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 第112章准备谈判

  海中砥被他派到城中,负责为兄弟们采购肉食的。
  现在东西没有带回来,人反而先回来了。
  “大人,卑职在城中的时候,看到了我朝锦衣卫入城,似乎是来传达圣旨的。”海中砥策马靠近停下来,不等朱泺开口,就匆匆说道。
  朱常洛再次皱眉:“我知道了。”
  ⋯⋯
  “臣杨镐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景福宫内。
  杨镐向着大明京畿方向激动的面色泛红,行大礼郑重叩拜后,伸出双手,小心翼翼的接过圣旨。
  杨镐紧握着圣旨起身后,脸上激动的潮红也没有散去。
  他要的生杀大权,皇帝终于给了!
  现在有了这道圣旨,看城外那个该死的军头还敢不敢在他的面前嚣张!
  “经略,卑职奉陛下之命,在传到圣旨后,要前往新军朱指挥使身边,确保朱指挥使的安危,不知朱指挥使现在在哪里,卑职要去向指挥使报道。”传旨锦衣卫冷不丁的补充让杨镐心中的喜悦激动顿时间消失了大半。
  皇帝专门派锦衣卫保护朱泺!
  杨镐绞尽脑汁在想,是什么原因让皇帝对一个边军军头如此重视。
  不惜专门派遣锦衣卫保护!
  他杨镐身为经略,都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杨镐嫉妒的同时,心中铲除朱泺的心思却并未因此而减小。
  相反变得更加迫切了!
  虽然他猜不出皇帝重视朱泺的原因,但是他已经从皇帝的实际行动意识到,一旦朱泺从此番援  chao中活着回去,定然会平步青云。
  双方之间的仇怨已经结下。
  不能斩草除根。
  将来朱泺此人必然成为他的心腹大患!
  杨镐迫切的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过这种话不能在朝鲜君臣面前开口。
  他对锦衣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领着传旨的百户刚出殿门,杨镐便迫不及待询问道:“朝中发生了什么事,陛下竟然派出锦衣卫保护朱指挥使?”
  李昖君臣缓缓起身,看着杨镐与传旨锦衣卫走出的背影。
  君臣面面相觑。
  李昭已经知晓三百万两银子之事,原本打算就在今天即将举行的庆功宴质问朱泺。
  此时,李昖早把这种想法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快,快去,快去传旨,让李爱卿入宫!”李昭回神后着急催促道。
  在他知晓李舜臣给亲军分了他的三十万两银子的消息后,就借口李舜臣打了败仗,解除了李舜臣所有的职衔。
  不久后。
  “拜见国主!”
  李舜臣心中苦涩的拜倒在李昖面前。
  大明年轻的指挥使可以为了他李舜臣毫不犹豫的洒出三十万。
  而他为尽忠职守,忠心耿耿对待的君主,却在听闻消息后,毫不犹豫的罢黜了他!
  李昖亲自把李舜臣扶起:“爱卿,孤让你受委屈了,孤准备任命你为朝鲜水军提督,节制我朝鲜所有的水军,当然现在我们的水军战船全都被倭军给毁了,不过孤会全力支持你,打造一支全新的水军!”
  李舜臣本就不解李昖为什么刚刚罢免他,又紧急召他入宫。
  此刻更是费解。
  李舜臣狐疑的看着李昖。
  据他了解,这位国主,绝不是一个大度之人。
  “李爱卿与朱指挥使很熟悉对吧?你们的关系也很好对吧?”李昖有些扭扭捏捏的询问道。
  朱泺!
  李昖转变态度,一定与朱泺有关系!
  李舜臣非但没有一点感激,心中反而更加凄凉。
  原来自己忠心耿耿卖命的国君,改变主意,也是因为朱泺。
  既然如此,他李舜臣何必舍近求远呢!
  李舜臣抱拳有些默然说道:“启禀国主,臣与朱指挥使也就勉强可以说得上话。”
  “足够了,足够了,待会儿宴会,你亲自陪朱指挥使,你悄悄暗示朱指挥使,孤是受了杨镐的蒙蔽,现在孤已经看清楚杨镐的真面目,在朝鲜,孤会坚定的支持他,接下来也会全力支持他的决策!”
  “国主,到底发生了何事?”李舜臣终是忍不住问道。
  李昖笑着摆了摆手:“宴会开始后你就会知道了,不要着急,爱卿,一定要交好朱泺,这关系着我们朝鲜的未来!”
  “只要你做好此事,孤绝对不会亏待爱卿的。”
  李舜臣根本没有把李昭这番许诺放在心中,他对李昖的一颗忠心早已经凉透了:“臣遵旨!”
  李舜臣领旨后犹豫一下,提醒道:“国主,臣听说德川家康左路军占据汶山,立花宗茂兵进稷山,如今:“我汉城已经三面被围,只剩海上通道。”
  “国主若是真的愿意支持朱指挥使的决定,在今天的宴会上,不妨问一问朱指挥使对待此事的态度。”
  “不妨听一听朱指挥使的意见,朱指挥使领兵作战的能力,昨日一战便是最好的证明。”
  “我朝鲜无此等人杰,那位杨经略,也没有此等雄才!”
  李舜臣之所以叮嘱李昖,就是担心李昖再改变主意,变相提醒李昖,朱泺才是现在汉城的主宰者!
  不要被杨镐再蒙蔽。
  他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眼前这位不值得卖命的国主。
  而是为了朝鲜的百姓!
  “孤明白,孤明白。”李昖一副从善如流的模样,自以为这种言听计从,可以挽回李舜臣对他的忠诚。
  景福宫举行的庆功宴,如期开始。
  不过任谁都能察觉到,宴会的气氛有些不对。
  上一次的宴会还是两天前大明增援抵达汉成的时候。
  当时指挥使朱泺只能坐在左列杨镐的下手位置,而今天的宴会,宗国年轻的指挥使朱泺已经坐在了右列首位。
  与坐在左列的杨镐相对而坐。
  虽然以左为尊杨镐看样子还是朝鲜最为尊贵的客人。
  可君主李昖对指挥使朱泺座次的安排,已经显示出,此时朱泺在汉成的地位。
  许多人猜测,这恐怕也是维护宗国大明的尊严,杨镐才能坐在左边尊位首位。
  毕竟杨镐是宗国任命的讨倭总经略。
  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能让大明的指挥使地位超过经略。
  杨镐看着坐在他对面的朱泺夫妇,李舜臣被特殊安置在朱泺身边陪同,锦衣卫来传旨的百户就站在其身后,已经担负起保护朱泺的职责。
  杨镐看到这一幕心中大恨。
  他猜测李昖之所以不敢把朱泺的位置调到他之上,除了要考虑大明朝廷的颜面。
  更是在左右逢源。
  因为他杨镐在朝鲜最大的依仗,辽东精锐正在入朝途中。
  手握生杀大权的杨镐,现在只等辽东军抵达朝鲜。
  他才有足够的底气对付朱泺了。
  当然明面上想要对付朱泺恐怕十分困难了。
  还必须得借刀杀人。
  因为锦衣卫的百户已经对他说的十分明白,圣上有旨意,必须让朱泺安然无恙的回到大明。
  尽管他左右询问传旨的百户,百户也始终说不明朝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圣上有如此之大的变化。
  既然是借刀杀人,眼前就有一个十分好的机会。
  思及此,杨镐转身对李昖拱手说道:“国主,朝中锦衣卫送来圣旨的同时,也带来了辽东军的最新情况。”
  本就心思各异,心思不在歌舞以及面前美食的众人瞬间精神。
  侧耳听着杨镐说话。
  朱泺也放下手中的筷子。
  他下意识的扭头看了眼站在身后的锦衣卫百户。
  他都闹不清楚,便宜皇帝老子这是唱的哪一出。
  杨镐在李昖挥手赶走舞姬,殿内彻底安静下来后,眼神余光瞥了眼朱泺,继续说道:“我朝辽东精锐也已经渡过鸭绿江,不出五日时间,便可抵达汉城。”
  “而如今,汉成三面被围,尤其是北面汶山被德川家康的四万精锐占据,若不能拔出这颗钉子,我辽东大军就无法会师汉成。”
  “故,我认为在辽东精锐舟车劳动赶来之前,最好能够打通汶山,拔出德川家康这颗钉子。”
  德川家康有四万人马,又有汶山险要作为屏障,而眼前汉成能用之兵只有新军。
  只要能促成新军与德川家康硬碰硬,必然可以削弱朱泺所部的实力。
  而且杨镐猜测到朱泺一定不会按照他的意思去攻打德川家康。
  一定会唱反调,可这同样在杨镐的算计中!
  “好好好,经略的策略极为精妙。”李昖当即开口笑着称赞道,引得在座的朝鲜知兵之人暗翻白眼,这个策略只能说是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吧?
  在众人还在腹诽他们国主的时候,李昖笑的满脸都是褶子,转头看向朱常洛,征询道:“朱指挥使有什么想法,大家一起说出来讨论讨论。”
  朝鲜的臣子们瞬间就明白了,很明显,他们的国主是想要左右逢源。
  李舜臣低声在朱泺身边说道:“指挥使,国主在宴会前告诉卑职,会鼎力支持指挥使的策略。”
  朱常洛看了眼李舜臣。
  他觉得,李舜臣似乎有了转变,他心中十分高兴。
  李舜臣被罢黜的消息他也早知道了。
  只是他猜不透,为何不到一天的时间,李昖就再次重新重用李舜臣。
  朱常洛并不知道,李舜臣再次被启用,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与他相熟。
  他更不知道李昭的这种做法,已经彻底的失去了李舜臣的忠心。
  不过问及他,他刚好有自己的想法要说,于是朱常洛在众人的注视中起身,走到挂在殿内的朝鲜疆域图上。
  拿起指挥棒,点了点稷山。
  杨镐看到后,唇角微不可察上扬,不过很快就收敛。
  心中暗自冷笑,他就知道,朱泺一定会与他唱反调!
  可那又如何。
  右路军的立花宗茂虽然只有两万人,可立花宗茂同样不好对付。
  作为丰臣秀吉统治倭国下仅次于德川家康的外样大名,立花宗茂虽然整体的实力似乎不如德川家康。
  但此人已经古稀之年,做立花家家宰近四十年。
  更是从倭国战果时代的混乱中生存下来。
  其坚韧性以及手段,某种程度比兵力似乎更为雄厚的德川家康更加难以对付。
  总之,他杨镐的目的就是逼迫朱泺出战!
  无论是德川家康还是立花宗茂,无论是汶山还是稷山,都足以让朱泺碰的头破血流了!
  现在朱泺是进攻,不是之前的防守反击。
  两种不同的作战模式,索要付出的代价是完全不同的!
  何况据他了解,新军并不善于进攻!
  若是杨镐知道发生在关外的对抗演练过程,或许就不会这么想了。
  “我与经略杨大人的建议恰好相反,我认为,首先应该进攻稷山!”朱泺郑重其事说着的时候,环视四周。
  东哥在自己君郎说出进攻目标之际,暗暗观察着朝鲜君臣以及杨镐。
  她发现,这些人听闻君郎要进攻稷山的时候,眼中闪过一抹果然如此的神色,紧接着,隐晦一笑,这笑容中包含了嘲讽之色。
  仿佛在嘲讽君郎为了反对而反对。
  东哥心中暗道一句鼠目寸光!
  朱常洛仿若没有察觉一般,继续说道:“诸位请看,只要我军能够在德川家康反应过来之前拿下稷山,会形成什么样的态势呢?”
  朱泺手中的指挥棒,随着说话,直接指向清州,然后在清州方向忽然向北折转。
  杨镐的神色猛然间变得凝重。
  朝鲜君臣上下更是不由自主的起身。
  即便是不知兵的文臣,看到朱泺手中指挥棒在图上的运动轨迹,他们也知道朱泺想要干什么了。
  “攻克稷山,拿下清州,我军便处于德川家康右路大军的侧畔在,只要我愿意,随时可以攻击倭,右路大军后方截断整个右路军的后路!”
  “如果在我们拿下稷山与清州的时间间隔内,朝鲜能够筹集出一支水军,配合我大明水军,将倭国水军歼灭,我部能够抓住时机,直插德川家康右路军后路,后路被断,东北边有辽东军压迫而来,由无法用水军渡海脱困,德川家康将被困死在朝鲜汉成以北自然条件恶劣的贫瘠山区中。”
  “彼时整个清州以北,便只剩处在我们包围中的德川家康。”
  “朝鲜此刻的危局便能彻底扭转!”
  “而据我所知,德川家康虽然是丰臣秀吉五大老之一的笔头,地位崇高,可是他作为实力最为强大的外样大名,他同时也很受丰臣秀吉猜忌。”
  “而丰臣秀吉发动入侵朝鲜的战争,除了个人野心之外,最根本的原因,也是解决倭国自战国时代遗留下来的内部大名们因为领地问题产生的争端。”
  “所以,一旦我们包围的是德川家康,很大可能,丰臣秀吉是不会拼尽全力去营救!”
  “天时地利人和便都在我们一方,解决德川家康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解决德川家康,再加上前期作战取得的胜利,以及对倭军的消耗,倭国十四万大军,至少就被我们打掉一半。”
  “水军被歼灭,我方切断朝鲜与倭国之间的通道,大军想要撤离朝鲜都是问题。”
  “到时候无论是谈判,还是继续打下去,主动权都在我方!”
  “让丰臣秀吉割地赔款都不是问题!”
  “除非丰臣秀吉可以舍弃进入朝鲜的七万兵马!”“退一步,即便水军无法完成封锁阻断倭国与朝鲜的联络,无法全歼倭国水军也没关系,只要我们拿下稷山,攻克清州,做出一副兵力向北,断德川家康后路的举动,德川家康还敢继续停留在汶山,或者进攻汉成?”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64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