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 第114章局势变幻

  赵志皋等人也紧张的看着骆思恭。
  对于朱泺这个年轻军头,他们这些倾向改革的人,还是有好感的。
  而且朱泺的才能,也很得赵志皋这些人的赏识。
  不愿看着大明好不容易出现一个军政双优的不错好苗子,就这么折了。
  “不错,确有此事!”
  骆思恭斩钉截铁的回答让赵志皋等人的神色不由黯然,默默的叹了口气。
  叶向高与沈一贯相互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抹得意惊喜之色。
  沈一贯微微冷哼道:“朱泺竟然瞒着朝廷娶此等女子为正妻,很明显就是包藏祸心!此事决不能等闲视之!”
  “首辅,必须马上面呈圣上,让圣上对此等包藏祸心之徒有所警觉!”沈一贯看向赵志皋。
  赵志皋有些犹豫之时,骆思恭说道:“次辅便不要去了,这么大的事情,锦衣卫是不可能不告诉陛下的。”
  骆思恭的确已经将此事汇报了。
  但皇帝具体什么想法,他并不知,也猜不透。
  沈一贯等人不由微微皱眉,皇帝已经知晓,却无任何的反应。
  难道皇帝是惜才,在犹豫?
  沈一贯觉得有必要让城中的流言更加凶猛一些。
  骆思恭这时从袖口中拿出一张文卷,笑着说道:“诸位阁老,有时间不妨看看这篇在市井中流传的文章。”
  “免得再召唤一次本都督,告辞了。”
  将文章放下后,骆思恭唇角噙着一抹笑意转身便走。
  他负责帮陈矩在民间秘密散播这篇文章。
  为了做到十足的隐蔽,所以传播的十分缓慢。
  所以这篇文章还只是在某些士子中间流传,并未广泛传播。
  但他很清楚,这篇出自长皇子万言书的文章,其威力绝对要比市井流言要大。
  这篇文章,是可以在大明掀起滔天巨浪的。
  如今这篇文章已经在云集京中等待科举张榜的士子中间率先暗中传阅。
  这个群体现在已经就这篇文章产生了激烈的分歧。
  一旦扩散至民间,就是惊涛涌现之时。
  他甚至都猜测,皇帝在听闻流言后,直到现在都保持沉默,恐怕这篇文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知朱泺真实身份的皇帝,想必此刻内心也十分挣扎犹豫吧。
  沈一贯目视着骆思恭离开。
  展开骆思恭塞给他的文卷。
  叶向高等人就注意到,沈一贯的神色,随着不断阅读,先是轻松,紧接着嘲讽,渐渐变得凝重。
  “狂妄,悖逆!胆大包天!做此文章之狂生该杀!”正当所有人为沈一贯精彩的神色变化而好奇之际,沈一贯忽然勃然大怒,挥舞着手中文卷哗啦啦作响,愤怒咆哮:“骆思恭,站住!此等狂生是何人!”
  “沈次辅息怒,到底是一篇什么文章。”
  “是啊,肩吾先让我们大家看看这篇文章。”
  叶向高、赵志皋等人纷纷起身凑过去。
  嘶!
  当他们看到文章中对数千年朝代更迭中的进步与陈腐分析之际,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当他们看到文章中将他们这个士绅出身的阶层比作土犬、称他们阴柔、蝇营狗苟、狭隘、保守之际,纵使是赵志皋,也都不由皱了皱眉。
  这篇文章的口气的确很狂!
  “必须问清楚骆思恭,这篇文章的出处,写这篇文章的狂生,一定要严惩!”叶向高黑着脸,率先赞同沈一贯,同时猜测道:“我猜一定是这一届的士子!”
  “必须要严查这些士子,找出这个人,决不能让这种狂生混入官场,否则必定遗祸千年!”
  此提议并未得到赵志皋等人的响应。
  赵志皋三人凑在一起,反复的读着这篇文章。
  面色从之前的略带愤怒,渐渐变得凝重。
  虽然作这篇文章之人十分狂,但是他们站在客观的角度,不得不承认,这篇文章算是看透了这数千年,以及现在大明士绅阶层的现状!
  以及培养人才,人才选拔机制中弊端。
  只要是一个心中怀揣着国事之人,就决不会被这篇文章的狂妄,以及针对他们这些士绅出身者的大不敬言论而影响了判断,忽略了这篇文章,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的厚重!
  “你们不去,我去!”沈一贯看着赵志皋等人的态度,怒而甩手,离开官房。
  叶向高紧追着跟上。
  于慎行瞥了眼此二人,眼中闪过一抹鄙夷之色,感慨道:“这篇文章有狂妄的资本,他直指大明两百年积弊,直指数千年朝代更迭陈腐!”
  “看的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清楚,也让我看的心惊肉跳,没想到大明已经到了如此危险的时刻!”
  ⋯⋯⋯⋯
  乾清宫。
  陈矩小跑着进入暖阁。
  朱翊钧头也没有抬,认真誊写着什么,开口询问道:“内阁看了这篇文章,有什么反应。”
  “禀陛下,沈叶两位大人去了北镇抚司衙门,其他三位大人,被这篇文章给震惊了。”
  陈矩说话之际,眼神余光悄悄的看了眼皇帝誊抄的内容。
  皇帝在誊抄蓟州卫年轻指挥使那篇万言书。
  皇帝已经誊抄了好几遍了。
  足可见皇帝对这份折子的爱惜。
  可自从紫禁城那句可兴天下的流言传到皇帝耳中后,皇帝的誊抄还在一遍又一遍继续。
  但是陈矩每一次在为皇帝收拾案牍,总是能从皇帝的字迹,看出皇帝内心的挣扎。
  哎!
  陈矩不由叹了口。
  那则谣言实在是太厉害了。
  哪怕骆思恭已经汇报了,是建州女真在紫禁城内的细作机构散布的。
  可只要那个叫东哥的女子身负的箴言是真的,这就足够了。
  “陈大伴,你说,如果朕下旨让朱泺亲手杀了这名妖言惑众的女真女子,他的夫人,他愿不愿意,还是否能忠心于我大明?”
  皇帝忽然头也不抬的询问,让陈矩的心脏都不由缩了缩。
  从皇帝的话中,不难看出,皇帝终究是惜才。
  可又顾虑箴言。
  觉得东哥死了,箴言也就没了。
  陈矩老老实实回答道:“陛下,若是一个臣子,可以为皇帝一道圣旨,手刃自己发妻,那么,要么是大中至正者,要么是大奸似忠者!恐更加难辨忠奸。”
  陈矩注意到,他的话,让皇帝誊写的手势顿了顿。
  不过十分短暂。
  紧接着暖阁中陷入沉默。
  ⋯⋯⋯
  平壤。
  辽东军刚刚进入平壤城,准备暂时休整半日之际,经略使杨镐派来的传令兵便抵达军营。
  “经略有令,调戚家军、叶赫部女真,辽东出一部三千人,乘坐水军战船,分批次赶往汉成,辽东部三千人及戚家军所部率先登船前往汉成!”
  传令兵传到了这道让军营上下都十分奇怪的命令后,就在众人的好奇中,将一封书信交给总兵李如松。
  戚金、叶邦荣看着李如松的面色几次变化,不由微微皱眉。
  待李如松放下信后,戚金小心翼翼试探道:“不知总兵是否能为我等解惑,经略为何急匆匆调我等前往汉成,难道是新军败了,急许我等增援?”
  戚金很担心朱泺以及新军的安危。
  毕竟杨镐不是一个好相与之辈。
  李如松看了眼戚金,这封信肯定是不能给戚金看的,比如杨镐在信中言明,朱泺的建议中本没有辽东军,是杨镐背着朱泺擅做主张。
  李如松笑着解释道:“戚兄见外了,不是朱泺所部新军败了,而是大胜,朱泺以八千人,几乎全歼倭国第一军团!”
  “什么!倭国第一军团!”
  “总兵,这怎么可能!我们当初与这个军团交过手,我们辽东精锐,至少需要两倍于敌的人数,才能与这群倭国最精锐武士组成的军团打成平手,朱泺的新军凭什么!”
  辽东出身的将领惊愕之余纷纷对此消息产生质疑。
  戚金与叶邦荣相视一眼,眼中的激动高兴之色一闪而逝。
  戚金二人为朱泺高兴。
  “那么总兵,经略调我们前往汉成增援所为何事?”戚金率先询问道。
  帐内安静下来。
  李如松叹了口气,狠狠不平说道:“朱泺提出一个战略,得到了朝鲜上下支持,经略使被朝鲜君臣逼迫不得不答应。”
  随即,李如松将朱泺的战略讲出来。
  “好大的口气!”
  “姓朱的以为自己是谁,打了一仗,就不把倭军放在眼里了,这分明就是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朝鲜战事!”
  “狂妄!”
  叶邦荣沉凝说道:“按照朱泺的策略,我们岂不就成了这场战争的配角,风头全都是朱泺新军的了吗?”
  他说出了辽东将领愤怒,却不愿说出的事实。
  这也是辽东将领听闻这个策略,大骂朱泺狂妄的根本原因。
  “不错。”李如松冷着脸,哼道:“现在经略也无法反驳朱泺的这个战略,只能调遣我们去汉成。”
  “这样一来,即便胜利了,我们也不会完全沦为配角,当然,经略是不会让朱泺出尽风头的,他在信中表示,会在稷山消耗新军,同时压制朱泺取胜,严令我等迅速赶往汉成,攻克稷山的功劳,应该由辽东军与新军来取得。”
  “那还等什么,总兵,决不能让这毛都没长齐的竖子抢了这个战功,不然的话,接下来我们就更要绕着他的指挥棒来作战了!”吴襄率先起身,大声嚷嚷着。
  “卑职愿意领兵前往!”
  辽东其他将领看了眼吴襄,差点没忍住骂娘。
  这狗东西,分明就是为自己争功。
  谁都知道,有杨镐配合,等他们去了,攻克稷山的功劳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大家虽然同处一个团体。
  但是争功劳,争利益的时候,该争还是要争!
  “总兵,卑职愿意前往!”
  “总兵,卑职愿意领兵前往!”
  “辽东军出三千人,你们谁愿意将自己麾下多余的兵力留下来?”副总兵祖大寿忽然开口,冷着脸询问道。
  众人一时不语,心中默默问候祖大寿祖宗十八代的女性。
  他们中间,也就吴襄这个家伙身为武节将军,暂时领三千兵马。
  若是让大家腾出牢牢把控的兵权,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祖大寿此举,分明就是帮吴襄!
  李如松笑着说道:“我们当众,也就吴襄合适,何况经略是不会让朱泺来决定朝鲜事态的。”
  “稷山之战只是一个小功劳,打下稷山,朱泺新军消耗的也差不多了,到时候,经略一定会改变朱泺的策略。”
  “主攻方向,充当主角的,依旧是我们辽东军,经略在信中可是说了,稷山的立花宗茂,以稷山为依托,建立了三道木栏防线,想要攻克,必然损失惨重!”
  戚金立刻意识到,杨镐信中恐怕还写了很多龌龊阴谋知会李如松配合。
  他也明白,这封信,李如松一定不会给他看。
  他现在只希望尽快赶往稷山。
  将这些消息带给朱泺。
  同时助朱泺一臂之力。
  当即,戚金请命道:“既如此,总兵,那我们今天就启程,邦荣留下来统帅叶赫部第二批登船赶往汉成!”
  他把叶邦荣留下来了。
  若是没有叶邦荣这个戚家军老人。
  他担心他们全都走了,李如松乘机对叶赫部下手。
  有叶邦荣,李如松就要考虑辽东军与戚家军的关系了。
  “好,经略在信中提了,此事必须尽快,他担心拖不了太久,你们到了之后,他就有借口让损失惨重的朱泺休整,将功劳让给你们!”
  “哈哈哈……”
  “姓朱的小子绝对想不到,他拼死拼活,其实再给我们做嫁衣!”
  “这次就让姓朱的小子知道,得罪我们辽东的下场!”
  辽东诸将听闻李如松的话后,纷纷大声冷笑嚷嚷着。
  当德川家康与立花宗茂频繁的相互联络,沟通如何联合,即要吞下汉成这座拥有朝鲜一半财富的王京。
  同时又要联合对抗来自丰臣秀吉的猜忌之际。。
  朱泺所部新军抵达稷山!
  朝鲜李氏王朝舍弃开城,迁都汉成为王京,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就是看中了汉成周围的地形。
  东南有稷山,南边比邻大海,北有汶山、北岳山等一系列天然的屏障。
  而这些天然的屏障也一直以来是朝鲜王京重要的防线。
  所以当倭军攻克稷山之后,朝鲜王京才会绝望,甚至打算放弃汉成北逃。
  哪怕朱泺率领新军抵达,也可以因为杨镐一句话,让朝鲜君臣放弃汉成仓皇出逃。
  在朝鲜君臣眼中,失去了稷山这个天然屏障,汉成一马平川,根本无险可守。
  某种程度,如今的朝鲜王朝与大明十分相似。
  骨子里有着强烈的保守思想,毫无一丝的进取之心。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64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