万五千精锐逼近巨鹿郡南部的任县,袁绍军麴义部则率领两万兵马北上迎战。不等麴义率军从邯郸赶至任县时,原本驻守于幽州涿郡的张郃忽然率领一万五千步骑混合的部队赶至任县以东八十里的薄落津,与太史慈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张郃和太史慈两员将领,当初都曾打败过袁绍的军队,也跟麴义交过手,如今他们一起率军南下逼近袁绍的老巢邺城,其威慑力自然非同一般。

  

      袁绍听说张郃和太史慈竟然联手而来,赶紧让高干率领本部兵马北上增援麴义,以四万兵力阻拦幽州和冀州联军的南下。

  

      袁绍调动并州兵力前来冀州的本意是要让高干率军前去增援淳于琼,以绝对优势兵力一举夺下青州平原郡,切断渤海与青州之间的联系,如今高干的兵马被太史慈和张郃牵制在邺城以北不能动弹,而淳于琼虽然有三万多兵马,但因为慑于渤海鲜于辅的兵马袭扰,依然不敢对平原县城发起大规模的攻击,田楷于是得以喘息,暂时不用跑路逃命。

  

      当整个冀州和青州进入战略对峙之后,从蓟城出使北海的太傅府高级幕僚陈逸终于陪着一代大儒郑玄离开了高密县。在孔融派出的兵马保护下从陆路向幽州行进。

  

      陈逸面见孔融时便说过自己有两件事情要办,一件是说服孔融出兵支援田楷,另外一件则是迎接当世大儒郑玄前往幽州讲学。对于幽州方面迎接郑玄前往,孔融不仅没有半分阻扰之意,甚至是非常的支持和赞同。因为,孔融也希望郑玄能够找到一处可以安心著书授徒的清静之地,而黄巾肆虐的青州和兵凶战危的北海显然不是长久之地。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是这个年代最富盛名的经学大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时所谓的“经学”,跟后世佛教和道教所用的经文,诸如《金刚经》、《道德经》之类完全不是一回事情。郑玄这个经学大师,指的是融会贯通了汉代之前的儒家经典著作,他在过去数十年中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

  

      郑玄年轻时曾入太学攻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等学问,又从张恭祖学习《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师从马融学古文经。郑玄中年时代游学结束归于故里之后。客居东莱郡的不其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其中后来成名的学生有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和郗虑等人。

  

      党锢之祸发生之后。郑玄遭到禁锢于是杜门注疏,潜心著述。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被世人称之为“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中平年间,各地黄巾流民起义,以至天下大乱,躲在不其山中著书授徒的郑玄因为粮食断绝,终于无法维持下去,只好与学生们痛哭一场,然后就此分手,各自逃亡。也就是在这个期间,郑玄的学生国渊随管宁和邴原避祸辽东,崔琰则回归家乡,后来又被曹操征辟,另外诸如赵商、公孙方、王基和郗虑等人,也散落到各地,失去了音讯。

  

      初平二年,也就是刘和回归幽州的那年,黄巾军攻占青州,郑玄在老家高密也无法待下去,便带着家人逃到徐州避乱。徐州牧陶谦曾大破黄巾军,境内比较安定,当他听说郑玄到来,极为欢迎,以师友之礼相接待。郑玄把自己安顿在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了十分有名的《孝经》。

  

      郑玄在徐州客居数年,当时孔融为北海相,对郑玄特别尊崇,原因很简单,因为郑玄的远祖名叫郑国,是孔子有名的弟子,而郑玄本人则是继承和宣扬孔子儒家学说的学术领头人,这等于是在替孔融的老祖宗背书。

  

      孔融一面为郑玄修葺位于高密县的故居庭院,一面再三派人敦请郑玄回郡。就在去岁,郑玄终于从徐州返回了老家高密。郑玄回到高密后,孔融待之甚厚,告诉手下僚属要称呼郑玄为郑君,不得直呼其名。与原来的历史相比,郑玄提前两年也就是在六十八岁这年结束了背井离乡的流亡生恬。回到老家之后,郑玄老当益壮,仍然终日精研经典,博稽六艺,并时常睹览秘书纬术,似乎在学问一途上有着使不完的劲头,用不尽的热情。

  

      陈逸说服孔融之后,便前往高密县拜见郑玄。一向不喜见外客的郑玄,听说陈蕃的儿子来了,居然放下手头书卷,走出房门将陈逸迎进了自己的院子。

  

      陈逸拿出太傅刘虞、大学士蔡邕和冀州牧卢植三人的书信,面呈郑玄。

  

      郑玄看完书信之后,犹豫片刻,对陈逸说:“恒之当知老夫无意出仕,只愿在残烛之年再著一些疏文。刘伯安大人、蔡大学士和卢子干联名写信邀我前去蓟城,这份看重实在令人恐慌!老夫只怕去了蓟城,又要出任一些虚衔冗职,扰乱了心绪。”

  

      陈逸摇头笑曰:“康成公多虑了!小子这次临行之前,曾被大公子单独约谈,他特别提到康成公北上蓟城之后,只需在幽燕书院和新建成的燕京大学不定时的授课,其余一切琐屑之事皆不用操心。公子已在蓟城为您修筑了一座安静幽雅的庭院,又在军都山中为您起了一座书院,若是康成公北上蓟城,从此再也不必担心流民之乱和兵戈战祸,不仅可以潜心研经著述,还有众多名士好友陪伴,更能安享天伦晚年……”

  

      郑玄被陈逸描述的这番前景深深的打动了,到了他这个年纪,最想要的便是安静平稳的生活,家人能够不受战乱的威胁,自己可以按照喜好授徒著述,至于其他的浮名虚利,则根本入不了他的眼。以郑玄浮沉数十年的人生阅历来看,幽州如今确实是一块理想的栖息之地。

  

      郑玄问陈逸:“老夫若是前往蓟城,桑梓之地可否得到太傅大人的庇护?”郑玄问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若是自己带着家人离开了,因为他的归来而重返高密的乡人们是否可以得到保护,毕竟这些老家人是因为听说郑玄从徐州返回了高密,他们才从各地返回家乡的。

  

      陈逸回答:“高密如今为孔文举大人辖下,翌日若是有人敢兵进北海,手握十数万雄兵的大公子绝不答应!”

  

      郑玄于是心安,同意随陈逸一起前往蓟城。

  

      陈逸出面向孔融要来几十辆大车,将郑玄毕生所著经文和他收藏的各种书籍全都装上车,又将郑玄的家人也安置在几辆平稳的马车之中,这才带着三百人的卫队护送郑玄出了高密,一路缓缓向西而行。

  

      从高密前往蓟城的道路上,需要穿过北海国、乐安国、平原郡、渤海郡、河间国和广阳郡,路途大约有一千两百多里,按照马车行进的速度,至少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才能抵达,也就是在十二月上旬,郑玄才能进入蓟城。

  

      北上的队伍一开始行进在北海境内时,因为是在孔融的地盘上,所以沿路还算通畅,并无剪径蟊贼和各路宵小出现。等到出了北海国进入乐安国之后,陈逸明显感觉路上时常有一些鬼头鬼脑的家伙出没于山林河道附近,但因为慑于陈逸这队人马的军容严整,始终不曾动手。

  

      等到队伍靠近济水准备从乐安县渡河时,陈逸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

  

      在某日夜里,一伙人数超过千人的黄巾残余势力将陈逸所在的车队围了起来,一场敌众我寡的血拼似乎在所难免。

  

      陈逸在心里把田楷和孔融挨个骂了一遍,觉得这两人真是无能之辈,竟然可以让乐安国境内如此规模的流贼存在,这要是搁在幽州,别说是千人以上的流贼队伍,就是几十上百人的团伙也被清洗了好几遍。

  

      虽然敌众我寡,但见过了长安被围那种大场面的陈逸却也不惧,他立即组织卫兵借助于马车厢壁的掩护进行防守,并且向渐渐围拢的流贼喊话:“尔等流民听着,吾乃太傅刘伯安大人府中从事,此行护送大儒康成公北上蓟城讲学,车中所载并非财物,皆为康成公毕生所著心血,若是不想惹来杀僧祸,还请速速离去!”

  

      流贼首领名曰管亥,乃青州本地人,当他听说被围的竟然是大儒郑玄时,急忙跑上前来喊道:“若是康成公果真在此,还请出面一见!”

  

      陈逸哪敢让郑玄这位耄耋老人走出来见一个流贼头子,正要出言拒绝,却听身后郑玄说道:“恒之可答应此人!老夫一生游学各地,遇到各种危险不知几何,我不信这些乡人会加害我这样一个老头子。”

  

      陈逸拗不过郑玄,只好对管亥喊道:“尔等稍候,康成公这便出来见汝!”(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19206/165519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