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既然秦昇问起,他倒是想听听自己的女婿又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
想到此处,他当即沉声问道:
“那卿家倒是说说看,以你之见,当初朝廷为何会三征高句丽不利?”
秦昇淡淡一笑,说出的话却很是惊世骇俗: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朝廷当年之所以三征高句丽不利,无非是给将士们的好处不够多罢了。”
杨广似乎早就习惯了自己女婿说话语不惊人死不休,并没有打断他,只是静静等待着他继续往下说。
秦昇见杨广没有打断,便继续往下说道:
“正如臣当初斗胆说的那般,陛下之所以从河北大量征召府兵去打高句丽,是为了让所谓的六镇余孽去辽东跟高句丽人血拼,从而一举消灭陛下眼中的两大心腹大患。”
“可河北的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看着身边的亲朋好友一个个前赴后继倒在了辽东战场,却看不到一点征伐高句丽给他们自己和家人带来的好处,如何甘心再去送死?
因此最终的结果就是,前线的将士消极殆战,后方的府兵要么逃亡,要么聚众造反了。”
杨广听完久久没有说话。
他很想反驳秦昇,却不知道该如何驳斥他。
毕竟若是秦昇说得不对,又如何解释为何当年大隋倾举国之兵就是灭亡不了小小的高句丽。
于是,他便决定换一种问法:
“你说当初朝廷三征高句丽不利,是因为给将士们的好处不够多,那你如今打算再征高句丽,又打算许给出征的府兵们什么好处?”
“土地和荣誉!”
秦昇的回答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如今臣已经着手理清河北道的人口了,下一步就要效仿元魏的孝文皇帝,在河北道推行均田制,凡十八岁以上男丁,授口分田(田地归官府,生前可以耕种,死后归还给官府)八十亩,永业田(不用归还给官府,死后可以由儿子继承)二十亩。
若是家中有男丁被鹰扬府征召为府兵,则再额外给二十亩口分田。
府兵们在出征高句丽期间,战利品归个人所有,无需上缴朝廷,若是立有战功,可依功劳大小授予他们职事官和勋官,同时分给他们家人更多的永业田。
如此一来,将士们必然个个效死,何愁不能高句丽不灭。”
秦昇说这些话可不是信口开河,因为历史上天可汗已经帮他成功验证过一次了。
同样是征伐高句丽,杨广的时候府兵为了不去辽东送死不是逃亡就是聚众起义,最终硬生生搞得隋朝二世而亡。
可到了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府兵们却是一个个抢着报名,被选上的欢天喜地,落选的一个个如丧考妣。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李世民给的好处够多。
(我知道有人想跟我讨论一个人能不能耕种得了一百亩地的问题,但唐初就是这么分的地,我只是照搬过来而已。)
杨广听完再一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因为他之前想过无数种原因,却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三征高句丽不利竟然是因为给将士的好处不够多。
他很想反驳秦昇的谬论,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嘴。
而且此刻他也终于明白,秦昇之前为何要没收关陇贵族在河北那么多的田庄和土地,原来一切都是为了恢复府兵制。
(https://www.biquya.cc/id170654/285680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