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 第102章 奏折求首订!!!

  五日后。
  朱泺抵达九连城。
  而大明水军战船也只是比朱泺早半天抵达。
  杨镐在见到朱泺后,面色阴沉质问:“朱指挥使,为何迟到,你可知道,拖延致使贻误战机,你担当得起吗!”
  熊廷弼看着这位文臣出身的经略使,觉得杨镐实在是有些搞不清情势。
  现在整个九连城内,新军是一家独大。
  说句不好听的话,若是指挥使不给他杨镐面子,他杨镐什么都不算!
  而且熊廷弼更加了解朱泺,这位指挥使不同大明军中的其他将领,对朝廷中枢派遣军中的文臣将领毕恭毕敬。
  相反,朱泺对文臣领兵,打心底里瞧不上!
  果不其然,只闻朱泺平淡说道:“卑职从未见过几乎在辽东军嗑着瓜子看戏的情况下,统一奴儿干都司的建州女真是何等的精锐,故此去瞧了瞧。”
  “顺便还远远的看了看建州女真贝勒努尔哈赤,的确有虎狼姿态,卑职有一事不明,宁远伯与努尔哈赤父子情深乎?一致如此脑后生反骨的悖逆之人,在辽东军时时刻刻的关注之下,成长成为我大明社稷隐患。”
  “据闻经略使曾长期任辽东巡抚,经略使必定能为卑职解惑?”
  话罢,朱泺抱了抱拳。
  “你!”杨镐面色阴冷漆黑,他岂能听不出朱泺话中对辽东军的嘲讽。
  不过杨镐转瞬就将这口恶气压住了。
  因为他在愤怒抬手指着朱泺的瞬间,敏锐的察觉到,对面有强烈的杀气逼迫而来。
  他眼神余光注意到,朱钰等朱泺身边的将领已经不动声色的把手按在刀柄上。
  杨镐惊魂未定,看着朱泺冷漠的面色,他心中立刻明白,眼前这个该死的军头与明军其他将领绝对不同。
  是真的敢对他这个文臣拔刀的!
  杨镐心中暗恨,猛地甩手命令道:“朱指挥使,水军战船已经等候你部半日有余,既然到了,就请马上上船,你已经耽搁很长时间了。”
  闻言朱泺摇头:“经略使,我部都是北兵,沿途顶风冒雪身体已经十分疲劳,坐船渡海,只会更加消耗体力。”
  “所以我部必须休养两日才能登船。”
  “我绝对是不会让自己的将士在极度疲惫的情况下登上朝鲜战场。”
  “朱钰!”
  “率领大军,在海中砥的带领下,前往选中的扎营地扎营,让将士们好好休息,他们只有两日的时间!”
  “等到了朝鲜之后,大家或许时时刻刻都要处于紧张的厮杀中,这是最后的安宁!让将士们做好准备!”
  朱常洛根本不理会杨镐难堪的神色,直接对朱钰下达命令。
  “朱泺!我要向陛下弹劾你!”杨镐丢下一句狠话转身离开。
  他一定要弹劾朱泺!
  同时向皇帝索要阵前的生杀大权!
  只要有了这个权利,等辽东兵马抵达朝鲜后,朱泺敢于造次,他就立刻以不尊号令的罪名斩杀朱泺!
  当天杨镐弹劾的奏折就被送出。
  两日后,朱常洛如约登上水军战船,杨镐站在水军旗舰甲板边缘,看着新军将士登船。
  “这是我们大明步军?”
  “什么时候,我们有这么精锐严明的一支步军?”
  “嘶,这些人一句话也不说,真他娘的邪性,弄的老子浑身压抑的难受!”
  “听说是北边蓟州卫的一支新军。”
  “蓟州卫?不是戚家军吗?”
  “不是,这支新军的统帅听说是姓朱。”
  “难道是皇室子弟?”
  “瞎说!你什么时候见过皇族领兵的,自从削藩后,什么时候皇族能领兵了!”
  ⋯⋯⋯
  杨镐听着水军将士们的议论,眼中闪烁着阴霾之色。
  朱泺这支新军的表现,让他迫切的想要将其扼杀!
  大明文臣花了两百年时间,才将武将彻底的踩在脚下,实现了以文御武的理想。
  可朱泺此子,竟然敢挑战以文御武的传统!
  这样一个军头,是绝对不能活太久!
  就好像大明的皇帝一样,正德皇帝之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可以离开京畿,可以直接操刀!
  大明文臣绝不容许!
  战船沿朝鲜海岸航行三日后抵达京畿道。
  战舰在汉江入海口处码头靠岸停泊。
  朱常洛准备命令将士们下船的时候,坐在旗舰,率先下船的杨镐领着一个367朝鲜人登上他乘坐的战船。
  杨镐态度冷漠的介绍道:“朱指挥使,这位是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也是朝鲜王京派出来的使者。”
  “倭寇已经攻克清州稷山,距离王京不到百里,倭寇骑兵一日就可以攻到王京汉城城下。”
  “现在需要你部与朝鲜水军一起前往清州登陆,从清州背后发起攻击,切断左路倭寇大军的退路,为汉城解围。”
  “经略使打过仗吗?”朱常洛并没有回答杨镐的话,冷不丁忽然询问道。
  杨镐顿时间勃然大怒:“朱泺,你放肆!本经略是知兵之人!曾经在辽东多次指挥辽东军出塞!”
  “指挥使,你可能不知,杨经略的确是知兵之人,当初与李总兵胞弟李如梅一同出塞作战,损失了十员部将,近千名的将士。”朱钰开口在朱泺身边笑着解释道。
  杨镐一张脸顿时青紫交加。
  这件事情被他视为人生耻辱。
  现在竟然被朱钰当着面提及。
  朱常洛笑了笑,说道:“杨经略或许看过不少的兵书,但是卑职更有与鞑靼人亲自作战的经验。”
  “明明有着以逸待劳痛击倭寇的机会,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以疲兵攻击敌军后路?”
  “请经略使放心,卑职本部一定可保汉成安危。”
  话罢,朱常洛完全无视杨镐几欲杀人的眼神,转头看向李舜臣。
  “李将军对吗?”
  李舜臣一直在旁观,他早已发现眼前的明军将领和第一次援朝的那些完全不同。
  第一次援朝的将领,对统兵的文臣往往十分恭敬,甚至是讨好。
  可眼下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大明指挥使,完全没有把此番援助他们的总经略放在眼中。
  李舜臣好奇之余,不敢对朱常洛托大,立刻毕恭毕敬道:“对,属国小将李舜臣,请指挥使示下!”
  “我希望见你们的王,有些作战需要得到你们的配合,我部有信心,可以在汉城之外,以逸待劳,痛击倭寇!”
  李舜臣倒是想答应。
  毕竟宗主国的将领,他不敢忤逆。
  可是他更加顾忌杨镐的态度。
  眼神下意识看向杨镐。
  “朱钰,命令我部准备登陆!”李舜臣一张脸瞬间变红,这才意识到,眼前的明军将领根本不是征求他的意见,而是通知他!
  不过李舜臣倒是暗暗松了口气。
  至少他不需要夹在两个大明重臣之间选边站左右为难了。
  下船登陆后,朱泺没有等杨镐就直接领兵沿着官道往汉成方向挺进。
  途中,海中砥低声说道:“指挥使,这样做是不是会让杨镐更加记恨你?”
  “记恨也罢,但想要兄弟们去清州送死门儿都没有!”朱常洛冷哼一声说道:“一旦我们在清州登陆,本朝的水军我们不熟悉指挥不了,朝鲜水军我们更加难以指挥。”
  “一旦被困在清州,水军没有来救援,我们就只能苦战等死!”
  海中砥和熊廷弼的脸色瞬间变白。
  他们这才意识到,杨镐此举竟然如此阴险!
  朱常洛转身看着精神状态不佳,有些疲惫紧张的兄弟们,策马回转,在阵列前后跑动,大声呼喊:“兄弟们,我们现在站在朝鲜的土地上,我们代表着大明的形象,我知道大家都十分疲惫了。”
  “打起精神来,让朝鲜人看一看明军真正的风采!”
  一个个低头默默前进的新军兄弟们,在朱常洛的呼喊鼓舞中,抬起头来,步点声渐渐响起,最终汇聚成一个声音,向着朝鲜王京汉成压去!
  ⋯⋯
  “圣恭安,臣朱泺……”
  “圣恩卷卷,臣深惶恐……”
  乾清宫,陈矩拿着蓟州卫指挥使朱泺上奏的折子,抑扬顿挫的读着,眼神不由暗暗的看看皇帝。
  陈矩都不记得,这是他近一个月以来,第几次读这道折子了。
  但是他犹记得。
  当初第一次给圣上读的时候,差点被折子上的论述吓个半死的情况。
  身处这诡异波折,充满权利角斗和阴谋算计的皇城内几十年。
  陈矩都没有像当时那般心惊胆战。
  龙涎香散发出淡淡让人思绪更加清晰的香味,皇帝端坐在软榻上,闭着眼睛,好似睡着了一般。
  从神色中看不到皇帝对这道大逆不道,胆大包天奏折的任何态度。
  已经持续一个月,皇帝每日,最少都要让他读一遍这道折子。
  有时候,甚至三四次。
  陈矩罕见的无法判断皇帝的心情和态度。
  “我华夏苗裔,一直在前进,然一些积弊也一直在朝代更迭的选择中沉淀积累。”
  “秦汉两代结束了周王朝分封以来,历经春秋战国形成的,以地域为认同感的族群割裂,我华夏苗裔历经千年终在整个族群中形成大一统认同观念,结束了国人、野人之分。”
  “此子天地生养之民皆有参政议政权、将战之权、公平诉讼之权。”
  “此为我苗裔族群在朝代更迭中,自身发展需求要求下,一大进步。”
  “然商周以来掌握天下权柄之士卿贵族积弊,却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改头换面以士族家族传承延续形式,继续掌握天下权柄、人力、物力。”
  “固有客观因素使然,然不可否认,此为朝代更迭存留未能解决之积弊。”
  “唐后……”
  “士族在战乱中被瓦解,士族构建的财富、权利于五代十国漫长的战乱中被打碎如群星散落般,形成点缀中原大地的无数地主士绅阶层。”
  “宋王朝吸取前朝灭亡之教训,极大提升士绅地位,通过科举选拔人才,最终形成以士绅阶层统治天下的格局。”
  “以士绅文人统御武将,此格局一直延续至今。”“士绅阶层个体之弱小,无法与皇权抗衡,确有巩固皇权之作用。”
  “然士绅阶层乃局限一乡一县之土犬尔!狭隘环境内,养成狭隘、保守、阴柔之胸怀、眼界。”
  “士族被摧毁,却也造成文化习俗传承断层,加之现实财富力量的限制,致使以士绅为代表的精英阶层从此一味死读书、读死书,读书唯一目的便是学而优则仕,满腹之功名利禄,蝇营狗苟。”
  “不习君子六艺,不行千里路,无德智美体之情操陶冶。”
  “丧失了汉唐开放、奔放、包容、自信之风采,此为进步中之积弊也!”
  “如此一群蝇营狗苟,争名夺利之辈,为巩固己身群体之私利,扭曲儒教圣人学说,创理学歪理邪说,以邪说理念,以其构建之纲常伦理,极端压抑限制百姓,裹小脚之贞洁烈妇成唐后大书特书之美谈。”
  “反观构建此歪理邪说之辈,高呼此等歪理邪说之辈,却吟风弄月,以博得青楼名妓,名噪一时而沾沾自喜。”
  “此辈两面人,沽名钓誉,纵使活着,其躯体亦散发着令人作呕之恶臭!”
  ⋯⋯
  “今日我大明面对着历朝历代都未有之千年变局。”“民间,千年士农工商体系已经走到全面瓦解,分崩离析之岔路口。”
  “新生产力、生产关系之萌芽与压抑陈腐,人身自由极度被限制之当下环境有着极端的矛盾碰撞。”
  “士农工商为历朝历代立国之本,此体系一旦分崩离析势必导致整个国政之瓦解々∥。”
  “大明朝廷作为前所未有变局时代的执政方,必须要顺应时势,以历朝历代未有之大决心、大毅力、大勇气改变大明两百年积弊,解决数千年朝代更迭之陈腐!”
  “一味压制矛盾,只会激起民间百姓对朝廷更强烈的对立回应,恐造成遍地烽火之危局。”
  “故,臣窃以为,于我大明言,修内胜于扬威于域外。”
  “建奴崛起已成必然之势,臣以为,为修内政,纵使壮士断腕……”
  ⋯⋯⋯
  这份万言书很长,比当日朱常洛与戚金等人的对谈都要多。
  当日朱常洛说的大多数军事方面的因素。
  而这封万言书,朱常洛将大明内外,政军全都包含在内。
  陈矩一边读,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皇帝朱翊钧,生怕什么时候,皇帝控制不住心中愤怒,愤怒之下,一道命令要了这位军政双优,却胆大包天,口无遮拦的边军小将的脑袋。
  在陈矩看来,那就是大明王朝两百年最大的损失!
  这道厚厚的折子,每一次读,都会给陈矩不同的感受。
  但每一次的感受,都是更加认同!
  只是这道折子中的言论实在是太大逆不道了。
  甚至连洪武皇帝都隐晦的批评。
  那可是大明的老祖宗!
  也就这个憨憨的年轻小将,初生牛犊不怕虎,看到了大明平静水面下烈火烹油的现状,心中焦急,才愣头青的上了这么一道足以株连九族的折子。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65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