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战神:秦王君临天下 > 第110章 刮目相看

第一百一十章  刮目相看

“您放心好了,我们有人跟着绝对不会出问题的,您等着,我这就给您叫人去。”

“你给我回来,别耽误郭老干正事,我们过去找就行了。”

南河很快就到了,朱樉离的老远就看到那个郭老领着一群人在测量着什么,看来那个郭老要在这南河上修桥。

“阁老,总指挥,你们怎么来这了?”郭老有些意外,这可是辽东的头两号人物,叫他们亲自来找自己实在是有点过意不去。

“呵呵,我不想来,是朱樉非得拉着我来,他说我不来怕您揍他。”孙承宗跟他开着玩笑,看来这2个老头关系不错。

“您可别这说,上次不是误会吗。”

郭老虽然有脾气,但不是完全不通世故,他到辽东的这段时间发现变化很快,他也知道这些都是朱樉的功劳。

“郭老,你们这是在测量吗?”

“对呀,到辽东这么长时间了,被你好吃好喝的款待,又派人保护我,我在京城的时候可没有这待遇,要是在不做点什么良心会过不去的。”

“结果怎么样,什么时候开工,工期是多长时间?”

“你怎么不问我有没有难度?”

“瞧您说的,这条河是不小,但是对您来说,和小河沟没啥区别。”

“……没想到你这个战神也这么油嘴滑舌的,不过你猜对了,在这条河上架桥确实没有难度,至于什么时候开工,工期是多长时间我说了不算。”

“……您是总工程师,您说了不算谁说了算?”

“你呀,别忘了,你不但是我们的守护神,还是我们的财神,你要是不给我钱,我拿什么开工。”

“瞧我这脑袋,我怎么把这茬给忘了,您尽快的出图纸和预算,我直接拨钱给您。”

“拨钱的事先放一放,你想修一个什么样规模的桥,咱们辽东发展的很快,我怕修窄了影响以后的运输。”那个郭老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朱樉还真是有点刮目相看,就凭这一点这个郭老就不简单。

“郭老,您想修多大的规模?”

“按目前的情况来看,怎么也得并排通过4辆马车才能满足需要。”郭老考虑了一会说出了结果。

“4车道,窄了点。”

“郭老,按理说4车道不窄了,完全可以满足未来10年的运输条件,可您想过10年,20年,50年以后吗?”

郭老被说的一愣,不过他马上就明白什么意思了。

郭老被吓了一跳,这还是朱樉在这主持,要是换了个人4车道他都不敢说出口,本来他还以为朱樉会不同意,还在想怎么说服他同意自己的方案。

可没想到的是,他是不同意,但不是嫌桥修的太宽,而是太窄,并且一下子就想到了50年后,他敢保证,这要是在京城绝对没人这么想,也没人敢这么想。

“你想修多宽?”

“怎么也得12车道吧。”

朱樉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知道现在的人,尤其是那些有真本事的人,他们把自己的名看的比命都重要。

他相信,在郭老身上不会存在豆腐渣工程,在加上这个时代的载重量,一座桥用个50年一点问题都没有。

朱樉的话一出口把2个老头吓够呛,尤其是孙承宗,他不懂得造桥,可他知道12辆马车并在一起走需要多宽。

“朱樉,本来我是不应该参与的,可是真的有必要造的那么宽吗?”

“当然有必要了,您老想想,要是辽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50年后会是什么样,宁远又是处在辽西走廊的重要位置。

以后这条路是整个北方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您不想看到各个桥头堵车吧。”

50年后什么样他不敢想,但是10年后什么样他能想的出来,要是真按朱樉说的那样连续发展50年,那每个桥头都会堵得死死的。

“郭老,您的意思呢?”

郭老心想,我能有什么意见,当然是越宽越好,要是真的修成12车道,那将会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自己也会名声鹊起。

“郭老,郭老,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朱樉看着他老半天没说话问道。

“总指挥,您确定要修成12车道吗?”

“确定,不光这条河的,凡是在这条要道上的,都修成12车道。”

郭老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是在京城过来的,从京城到宁远,不说有100条河,也有80条,要是都造成这个规模得多少钱?

“困难不是很大,只是这费用……”

费用不用您担心,朱樉打断了他的话,“这是民生大计,我们一定要考虑长远,不能因为费用问题,而影响到以后的出行。”

“总指挥,我很佩服您的所作所为,也很佩服您的魄力,可这是几十座桥,不是几座,要是都按您的那个要求,费用会高的吓人的。”郭老还是心里没底。

“高的吓人,您说说要多少银子,看能不能吓到我?”

“我没有实地考察过,现在还不能给您准确的数字,但没个几百万两的银子想都别想。”

“其实,费用也没有您想的那么高,我们可以用水泥代替糯米浆,这东西不但物美价廉,而且性能只强不弱。”

“这水泥我也听孙老说过,可他说这东西产量不是很高。”

“产量高不高是相对而言的,现在一天的产量也有几百吨,换算成石就是几千石,我要把这些水泥首先供应给学校,桥梁和水利。”

“我想,每天几百吨的产量,能供应上你们的消耗吧。”

“朱樉,那吴强的船坞怎么办?你一点都不给他,就不怕他揍你?”孙承宗在边上开着玩笑。

朱樉听了他的话也是一脸的无奈。

“孙老,您不了解船坞,那是个耗水泥的大户,就他那,没有个十几万吨你休想把他填满,就我现在一天几百吨的产量,投在他那里连个泡都不起。

与其那样,还不如先可这面来,这面都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而且时间上还不能等,就只能先委屈吴队了,等南票的水泥厂投产了,在供应他那面。”

(https://www.biquya.cc/id168055/5679304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