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中医永不过时
顾川凭着记忆往一条巷子走去,一阵喧闹的叫卖声传来。
前方是一条卖东西的小巷,两边有不少摆摊的人。
卖的货也是五花八门,有吃的、喝的,也有自己做的衣服,甚至还混着几个卖古董的。
那时候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虽然鼓励个体户出来做生意,但大部分人还是坚守老观念,觉得做个体户没面子,没多少人敢出来做摆摊。
眼前的这一批几乎都是最早吃螃蟹的人,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不仅街道上的货物没形成后来的规划体系,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顾川走着,一个大婶忽然叫起来:“唉,小伙子,看看这最新款的绢花,给媳妇买一朵呗。”
顾川往摊子上一瞥,上面全都是很大一朵的用布头做的绢花。
他也没看出来好看在哪,不过他曾经见过,在村子河边洗衣服的,只要带着绢花,都能成为小媳妇的中心。
别人有的,自己媳妇也得有。
顾川蹲下来,说:“哪些是最流行的,给我说说。”
婶子看到来了生意,非常热情地招呼:“这几朵都不错,你看看这大红色的,还有这朵蓝色的,年轻的妹子都喜欢。”
“行,都给我装上,那边小的也带两朵。”
媳妇有,女儿也得有。
婶子笑得越发灿烂,嘴角几乎咧到了耳后根:“大的一朵一块五,小的一朵一块,拢共九块五,再给你搭一朵小的,你一共给我十块就行。”
顾川没讲价,付了钱问道:“听说这条街上住了个很厉害的老中医,婶子你知道不?”
“中医?你找他干嘛?”婶子有些警惕。
当年破四旧的时候,中医被打压得厉害,这条街上的人几乎都被批 斗过。
卖花的婶子就住在附近,就怕有人又要害街坊。
“听说老人的医术非常厉害,家里有点事,想请他帮忙看看。
顾川的话语有些含糊,婶子听着,目光有些同情。
看到对方模样诚恳,刚刚又花大价钱买了绢花,她最终还是松了口,指着一个方向说。
“你沿着那个巷子口转下去,一直走到尽头,看见一棵枯死的大柳树就能见到赵老先生。”
“你可别乱来,不然大家都饶不了你。”
“婶子你就放心吧,我请老先生是为了请他帮忙的,绝对没有坏心。”
顾川说着,顺着她指的路往前走,很快就找到了目的地。
眼前是一间不大的院子,木门是新的,但周围的院墙上却布满各种各样的痕迹,可以窥见当年批 斗的凶狠。
顾川敲了敲门,没过多久,一个老爷子过来将门打开,问道:“小伙子,你有啥事?”
他的脚有些跛,头发花白,声音十分沙哑。
顾川一看到人就知道自己找对了,这人就是名医赵宁远。
他前世只见过对方的遗照,但却从无数人的口中听说过这位老先生的名字。
老人一辈子没有子女,却培养出无数的学生,他曾经带的学生都成为后世的名医。
顾川接触不少顶级大夫,从他们口中听说赵老的名字,因为是同乡,就留意了一番。
他十分恭敬地说道:“老先生,久仰大名,我今日过来是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赵宁远年轻时带过不少徒弟,但被批 斗时过得很惨。
为了不连累徒弟,索性跟他们都断绝了关系。
平时很少跟人来往,除了街坊,压根没人会求上门。
他疑惑地问道:“你是谁?有什么事?”
“我就是个普通人,在下面的村子里住着。我听说老先生不仅看病很厉害,而且还精通药材习性,想请老先生上门,帮看看我们村适合种些什么药材。”
顾川深知,对什么样的人就要说什么样的话。
赵宁远见惯了世态炎凉,什么样的经历都有过,在他面前玩心眼,不亚于关公门前耍大刀。
实话实说的效果最好。
赵宁远大为惊讶:“你要种药材?你想清楚了?”
现在这时候鼓吹西医,中医没落,能提出去种药材的,不是对自己非常自信的聪明人,就是脑子有病。
顾川点点头:“咱们华国有五千年历史,那么长时间研究出来的医学,怎么可能不如洋鬼子们百来年的成果。种植药材绝对大有可为。”
这话真心实意,别看如今西医非常火,其实只是繁荣的假象,更多的人还是信赖中医。
就像刚刚卖花的婶子,她就是出于对中医的信赖,才警惕顾川,担心有人对赵老不利。
在这样的基础上,几年后中西医结合就会成为主流,再过十多年,便是中医兴盛的时刻。
这一番话简直说到了赵宁远的心坎上。赵宁远无比惊讶,想不到现在的年轻人还能有这样的见识。
他接着说:“那我更要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虽然大家都说中医会复兴,但谁也说不准是什么时候,也许就在这几年,也许是一辈子都不会被人知晓。你这时种中药材,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是掏心窝子的话。
顾川一笑:“您放心,种中药材绝对能成,而且我要种的也不是简单药材,绝对亏不了。”
“如果能成,我就是种植药材第一人,何乐而不为?”
看见顾川这生意人的嘴脸,赵宁远非但没觉得反感,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好,既然你要干,我这老头子就用这最后几年的功夫,看看你能做出个什么样子来。”
赵宁远见的人多,很清楚,满嘴生意经而没有任何理想,做事很难成功,可是如果只谈理想不谈现实,照样做不成事情。
像顾川这样,两者都占的,才最可能把事做成。
他刚刚听到顾川的目的,觉得对方是胡言乱语,但只聊两三句,他就对顾川有了三分信心。
顾川摇头说:“只有几年怎么行?你可得好好调理身体,看着产业做大做强,以后向年轻人分享种植经验。”
从公心上说,顾川不愿意看着有本事的老人抑郁而死;从私心上说,这位老人的人脉,几年之后绝对能派上大用场。
他说道:“您看什么时候有空,到我的村子里看一看,适合种什么。”
“现在就行,你等着。”赵宁远说着直接走出门,把院子的门一锁,“走吧。”
行动干净利落,顾川看着都佩服。
(https://www.biquya.cc/id173617/5679311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