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 第104章 坐立难安

  在进入朝鲜王宫的途中。
  杨镐找机会与朱常洛走在一起,声音冷冷质问:“朱指挥使,你胆大包天!是谁给你的胆子,胡乱解释大明与朝鲜之间的从属关系!”
  “接下来你最好给我安分点,做好你武将的职责就好!双边政事的事情,不懂就不要胡说八道!”
  “本经略一定要就此事以及你不听号令,向朝廷弹劾你!”
  朱常洛微微转头,笑看了眼杨镐:“经略使尽管弹劾,在九连城,经略使不是已经这么干了吗?虱子多了不怕咬!”
  “你!”
  杨镐怒而阴冷瞪着朱常洛。
  可惜朱常洛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中,杨镐瞥了眼东哥,冷笑道:“大军中最忌讳带女子,你出征竟然带着自己的夫人!朱泺,此事本经略也会一并向朝廷奏报!”
  “若是因为女子不祥,致使大军在朝鲜战败损失,这个责任你担不起!”
  杨镐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了这条罪名。
  自古以来,女子在军中就是不祥!
  朱常洛冷笑讥讽道:“好啊,那你先弹劾石柱宣抚使马千乘的夫人秦良玉,然后再弹劾我大明太祖慈孝皇后马皇后!这二位都是军中女子!”
  “你!”杨镐原本压着的声音,猛地提高。
  朝鲜君臣看到这一幕,连忙转过头,假装没有看到。
  李昭也趁着这段时间,从李舜臣口中得知大明经略与指挥使不和的消息。
  宗国的神仙打架,他们恨不得能够躲得远远的。
  就是连嗑瓜子看戏的想法都不敢,也不愿。
  杨镐的一张脸红黑相间,他差点被朱常洛的话噎死。
  秦良玉也倒罢了。
  朱泺竟然拿出太祖慈祥皇后。
  哼!
  杨镐不顾朝鲜君臣,重重冷哼一声,加快脚步离开朱常洛身边。
  他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狠狠的参朱泺一本!
  就算带女子不能弹劾。
  那也要以朱泺用手足兄弟关系解释大明与朝鲜的宗属关系弹劾!
  东哥看到自己惹了这么大的麻烦,伸手揪了揪朱泺的衣袖,明眸露出担忧之色,低声道:“君郎……”
  朱常洛笑着摇头。
  他根本不担心。
  手足兄弟关系解释宗属关系似乎的确降低了大明的地位。
  可他利用此时朝鲜君臣对大明强烈的向往和崇拜,让朝鲜史官在起居注上记载下了朝鲜族裔、汉家苗裔同属明人,同为大明旗帜下的华夏族裔!
  君王起居注是要记入史册的,这是朝鲜君臣都承认了的历史证据!
  也是大明出兵要攫取的回报!
  有了朝鲜君臣对这个解释的认同,将来某些事情才可以师出有名!
  才可以行的光明正大!
  纵使他真的无法让大明渡过这一劫,留下这个口子,后来人也可以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的做他未尽之事!
  以后就算是打嘴炮,也完全可以拿朝鲜人自己的历史做证据。
  有什么比人家君臣都承认的历史记载更加有说服力呢!
  他不过是放低了大明的姿态,但得到的却是切切实实的好处。
  杨镐弹劾,这官司打到便宜的皇帝老子面前,他也不怕!
  宣宗李昖在景福宫设宴款待朱常洛、杨镐等人。
  酒宴到了众人微醺之际,李昭便挥了挥手,让殿内的舞姬退下。
  朱常洛立刻打起精神来,他本就因为要领兵没有多喝,对于朝鲜君臣的劝酒,也只是沾沾嘴罢了。
  他知道,接下来就要双方商讨如何讨倭了。
  他可不能让杨镐这满腹蝇营狗苟之辈胡乱说话!
  若是等杨镐做出了对新军不利的决定,他再直接否决,两人因军事问题在朝鲜君臣面前闹僵,丢的可就是大明的国格。
  与其如此,还不如他直接霸道的接过与朝鲜君臣的商讨权。
  李昖开口便拱手致谢:“多谢经略使、指挥使能不远万里赶来,坚定我朝鲜上下抗倭之决心。”
  “倭军左路大军,在倭大名立花宗茂指挥之下,以大将小早川景隆为先锋,月余前入侵清州,已经一路打到稷山。”
  “距我王京只剩八十里,就在今早有探马回报,立花宗茂出现在稷山,小早川景隆已经领兵向王京方向突进,恐怕在天黑前就会赶来。”
  “本想请宗国强军袭击左路倭军后路,我方乘机发起反击,据闻宗国对如何征讨倭寇已有定计,经略使来了,小国就将本国所有兵马指挥权全都交于经略使,请经略使统一调配朝鲜境内所有的抗倭力量。”
  “只期早日能将十恶不赦的倭寇赶出小国疆域,还小国黎民百姓以安稳。”
  李昖十分大方的将所有兵马调动指挥权,开口就送给了杨镐。
  杨镐听闻后,心中十分激动,唇角泛着笑意,开口说道:“国主……”
  “请问国主,小早川景隆领兵多少?”杨镐刚开口,便被朱常洛打断:“汉城可以调动多少兵力协助我部?”
  杨镐瞬间愤怒看向朱泺。
  李昖看着二人,略作犹豫说道:“指挥使,根据探马探查到的情报,小早川景隆的前锋有一万人,但这一万人不同其他的倭军。”
  “小早川景隆是丰臣秀吉麾下的五大老之一,也是最得丰臣秀吉信任的一老,此人统帅的一万倭军,装备的都是从荷  lan购买的火绳枪,性能十分的优异,小国装备宗国的三眼锍、火绳枪在射速上、射程上、威力上都略有不如。”
  “至于如今汉成可战之兵,只剩下护卫王城的万余亲军,汉成周边的军队,全都在清州被小早川景隆一战击败,清州战役,小国总计损失民军八万人!”
  朱常洛注意到,提及清州战役,李昖乃至陪坐的其他朝鲜大臣都表现出极度的恐惧。
  尤其是李昖每每说道小早川景隆这个名字的时候,声音都有些发颤。
  看来倭将小早川景隆一战没朝鲜八万民军,已经在朝鲜上下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恐惧。
  哼!
  朱常洛心中暗暗冷哼一声。
  他现在更要怀疑,朝鲜之前提出的由他所部渡海侧击倭军后路的计策了。
  朝鲜对小早川景隆如此畏惧,他们怎么敢在他侧击倭军后路的时候,发起反攻?
  恐怕当时他们对大明能否抵挡住倭军也不自信。
  所以想要他去侧击倭军,给他们观望,乃至准备跑路的机会吧。
  杨镐在他之前见了李舜臣,是否早已经知晓朝鲜毫无战意,对倭寇畏惧如虎的情况,还故意顺着朝鲜人的策略,想要派他所部新军去清州?
  一瞬间,朱常洛想了很多。
  “朱指挥使战绩卓著,面对小早川景隆大军压境的情况,你部新军一定可以力挽狂澜,解朝鲜王京与水火,不知朱指挥使有什么高明的建议?”杨镐在朱常洛沉思之际,终于找到了机会,言辞带着激将。
  他就是要逼迫朱泺与倭军精锐交手,用这支万人倭军精锐来消耗掉朱泺的新军!
  他相信,倭军能够一战灭八万朝鲜民军,绝对是一支精锐中的精锐。
  就用倭军这把刀,帮他斩掉朱泺这个碍眼之人!
  朱常洛瞥了眼杨镐,直接对李昖说道:“国主,本将要你王京一万亲军的指挥权,本将现在就出城布置作战任务,你部亲军必须在三炷香之内出城接受我的指挥!”
  “三炷香之后,迟到者杀!出城不听号令者杀!”
  “这是本将帮你守住王京的要求,答不答应,请国主自己权衡,若是本将没有得到指挥亲军的全权,小早川景隆抵达后,本将就渡过汉江向北撤退!”
  “国主此前建议本将侧击清州左路倭军后路,你们观望局势,做着逃跑打算之事,看在双方手足兄弟的关系,本将就不予追究,告辞!”
  话罢,朱常洛拱了拱手,转身丝毫不拖泥带水就走。
  只是他临走时,扫了一下杨镐。
  却让杨镐心中忍不住泛起一股寒气。
  他点明了朝鲜君臣的打算,然后再看一眼杨镐,杨镐立刻明白,朱泺已经怀疑他早知实情,故意想要其去清州送死!
  心中的龌龊被拆穿,杨镐只觉得十分不安。
  要知道,他身边除了十数名辽东兵作为扈从,根本没有其他能够指挥得动的兵马。
  “经略使,你看……”李昖讪讪询问杨镐。
  小算盘被人家看的一清二楚,李昖也是坐立难安。
  哼!
  杨镐冷哼一声,直接说道:“国主,他要兵权就给他,若是守不住,本经略定要斩此僚祭旗!”
  朝鲜亲军什么德行,杨镐早在辽东便从辽东将领口中略有耳闻。
  与守卫大明京畿的五军营差不多。
  早烂透了,充其量就是穿着光鲜的仪仗队!
  朱泺得到这样一支军队,恐怕一旦临战,不能帮忙,反而还会帮倒忙。
  杨镐紧接着郑重提醒李昖:“国主,此战非本经略指挥,战争胜负,本经略不能保证。”
  朝鲜君臣听明白这暗示的意思了。
  分明就是在告诉他们战败的可能性很大,大家最好做好随时离开的准备。
  连明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人,这意味着什么?
  朝鲜君臣顿时间慌了。
  “快逃啊!”
  “倭寇打来了,城中的大人和家眷都在准备逃命!”
  “天朝增援不是已经来了吗?”
  “听说天朝自己的经略使都对战胜没有信心,现在朝中的大人们都在收拾细软准备离开!”
  ⋯⋯
  朱泺离城不久后,也不知是有人故意为保护平民将杨镐的话泄露出去,还是朝鲜政权四处漏风,总之很快整个汉成便乱作一团。
  城外东门对面新军大营。
  朱泺站在辕门处,看着朝鲜百姓带着细软,携老扶幼,惶恐不安的从城内涌出,想着四周通往乡间的小道逃散。
  嗒嗒嗒……
  急促的马蹄声响起,数骑从远处~驶来。
  斥候在抵近辕门三十步左右,战马尚未停顿,人已经翻身滚落马鞍,大声汇禀:“禀指挥使,汉成内全都乱了,几座城门都是逃难的百-姓。”
  “禀指挥使,渡过汉江的唯一一座桥已经被逃难的百姓挤满了,按照汉成人口计算,即便是四分之一涌向汉江,即便明日天亮,也大桥也都会处-于拥挤状态。”
  “禀指挥使,卑职查到,汉成百姓都在议论,经略使对我新军阻敌取胜充满怀疑,这些话不知如何在汉成百姓中传开,以致眼下的局面。”
  ⋯⋯
  几名斥候镇定自若,一个接一个将他们打探道的消息汇禀给朱常洛。
  “无耻!”朱钰听闻后顿时大怒,手按在刀柄上,咬牙愤怒道:“这些酸儒没一个好东西,都是些腹黑流脓的杂碎!”
  “大人,姓杨的这是要断了我们的撤退之路!”
  “卑职现在就领兵冲进城,杀了姓杨的!”
  其他将领也面露怒色。
  熊廷弼和海中砥听着周遭将领口口声声酸儒酸儒的称呼杨镐。
  虽然他们也是士人出身,多少有些尴尬。
  可现在他们更多的也是愤怒。
  杨镐实在是太无耻了。
  同为明人,杨镐竟然如此卑鄙,这是不把新军搞死,誓不罢休。
  朝鲜人把后退渡过汉江的大桥堵死,接下来若是战局情况不利,新军的八千多名兄弟,想要迅速摆脱倭寇就困难了。
  偏偏还没有把柄。
  汉成朝鲜百姓的议论,杨镐完全可以否决。
  而且即便杨镐真的说了对此战胜利不抱希望的话,那也是杨镐个人对战争的判断,并不能因此而弹劾杨镐。
  即便弹劾,恐怕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朱常洛一直都没有说话,紧盯着城门处,某刻询问道:“时间过去多久了?”
  熊廷弼知晓指挥使是在等三炷香时间。
  他连忙回答道:“启禀指挥使,已经过去两炷香时间了。”
  朱泺没有任何反应,继续盯着城门处。
  这时候,就连熊廷弼和海中砥都希望,朝鲜王京的亲军最好也逃难了,这样新军撤退也就师出有名了。
  就算不能直接渡过汉江撤退,也完全可以向其他方向撤退。
  尽管危险一点,但早走早好。
  “让开,让开!”
  “亲军出城作战,闲杂人等让开,阻碍者杀!”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65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