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最强三皇子 > 第132章 冠冕堂皇的理由

可悲的是,大黎只有一个曹大人,而晋国却有很多周大人。

这也是人家为什么那么强,而大黎却积贫积弱的原因。

领导层都烂了,还跟人家斗啥斗啊。

“黎国三皇子竟然认得外臣,外臣深感荣幸。”

周世水昏花的老眼中露出一丝异样。

这位三皇子刚来靖州一天就知道了他的身份。

而且,看他眼中的敬佩,并不是装出来的。

能对一名对手发自内心的敬佩,足可见,这人的心胸有多么的宽广。

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家伙啊。

“不不,本皇子遇到周大人才是幸会,若我大黎能出几个像周大人这样的干吏,何愁不复兴?又怎能被他国欺辱,坐在谈判桌上呢?”

“我并没有恭维周大人的意思,说的皆是真话,而且,你我双方是在谈判,我这当皇子的主动巴结敌国外臣,传出去也是个笑话,本皇子还没傻到那程度。”

李孝承认真说道。

没错,他就是实话实说了,就是想告诉周大人,本皇子很欣赏你。

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嘛。

当然是埋雷了。

主世界春秋战国时代,李孝承虽然没经历过,但他看过史书啊。

电视剧,电影,这些影视作品,他也有观摩。

那个时代虽然很混乱,但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很多有能力的人都会游历很多国家,入朝为官。

跟这个王看不对眼儿,大不了换一家,咱跟另一个王试试。

所以说,那个时代各国官员流动是很大的。

李孝承穿越过来,就发现这片大陆上的国家格局和主世界春秋战国时期差不多。

他自然要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给别国的有识之士传达一个信号。

来吧,大黎欢迎你!

李孝承早已发现大黎的官场彻底烂了。

想要整顿,不是一朝一夕的。

得先从教育着手,慢慢改变。

这需要很漫长的过程,但李孝承根本等不及。

所以,他只能挖人。

挖别国墙角,让别国哭去吧。

当然,在挖人之前,他得先展示自己的实力。

说句大白话,就是秀肌肉。

让人家看到来你这干,更有前途。

“三皇子,当着我晋国皇族的面儿说这话,是不是有些不礼貌啊?”

“我周某人誓死效忠大晋国,愿为晋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家都是人精,谈判还未开始,李孝承就把他这礼部尚书大夸特夸一番。

到底所谓何意?

周老爷子心知肚明。

他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少年了。

原本这种事情是值得开心的。

毕竟你的成绩不仅得到了本朝认可,还得到了敌国皇子的认可。

这很不容易的。

可错就错在,李孝承说这话的时候,选错了时间和地点。

你当着老周顶头上司的面挖墙脚,不太好吧。

就算最后没成功,那也给老板心里钉了颗钉子。

老周头以后还想不想在晋国朝堂混了?

你这臭小子,年龄不大,是真损啊。

眼睛一转就是一个心眼儿。

还好咱老周也不差,提前识破了你的计谋,在三公主面前大表忠心。

赵玲珑没说话,一直盯着李孝承看。

眼神充满了凶狠,恨不得现在就爬过去,把这张帅脸挠个满面桃花开。

好啊,一句话都不跟本公主说是吧。

不把本公主当人是吧。

李孝承啊李孝承,真有你的!

“周大人,不用这么小心翼翼,晋国皇族不是小肚鸡肠之辈,从靖州这件事就能看得出来。”

“明明可以大大方方的过来拿,他们却选择小心翼翼的谈判,本皇子还是挺佩服他们的。”

李孝承这句话绝不是称赞晋国皇室,而是赤裸裸的挖苦。

你不顾双方签约,不顾两国百姓死活。

悍然越过黄河一线,谋求他国领土,名不正,言不顺。

如此道貌岸然之徒,也配坐在龙椅上指点江山?

赶紧滚下去,给好人腾地方吧。

“你,黎国三皇子公然辱骂我大晋国皇族,你是不是太过分了?”

“看来你不想好好谈判啊,你知不知道,本将军一声令下,陈兵于黄河边的一万铁甲勇士三天内就可赶到靖州城外。”

“一天就能攻下这座城,年轻人,奉劝你一句,别不知好歹。”

林英杰单手重拍桌子,很是愤怒的说道。

“是你们不知好歹,别总拿那一万人吓唬我们,你们现在还在靖州城呢,只要三皇子殿下一声令下,你们连凤求凰都出不去。”

赵刚少见的硬气一回,也大力的拍了下桌子。

甚至整个身子都站了起来,伸手指着林英杰的鼻子大声斥责。

李孝承听到这话,顿时对赵刚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孺子可教啊。

其实吧,赵刚生气归生气。

拍桌子站起,主要还是马步实在蹲不住了,腿肚子都转筋了。

刚好借此机会,活动一下双腿。

“好了,都不要吵了,三皇子,咱们还是按照各国惯例,先礼后兵。”

“老夫先说我晋国必须要靖州这块地的原因,黄河乃是我两国界河,由于水深且流速平缓,一直都是我大晋国的重要航道。”

“但近两年,贵国对国内治理不尽如人意,土匪,山贼,海盗,乱民横行,肆意劫掠我晋国商船,粮船,对我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为了保障这条生命线畅通,靖州城,我们志在必得,当然,为了弥补贵国,我们会支付一百两白银。”

周世水压了压手,而后气定神闲,有理有据的把晋国想拿到靖州这块宝地的原因说了个清楚明白。

李孝承都被气笑了。

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黄河本来不是两国的界河,而是大黎的内陆河流。

因为丢了靖南郡才会如此。

这个前提,李孝承就不提了,毕竟那场仗大黎输的心服口服。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是自然法则,无可厚非。

但你说黄河西岸土匪横行,盗贼猖獗,肆意抢夺晋国往来商船。

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你们晋国皇族养的狗在靖州经营多年,实力遍布各行各业。

哪个山贼土匪不长眼,敢在这条狗的眼皮底下抢主人的食物,这不是开玩笑吗?

(https://www.biquya.cc/id173614/5679302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