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最强三皇子 > 第99章 疯狂捐粮

虽然张大友二人对政治的了解不深,可浅显的东西他们还是懂的。

再说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李孝承故意跟他们交谈也是为了拉近关系。

这些富商想利用他的政治资本,他却在想怎么利用这些富商,让大黎更加有钱,百姓生活的更好。

互相利用,各取所需。

“多谢三皇子殿下,草民荣幸之至!”

张大友那叫一个感激涕零啊。

现在就算他亲爹和三皇子同时掉进河里,他都不带犹豫的只救三皇子。

至于老爹,黄土埋半截的人了,死球就死球吧。

大不了把墓修的好一点。

到了阴曹地府,让亲爹告诉一下祖辈儿,他张大又有出息了。

成了大黎的子爵,以后子孙万代都会受到恩荫。

就在这时,府衙内突然跑进来一个风风火火的身影,连身后的随从都被他丢在了身后好远。

等近了一看,不是胖掌柜又是何人。

他那肥硕的脸蛋已经满是汗水,呼吸很是粗重,想来是跑过来的。

可当他到了府衙庭院,发现张大友孙大权两个好友已经在捐粮食了,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这个头筹他没有得到,被别人抢了去,心里甭提多后悔了。

早知就不大嘴巴跟他们说了,第一个捐粮食的和后边捐的那意义能一样吗?

三皇子殿下把泼天的富贵交到他的手里,他没有接住啊。

恨呢,实在太恨了,为何粮店里的存粮就那么少呢?

让他浪费了那么多时间从其他地方调运。

“啪!”

“哎呀,来晚了,来晚了,老张老孙你们两个不地道啊,为什么不等我啊……”

“三皇子殿下息怒,息怒,草民梦浪了!”

胖掌柜很是生气的埋怨着。

不过当他看到傲立在院中的三皇子殿下,立刻又把埋怨的话收了回去,麻溜的跪在地上请罪。

李孝承自然不会埋怨,笑着把他扶了起来。

“三位老板,你们三个本皇子记住了,你们是第一批响应本皇子号召的粮商,放心,本皇子不会厚此薄彼的。”

李孝承自然看出了胖掌柜的担忧,不介意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果然听到这话后,胖掌柜顿时长出一口气。

“赵将军,这里的事儿便交给你了,三天后咱们出发前往靖州。”

李孝承留下一句话转身离开了。

然后又让府衙内的闲人给刘三姐等人安排了房间。

第一天,观望的粮商还很多,府衙只收了百万斤救济粮。

第二天,但到了第二天,这些富商打听清楚了具体事情,便不再犹豫了。

第三天,一个个打破脑袋的往府衙赶,出手就是二十万斤。

赵凌云不收都不行,场面那是一片火爆。

如果不是赵凌云维持现场秩序,估计这些富商会为了捐粮而打起来。

短短一天时间,府衙的仓库便堆积了上千万斤的粮食。

曹大人连连摇头感叹,三皇子殿下果然神人也。

短短一天时间便解决了几十万百姓一个月的口粮。

这种堪称神奇的事儿,恐怕也只有三皇子能做到了。

别人或许会想到卖官换粮,但他们没有那个魄力。

只有三皇子,头脑精明,懂得变通,而且有那个魄力且有那个身份。

“三皇子殿下,曹某佩服,佩服!”

曹大人发自内心的说道。

之前他只是欣赏李孝承。

因为李孝承写出了震惊大黎诗坛的诗句,觉得三皇子殿下是个可塑之才,将来定可问鼎诗仙宝座。

但现在他不是欣赏,而是崇拜。

跟在三皇子身边的时间长了,曹大人的内心也微微发生了变化。

以前他醉心于文坛,而现在能抽出一些时间关心其他的事情。

诗词无法救大黎,曹大人觉得三皇子殿下这句话说的太对了。

大黎还是要有钱有军队,有兢兢业业,不畏艰险的领导层。

这样才不被外敌欺负,大黎才会在稳定中慢慢长大。

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成为营养诗词歌赋的土壤,文坛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现在大黎文坛的繁荣只是个假象而已,如空中楼阁,没有根基,一碰就碎掉了。

曹大人很是自责,为什么他这个文轩阁的当家人之前没发现这点呢?

还认为自己的工作做得不错,现在想想,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

当大黎被敌军压境,国家危亡之时,文坛除了悲天悯丘以外能做什么?

连一句像样的劝战诗词都写不出来。

“曹大人,你也不用太自责,大黎出现这样的风气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要怪也只能怪我那不争气的皇爷爷。”

“他如果不制定重文轻武的国策,大黎怎么会落得这幅天地?都被人家欺负到家门口了,这和骑在脖颈上拉屎有什么区别?”

“我若是父皇,就把皇爷爷的灵位从祖庙拿出来了。”

李孝承毫不客气的说道。

反正周围也没别人,他可以大放厥词。

旁边的曹大人吓得身子瑟瑟发抖啊。

三皇子殿下,咱这嘴能不能有个把门的呀?

难道您没听说过隔墙有耳吗?

万一这话传到陛下耳朵里,那您就是欺师灭祖,大不孝啊。

就算陛下宠你,不会把你怎么样,那些恨不得您死的大臣呢,您能堵住他们的嘴吗?

“三皇子殿下,这话可不兴说呀,万一走漏了风声,传到陛下和那些大臣的耳朵里……”

曹大人赶忙提醒,可话说一半,便被李孝承打断了。

他懂得身在高位要谨小慎微,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万万不能说。

但李孝承完全不在乎。

又不是自己的亲爷爷,说他两句怎么了,亏到他了吗?

大黎现在这个样不是他的责任吗?

敢做那样的事还不让别人说了?

若是主世界的那些朝代皇帝做出这样的事儿,文人绝对在史书上把他贬低的一无是处。

甚至让他下罪己诏!

注意这里指的是文人而不是文臣。

因为重文轻武的国策,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文臣了,他们不夸奖皇上谁夸奖啊?

至于那些武将想唠叨几句,可没有那个文墨呀,只能憋在心里。

“本皇子心里有数,曹大人不用担心了,捐粮的事儿咱们给起了头,接下来姓李的他们应该能够处理好,咱们也得准备准备出发去靖州了。”

(https://www.biquya.cc/id173614/5679305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