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在改革步伐中稳步推进,四个小伙伴儿们也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凯歌!到了一九九二年,也就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那一年。四个人同时考上了大学。
小勇和小杰考的最好,一个是西北工业大学,一个是中国医科大学。这两所院校都是重点本科。而大凯考进了辽宁师范大学,二本。最差的是雨欣,只考了一个专科。
据雨欣后来向父母解释:高考前,母亲给他吃了太多的鸡蛋,一进考场肚子撑的就不舒服,如果考前给他吃点猪肉,他肯定能考好。
雨欣的母亲为此还自责了一番。倒是雨欣的爸爸给他母亲一个公正的评价“别听他的,拉不出屎来怪地硬,考上了也没多大出息!”
雨欣的妈妈仍难释怀。可雨欣为父亲的这句话倒是足足生了很久的气!后来他对大凯说:“你干嘛非要考个二本呀?学你爸呢?什么都做第二。你要是也上专科,我也不至于让我爸这样奚落。”
大凯的嘴巴是最油滑也最能损人。他听了笑嘻嘻地说:“下辈子,我不二儿,我陪你三儿。”
小杰来到了中国医学的顶尖学府:中国医科大学。她满怀兴奋地来沈阳报道,可是没有想到,第一天就给了她当头一棒。
瘦削肩头上背着父亲为她打的行李卷儿、脚上穿母亲为她缝制的花布鞋、身穿的确良绿色上衣来到了学校报道。
说起她这身的确良上衣,那是父亲唯一一件没有上补丁的衣服,也是家里唯一一件能拿得出手的衣服。为了让她穿得体面些,母亲费了好大的劲才将衣服改成她能穿着合体的上衣。
从来没有走出过农村的小杰,突然来到沈阳这样的大都市。她那一身行头简直和逃难的没什么区别。当小杰看到周围来报道的学友们个个儿衣衫亮丽、时髦时,才感觉自己土了。
是啊,如今是九十年代初,中国大地上改革开放已经很多年。还这一身解放前的打扮儿,真的是招来了各色嘲笑的眼神。
小杰的自尊心受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打击。她匆匆地报了道,便离开了那些嘲笑的眼神。当她走出人们的视野时,望着校园内那些高耸的楼房和宽阔的操场,暗暗发誓:你们嘲笑吧!总有一天我会骄傲地站到你们每一个人的头顶上。
雨欣虽然上的是个专科中的二流院校。但他的报道也不太顺利。不顺利倒不是在学校中,而是发生在家里。他本来是希望父亲能亲自送他去学校呢。毕竟这是头一次离开家,又走那么远的路。
头天晚上,父亲倒是爽快地答应了儿子的请求。雨欣见父亲答应第二天送他,当晚美美地睡了一个好觉。
可是没曾想,当他早起时,父亲变卦了!说什么也不肯送雨欣去报道。他的理由令雨欣气愤!他说:“考个大专还让老子送,你也太把自己当个人物了吧?你要是像小杰或小勇一样给老子弄一个重点本科儿,老子送你到天涯海角也开心!”
你说雨欣能不生气吗?面对如此耍赖的父亲,他义愤填膺。一赌气,扛起背包儿一个人出了家门。
雨欣妈担心疼儿子,雨欣一出门儿,就嚎啕大哭起来。雨欣爸劝道:“哭个啥?儿子的翅膀长硬了,应该让他去单飞了。我这是激将法你懂不懂?”
雨欣妈擦擦眼泪,拾起身旁的扫帚猛抽他“老猴,没见你这么狠心的,还敢找借口?”
雨欣爸边躲着扫帚边大声道:“你个老娘儿们懂个屁呀?如果是女儿我肯定去送,可是他已经是一个小老爷儿们了,不对他狠点儿,他永远也长不大。”
别看是个挖隧道的退伍兵,雨欣爸还是有一定的见识的。雨欣妈闹了一阵便不再闹了,在家里焦急地等着儿子平安到达的消息。
雨欣到学校报道没有像小杰那般地惨,他的报道应该用‘风光’二字来形容!因为此时雨欣家在改革的号角下已经发家治富了。
虽然那个时候做小买卖仍被戏称为‘投机倒把’。不过雨欣家的治富算是名符其实的‘投机倒把’。
雨欣妈可不是个安分实在的主儿,她钻了改革初期各种制度不完善的空子。假烟、假酒、假山货儿都卖过。只要挣钱的买卖她都敢干。比如从盐场批发来大批的私盐,然后晚上装进有标签儿的小袋子中冒充碘盐到市场上去卖。
这些年的‘投机倒把’,雨欣妈居然神奇地躲过了工商的各种检查,一次事儿也没有犯过。赚的钱不但供雨欣上大学绰绰有余,还在雨欣上大学的第一年便盖起了六间亮堂堂的大瓦房。
雨欣因为一直在县城的高中住宿就读,对于母亲发财的事儿一无所知。雨欣只是在每学期的假期回到家中,隔三差五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炖肉。他还以为是母亲心疼他,用节俭的钱给他补充营养呢。
但是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雨欣才真正发觉家里的财力与往年大不相同了。在报道的头几天,母亲带他到县城的百货大楼里,亲自给他买了几件光鲜的衣服。有一件呢子大衣,四百多元。
这在以前,雨欣是真不敢想。当他开心地将呢子大衣穿在身上时,他问:“妈,咱家是不是挖到宝了?你咋这么大方?”
母亲呵呵一笑:“我儿子是大学生了,你可是我们祖辈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娃儿。妈一定得把你收拾得光鲜一些,这样到了学校才不会丢了妈的脸。”
“妈,那也不用花这么多钱买这么好的衣服吧?小勇、小杰他们还穿着旧衣服去报道呢。”雨欣依然有些于心不忍。
雨欣妈终于忍不住道出了家里的秘密“儿子,这几年我和你爸那可不是白折腾的。咱家现在有钱,你到了大学别太委屈了自己。隔三差五吃顿好的,妈会按时给你寄钱。”
母亲的这句话无疑是给雨欣那节俭的心灵解了禁。头一次离开家门儿还真没有经验,当晚便在火车上丢了四百元。新买的呢子大衣被缺德的小偷割了一个大大的口子。
当雨欣到了学校报完道。他哭哭泣泣地给母亲打电话将路上的遭遇向母亲倾述时,母亲居然轻描淡写地说:“儿子,人平安就好。衣服坏了,等你回来妈再给你买件比那更好的。”
母亲不食言的,不久,母亲居然又大气地给雨欣寄来了六百元钱。并在汇款单后边留言:儿子,该花就花,别省。
(https://www.biquya.cc/id17237/960671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