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家父万历,请陛下称太子 > 第146章 第二步计划

  执行第二步计划,延伸射击,就有更多的时间让抛射器进行冷却。
  轰轰轰……
  延伸炮击开始。
  德川家康隐藏在林中,看着他麾下的武士,终于悍不畏死的冲过明军炮火的阻击。
  “塔子叽叽!”
  “杀光卑鄙的明人!”
  砰砰砰……
  可是当勇武的武士举枪冲出爆炸浓烟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却是早已经排列成三段,举枪严阵以待的明军。
  密集的弹幕扫过,大批的武士惨叫倒下。
  德川家康的手紧紧的扣着树干,用力太大,指甲都流血了,依旧感觉不到,只是眼睛猩红的看着大批大批的武士倒下。
  看着明军的炮击向后延伸一轮后,紧接着又从后向前。
  炮击就像是梳子梳头一样,一遍遍的落在山道上,一遍遍的梳理。
  “家宰让武士们化整为零突围吧!”
  忽然有家臣悲恸提议道:“后方的枪声比之前都密集,一定是大明的援兵,很有可能是辽东军,或许是沿途偷袭我们的那群耗子!”
  “村田君增援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而明军朱泺部,已经歼灭了我部被包围的三千人,炮火洗礼下,我部的幸存武士只有三千多人,在人数上已经不占优势了!”
  “战机已经不在我方,让武士们化整为零突围,或许还能保存一点人马!”
  “而且打了这么长时间,武士们手中火枪的火药和……”
  “闭嘴!”
  德川家康宛若一头躁怒的恶狼一般,扭头狰狞阴狠的盯着谏言的家臣。
  爆炸声、枪声、喊杀声笼罩下。
  德川家康周围的家臣们全都低着头沉默不语。
  其实大家都明白,已经失去了战机。
  七千人都打不过朱泺的四千人。
  现在被朱泺吞下了三千人,在村田右卫门的增援迟迟不到的情况下,化整为零突围已经成为最好的选择了。
  德川家康愤怒的扫视家臣后,肩膀瞬间垮掉,失落悲凉命令道:“吹号给武士们下达命令,告诉他们,不要忘记大和武士的荣光!”
  说到这里的时候,德川家康面色一片冷硬:“即便无法取胜,即便是付出所有武士的性命,我也要让大明朱泺不好受!”
  “朱泺在这里损失越多,我们南下才越安全!才有可能打通南下的通道!”
  话罢,德川家康翻身上马。
  家臣们全都明白德川家康牺牲将士们的目的了!
  尽可能的造成朱泺新军所部的伤亡!
  削弱朱泺!
  呜呜呜……
  倭寇传令的号角声响起之际,数百人护卫着德川家康从林中冲出,亡命奔逃!
  山梁上,祖大寿彻底放松了,激动抚掌道:“此战已无悬念了!”
  紧接着,祖大寿不解的询问道:“经略,为什么要放过得德川家康,如果说之前我们无法分兵对付德川家康这一伙人,但是在歼灭包围圈的倭寇,我们兵力释放,是有能力做到进攻德川家康的。”
  “祖将军,贪多嚼不烂。”朱常洛十分谨慎的说道:“动德川家康,会激起倭寇更为凶残的反击,而想要阻住德川家康,我们至少要分兵五百!”
  “一旦分兵,难免战场不会因此发生异变。”
  “我们首先要把能吞的下去的吞下去。”
  “其次,我也希望德川家康活着回去,要是我们为丰臣秀吉除掉德川家康,岂不是让丰臣秀吉更好的掌控倭国吗?”
  “没有内部挑战的丰臣秀吉,养精蓄锐几年,或许还会生出以朝鲜为跳板,图谋大明的野心。”
  “这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其实最后这一点,才是朱泺决定放过德川家康的主要原因。
  祖大寿暗暗看着朱泺,心中更是佩服,无论是年纪轻轻,大胜之下依旧能够保持谨慎的这份理智。
  还是落子于长远未来的能力。
  都令祖大寿这个久经战阵的老将折服!
  “记录!”
  就当祖大寿出神之际,朱泺举着望远镜一边观察战场局势,一边吩咐道:“大战至此,我将士浴血奋战,以奠定此战大胜之根基。”
  “倭寇已快弹尽粮绝,前方将领不得为争功抢功擅自冒进,造成将士们无谓牺牲损伤!”
  “故,诸部拉开与倭寇的接触距离,以诱使倭寇射击,消耗弹药为主!”
  “望前方戚家军、新军将领精诚团结,合理调动兵力,缩紧包围圈,补缺包围漏洞!”
  “待倭寇弹尽粮绝之际,发起总攻!”
  祖大寿看着令兵记录了朱泺的命令后迅速离开,他并没有提出异议。
  大战至此,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朱泺在这种时候,做出这个决定十分明智。
  ⋯⋯
  “禀指挥使,山后我警戒斥候拦截一伙人,自称是辽东将领,其中一人自称是朝廷新任总兵麻贵将军!”就当朱泺和祖大寿轻松观看战局形势的时候,有斥候来报。
  哎!
  祖大寿忍不住叹了口气,李如松果真被罢黜了。
  不过这也是他早预料到的,祖大寿笑着说道:“经略,麻总兵这个人很好相处,以前我们曾同为袍泽,在辽东效力。”
  “而且朝廷任命麻总兵为辽东总兵,恐怕对经略你也有新的任命了。”
  朱泺当然明白祖大寿所说的新任命是什么。
  不过他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
  他摆了摆手,紧接着吩咐领兵:“带麻总兵等人上山!”
  片刻后,麻贵等人才步行来到山梁上。
  砰砰砰……
  他们刚上山,就看到朱泺与祖大寿的背影,一些辽东将领认为朱泺是在给他们下马威,脸上露出不忿之色。
  麻贵则没有任何的变化,举起望远镜观察。
  嘶!
  麻贵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在他的注视下,战场上,新军和戚家军正在不断压缩包围圈,几乎是排枪射击倭寇。
  “经略倭寇的反击为何如此小?”麻贵不解询问。
  祖大寿笑着替朱泺解释道:“倭寇的辎重早在之前被经略伏击,战斗到现在,倭寇已经没有弹药了。”
  麻贵不由恍然大悟。
  辽东将领这才连忙观察战场。
  看到后,脸色再次变了变,看向朱泺的眼神中,露出浓浓的忌惮之色。
  朱泺此刻也放下望远镜,歉疚道:“虽然战争基本没有悬念,但临战指挥不能分身,请麻总兵见谅。”
  “经略太客气了,卑职作为下属,前来拜见经略是理所当然之事。”麻贵说话的同时,打量着朱泺。
  朱常洛听闻麻贵也称呼他总兵,心中不由一惊,他连忙摆了摆手道:“麻总兵,我只是一个副经略,杨大人才是经略。”
  “是卑职疏忽!”麻贵连忙拿出圣旨,递给朱泺:“这是陛下的任命圣旨,如今朝鲜事务由经略全权总领!”
  “卑职南下,除了传达陛下圣旨,另一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想听一听经略解决朝鲜事务的策略。”
  “卑职将一丝不苟的协助经略!”
  麻贵的表态令朱常洛十分满意。
  他接过圣旨,只觉得这道圣旨有些沉甸甸的。
  朱泺从来都没想过,他竟然成了决定朝鲜事态的总经略!
  这让他更加倍感压力。
  “对如何解决朝鲜事态,我心中的确有些想法。”
  麻贵看着朱泺自信笑着的模样,心中不由好奇,同时也暗道一句果然!
  好奇眼前这位年轻不像话的经略,到底有什么想法,果然是他猜测到,朱泺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对朱泺之前提出的快速解决朝鲜事态的战略,麻贵入朝期间就已057经了解了。
  同为将领,对这个战略,麻贵是十分赞赏的。
  他自认,他是不敢提出这么大胆的战略。
  可惜被杨镐破坏了。
  朱泺不理会众人的神色变化,继续说道:“如果没有此战之胜,说实话,我也不敢说出我的想法。”
  “麻总兵来的恰是时候。”
  这话落在辽东诸将,尤其是吴襄耳中,怎么都觉得是在嘲讽。
  不过麻贵却并不这么认为。
  他认真听着。
  “此战胜利后,德川家康的四万大军已经被全部打残了。”
  “我以为,我们有能力,凭借朝鲜现有的兵力,将倭寇赶入大海!”
  嘶!
  朱泺还在说着,可辽东诸将已经暗暗吸气了。
  起初辽东诸将都觉得朱泺口气太大了,当朱泺不断的分析,他们越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麻贵越听越心惊。
  心中不停的暗道:要一飞冲天了,要一飞冲天了!
  他刚刚从大明赶来朝鲜,很清楚如今大明朝内朝野的情况。
  百姓反对这场战争的微词越来越高。
  尤其是辽东军损兵折将大败的消息传回后,百姓担心朝廷增兵,增加摊派,民间反对的势头变得更加强烈。
  而朝廷中枢内部,也对增兵充满了矛盾和争执。
  不增兵,大明虎头蛇尾结束战争,更无颜面。
  增兵则面临着百姓的强烈不满和反对。
  麻贵知道,就连皇帝都为此焦头烂额。
  在他赶往朝鲜时,皇帝专门差遣锦衣卫书信于他,让他抵达朝鲜后,一定要与面前这位年轻经略使精诚团结。
  皇帝为何如此,说白了就是为朝鲜战事!
  按照朱泺的计划,不增兵,不要粮饷前提下,力挽狂澜,打赢这场战争。
  不但皇帝高兴,天下百姓也会高兴!
  百姓会将眼前这位年轻经略当做再生父母来崇拜对待!
  简在帝心,百姓中的声望,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几乎是板上钉钉!
  “卑职同意经略的提议,卑职提议,经略马上将此战略构想上奏朝廷!”麻贵虽与朱泺没有共事,不过他仔细了解过朱泺。
  无论是大败鞑靼,还是朝鲜境内连战连捷。
  都让同为将领的麻贵,对朱泺十分有好感。
  现在上折子给朝廷报喜,让皇帝,让百姓知晓新任命的经略,有能力凭借朝鲜现有兵力,不要增援,不要粮饷打赢这一战。
  百姓会激动高兴。
  皇帝同样会高兴。
  这种喜悦酝酿,一旦战争真的胜利,朱泺班师回朝,酝酿发酵,朱泺一飞冲天的机会更大!
  祖大寿看了眼麻贵,一眼便看穿了麻贵在帮朱泺。
  朱泺还是太年轻,军政双优的确如传闻,但是朝廷为官的道道却远不如他们。
  祖大寿也当即劝说道:“经略,这么大的事情,总是要向朝廷汇禀的,经略提出了此战略构想,任何人来写,都没有经略你来写更合适!”
  祖大寿担心这份折子由其他人来写。
  比如杨镐之类,会夹杂私货之人。
  而且这种在皇帝心中留下深刻影响的功劳,朱泺亲自办,得到的回报会更大!
  朱泺想了想,认可了二人的建议。
  “好,此战结束后,我就在此处马上给朝廷写折子!”
  是夜。
  伏击战结束后不久,一份足以震动大明朝野内外的折子快马加鞭从战场离开。
  朱泺指挥新军、戚家军,以七千兵力,打残德川家康,太白山三战三捷的消息,也迅速向四面八方传开!
  “兄长,这位是麻总兵。”
  歼灭战结束后,朱泺派出有利一部接应熊廷弼、海中砥二人的时候,吴襄讪笑着走到祖大寿面前,为祖大寿介绍麻贵。
  哼!。
  祖大寿不由微微冷哼一声:“我与麻总兵的关系不比你差,用不着你来给我介绍!”
  吴襄顿时尴尬的手足都不知放在那里合适。
  他故意以一个蹩脚的借口接近祖大寿,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暗示大舅子,希望大舅子能够帮忙。
  毕竟当初他们找借口离开了闻庆城,也不知朱泺会不会记仇。
  如今朱泺是名副其实的经略了,想要报复他们,实在是太容易了。
  现在想来,吴襄后悔的肠子都悔青了!
  如果没有离开闻庆城,如祖大寿几人,跟着朱泺,现在大胜的功劳就有他一份。
  适才他可是看的清清楚楚,朱泺在给朝廷写折子的时候,将祖大寿等人全都写上了。
  这让辽东籍的将领们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吴襄等几名离开的辽东将领更是后悔的恨不得抽自己耳光。
  本来,他们也可以出现在这道折子上面的。
  就因为他们当时认定朱泺赢不了,担心有生命危险,宁愿被人说忘恩负义,也要离开。
  这场天大功劳就与他们擦肩而过了。
  祖大寿不理会吴襄,直接走到麻贵身边,与麻贵低声交谈起来。
  吴襄尴尬的站着,眼神余光有些忌惮的看着背对着他们的朱泺。

(https://www.biquya.cc/id173495/3126460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