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回七零:知青媳妇送上门,我打猎养家 > 第192章 仓皇出逃,老村长要溜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仓皇出逃,老村长要溜了!

就在这时,屋内传来了更加急促的翻箱倒柜声,以及低沉的交谈声:

“快!把东西都收拾好,咱们得赶紧走!”

老村长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可、可是那手表怎么办?那个表还挺贵的,值不少钱呢……”刘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

“管不了那么多了!赶紧收拾快走吧!”老村长的话语中透露出决绝和狠辣。

老村长的声音透过木板门的缝隙,清晰地传入陈凡的耳中。

听着老村长家里有人在翻箱倒柜的收拾东西的动静,在陈凡看来,无疑是逃跑的信号。

“糟了……老村长这怕是要溜呀!”

如果这次让老村长离开了向阳村,估计可能就不会回来了,那么以后再想找到他恐怕就难了。

如果此刻不采取行动,老村长很可能会带着关键线索逃离向阳村,从此杳无音信。

而且,万一老村长手里真的掌握着关于任家杀害王军失踪的关键线索的话,就这么让老村长溜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想到这里,他再也顾不上许多,立刻掉头朝公社办公室奔去通风报信。

公社办公室里,方书记正埋头处理着文件。

“不好了!”

陈凡撞开公社办公室的木门时,墙上的人像正在晨光中微微晃动

一股冷风随之涌入,打断了方书记的思绪。

“方书记,不好了!老村长可能要逃跑!”

陈凡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焦急和紧张。

方书记闻言,眉头一皱,目光锐利地看向陈凡。

“你说什么?”

方书记的搪瓷缸“咣当”砸在办公桌上,“为人民服务”的红字正对文件柜里那摞罪证。

“老村长逃跑?这怎么可能?”

显然,对于陈凡的突然到访和惊人言论,方书记一时来不及接受。

陈凡没有时间解释太多,他迅速将自己在老村长家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推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方书记。

方书记听完,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深知,如果老村长真的涉及王军失踪案,那么他的逃跑无疑会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巨大困难。

“吹集合哨!”方书记的牛皮靴碾过满地烟头,果断下令:“让民兵队带上家伙,把村口的老槐树、磨坊岔道、渡口全给我封了!”

“不可!”

陈凡阻止道。

“这样大张旗鼓的行动会打草惊蛇,还是得悄悄的来。”

“可以叫人守在村子的几个关键出入口,但要注意要悄悄的行动,不要打草惊蛇,绝不能让老村长和他的家人离开向阳村半步!”

村口,民兵队的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已经藏在路边的青纱帐里,严阵以待。

接到方书记的命令后,他们立刻行动起来,将几个村口守得严严实实。

陈凡加入民兵队的行列,也在附近蹲守。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村口的主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身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陈凡的心情越发紧张。

清晨六点四十,老村长一家人终于收拾好了行李。

“走吧。”

老村长轻声说道,率先迈出了步伐,悄无声息地准备出发。

他们将行李打包得严严实实,生怕露出一丝破绽。

在出发前的最后一刻,老村长和刘香再次确认了一遍行李,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物品。

一家四口,背着大包小包,悄悄地走出家门,踏上了通往村口的小路。

清晨的村庄格外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鸡鸣和远处的狗吠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老村长的心,却如鼓点般咚咚直跳,他不断地回头张望,生怕被人发现。

“是啊,村长,你起这么早这是要去哪儿啊?”

一个熟悉的声音打破了老村长的思绪。

是村里的老王头,正扛着锄头从田埂上走来,一脸好奇地看着他们。

老村长心中一紧,脸上却挤出一丝笑容:“哦,这不桂香她娘要过六十大寿嘛,我们一家子打算去她娘家走亲戚,顺便给老人送点礼。”

说着,他还特意指了指身后的行李,试图让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

老王头闻言,点了点头,笑道:“哟,这可是大事儿,得好好庆祝。那你们可得早点出发,路上小心啊。”

老村长连声应承,心中却暗自庆幸,好在事先准备充分,连老王头这样的老江湖也没看出破绽。

板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时,村东头的老槐树下已经蹲着几个纳鞋底的妇人。

老村长的板车轱辘碾过青石板路,车辕上捆着的咸菜坛突然裂了道缝,腌萝卜的酸味混着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村长,你这大包小包的要上哪儿去啊?是出门走亲戚吗?”

何大婶的针线篓里,红头绳缠着半截民兵袖章。

她的目光扫过板车上印着“公社粮站”的麻袋——那本该是去年发给五保户的救济粮。

刘香攥紧蓝布包袱的手指节发白,里面裹着的搪瓷脸盆突然“当啷”作响。

盆底“知青点1971”的红漆字刺得她眼疼,这是任小波上月从仓库顺出来的赃物。

“啊,是的,岳母要过六十大寿,这不得不去祝贺……顺便给岳母捎点山货。”

老村长扯动嘴角,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

车尾晃荡的竹篓里,晒干的榛蘑底下压着供销社的账本复印件,纸角被露水洇湿的“任”字正在晕染。

纳鞋底的妇女们交换着眼神。

罗大娘举起刚纳好的千层底:“村长你看,这鞋样还是用你岳母家送来的多领的劳保布呢……”

路过的赤脚医生赵大夫听到了这边的,也驻足寒暄:“村长起这么早?”

他的视线落在板车挡板缝隙里晃荡的银链子——那是卫生所丢失的听诊器部件,此刻正缠在酒坛的红布封口。

村头的高音喇叭突然炸响《东方红》,惊得晒谷场的麻雀扑棱棱乱飞,连得拉车的毛驴也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音乐吓得连连尥蹶子,不安地在原地打转

老村长一看时间,七点整,生产队要起床干活了,刚才那首《东方红》就相当于叫起的闹钟。

时间来不及了,再耽搁下去,只怕起床的村民会越来越多,目睹他们离开村子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到时候,想要悄无声息地出村,恐怕会变得更加困难。

(https://www.biquya.cc/id173643/5679296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