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网游竞技 > 天官风水师 > 第150章 风水吉穴

刘伯似乎也察觉到了异样,他眉头紧锁。

“挺好的一处风水宝地,被破坏了。只是,不知道被破坏的位置在何处?”

没错,刘家的祖坟原本是一处吉穴。依山傍水,地势优渥。只是,这里的风水被人破坏,变成了一副凶煞之地。

我正在思考,就在这时那个大和尚陡然开口。

大和尚像是个比较爱显摆的人,他圆头圆脑,说话声音洪亮,却有些喜欢出头。

“哎呀!刘老板,你家祖坟的位置,真是吉利啊!

常言说的好,想要挑选一处好坟穴,起码要满足5点。

第一点,就要山水相依。吉穴往往背靠青山,前临清水,形成“背山面水”的格局。

山势需稳重而绵延,象征着家族事业的稳固与长久;水则要求清澈流动,寓意财源广进、生活顺遂。

而第二点,挑选坟墓要讲究藏风聚气。吉穴能够很好地避风聚气,即能够阻挡不良风气的侵袭,同时又能聚集吉祥之气。

这样的环境有助于保持居住者或安葬者的气场稳定,促进运势的提升。

第3点要将就地形平整,虽然吉穴可能处于山地或丘陵地带,但其本身的地形应相对平整,无突兀之石或凹陷之地。

平整的地形有利于气场的均匀分布,避免能量的积聚或流失。

而第4点则要满足朝向适宜。吉穴的朝向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认为,南向或东南向的朝向较为吉利,因为这两个方向能够接收更多的阳光和正能量。

第五点则是要求坟墓环境清幽,吉穴周围的环境通常较为清幽,要远离喧嚣和污染。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居住者或安葬者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运势的提升。

刘老板,不得不说,您家祖坟的位置这5点完全满足。一看刘老板就是古代世家,家中祖辈曾经也是风光无限之人呀!”

大和尚滔滔不绝的讲着,紧接着,他话题一转继续说道。

“只是这么好的坟穴。虽说看着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但是站在这里,却能够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阴郁气息。

所以,刘老板,你家的祖坟确实有问题,这风水是被人给破坏了呀。”

大和尚一边说着,他缓步绕着坟茔走了一圈,目光如炬,试图在每一寸土地上寻找那破坏吉穴的源头。

大约过了几分钟,大和尚断定道。

“刘老板,你家的祖坟风水是被人为破坏。此事不妙,不妙呦!”

得,那个大和尚杂七杂八的说了这么一大堆。简直全部都是废话。

黑城是北方城市,土地肥沃。最近百年既没有天灾,又没有人祸。

所以这半山腰上的坟穴,风水自然是被人为破坏。这种废话还用他来说。

就在这时,那个老道士也冲了出来。

老道士悠悠的讲着。

“我看,咱们当务之急,是要开坟。”

此刻的大和尚,脸色有些不悦。

“你个老疯子,怎么抢我的话?明明是我先想到要开坟!”

老道士斜睨了大和尚一眼,慢悠悠地捋了捋胡须,笑道:“哎呀,大和尚,你那是想,我这可是说出来了。想归想,说归说,咱俩这可是谁先动嘴,谁先有理。”

大和尚一听,急了眼,双手合十却也不忘争辩:“胡说!佛曰:心念一动,万物皆随。我这念头一动,便是天意使然,你怎敢抢在天意前头?”

我在一旁听得哭笑不得,这俩人加起来怕是能唱一出大戏。正欲开口打圆场,老道士却已自顾自地蹲下身,用手中的桃木剑轻轻敲打着地面,故作深沉:“看这里,土色有异,定是有人动了手脚。”

大和尚见状,也不甘示弱,连忙上前几步,双手比划着,仿佛要施展什么佛门神通:“哼,我这双法眼,早已看穿一切虚妄,此地阴气汇聚,绝非自然形成,定是有人施法所为!”

我揉了揉太阳穴,这二位还真是能争。

此刻,刘黄龙也被这两个人吵的眉头紧锁。

刘黄龙轻轻摇头,然后咳了两声。

“那两位高人,所以按照你们的说法,现如今是要开坟,对吗?”

“对,没错!”

那和尚和道士两个人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

就在这时,我缓缓向前走了一步。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这坟墓不能开。”

我话音未落,全场瞬间静默,连那两位争执不休的高人也愣住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

我深吸一口气。

“诸位且听我一言。”

我缓缓开口,声音虽不高亢,但也算沉着。

“开坟之举,非但难以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祸端。

这风水之局,虽被人为破坏,可我觉得应该先勘察一下周遭的环境。

这坟茔之地,山川走势、草木生长,皆有其自然之道。

人为干预,也需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开坟,否则的话只会招致灾祸。”

可我的话刚刚说完。那和尚和道士全都用一种不屑的眼神看向了我。

“哼,黄口小儿,也敢妄言风水之事?”

大和尚首先发难,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

“你可知,我等研习此道数十年,历经风雨,岂是你这等门外汉所能置喙?”

老道士也摇头晃脑,语气中满是不屑。

“年轻人,莫要被些皮毛知识蒙蔽了双眼。风水之道,博大精深,非一朝一夕可悟。你若真有心学习,还是先回去多读几年书,再来此地谈论吧。”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我的提议在他们眼中不过是孩童的戏言,不值一提。

我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明白此刻争辩无益。

毕竟,在他们眼中,我不过是个初出茅庐、不懂规矩的后生。

但我也清楚,自己的判断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直觉的敏锐捕捉。

“二位前辈所言极是,晚辈确实资历尚浅。”

我微微欠身,以示尊重,但话锋一转。

(https://www.biquya.cc/id173606/5679300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