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的学生是朱元璋 > 第127章第一次变法科举

一队小太监每个手里都拎着精致的食盒,依次走进了魏国公府的前厅。

最后,朱元璋缓步走了进来。

食盒刚一打开,一股久违的香气,便直往徐达的鼻子里钻。

但是最后进来的那个身影,强行让徐达清醒了起来。

你朱家的饭!

咱啥时候白吃过?!

徐达狠狠的咽了一口口水,看着朱元璋苦笑道:“老哥哥,您,您又来了?”

朱元璋一脸诧异的看着徐达:“天德,咱打听了,你闺女跟允恭他们今儿个有考试,一时半会回不来,你赶紧吃啊!”

徐达的嘴角不由得微微抽搐了一下,看着朱元璋,苦着脸问道:“老哥哥,这吃之前,能不能容臣问一句,这可是草原上又要打仗了?”

朱元璋哪次请徐达吃饭,不是有出生入死的事。

倒也不是徐达贪生怕死,但是总这么吃着饭,说这么沉重的事情,那也太倒胃口了!

朱元璋登时便会意,一脸嫌弃的看着徐达咂舌道:“啧啧,瞧瞧你那德行,咱是那样的人吗?!”

“咱们俩是啥样的交情?”

“草原上没事!沿海也没事!吃吧!”

说罢,朱元璋还不由得亲自给徐达盛了一碗饭,递给了徐达。

徐达不敢置信的看着朱元璋问道:“当真?哥,那我可就吃了。”

朱元璋连连点头道:“吃吧,吃吧,咱知道你好哪一口,都是按你的喜好来的。”

徐达登时便是一笑,脸上的褶子都笑出来了。

“哥,那咱就不废话了。”

说罢,徐达端起碗便大快朵颐了起来。

一时之间,前厅里只有“乒乒乓乓”碗筷碰撞的声响。

朱元璋看着徐达狼吞虎咽的模样,老脸一沉,有几分娇羞的说道:“天德啊,其实就是咱有点家事..”

徐达“嘿嘿”一笑道:“哦,哥,咱明白了,您又跟嫂子吵架了?”

“都这么大人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都闯过来了,您放心,等我吃完就进宫替您去劝嫂子去。”

朱元璋犹豫良久之后道:“那倒也不用,是旁的事。”

“旁的事?”

“那哥您也甭操心,只要咱能办到,咱绝无二话。”

“那你能不能赶紧把你闺女嫁出去?”

朱元璋话音刚落,前厅里登时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徐达的腮帮子鼓的溜圆,不敢置信的看着朱元璋。

像是用尽了全身的气力,才将嘴里的饭给咽了下去。

“啥?!”

朱元璋赶忙说道:“咱都给你挑好了,绝对辜负不了你家闺女。”

“任先生咋样?他们师徒俩关系挺好的,你闺女一准愿意。”

徐达登时便放下了碗筷,道:“我不愿意!”

“那再怎么着,那任先生的眼睛不是看不见吗?”

不待徐达说完,朱元璋便补充道:“那不嫁任先生,你闺女就只能嫁咱家老四了。”

徐达再次陷入了沉默,良久之后,才堪堪抬起头,咂舌道:“哥,眼睛看不见,好像不是什么大毛病,咱不在乎!”

朱棣的名号,徐达还是听过几分的。

比朱元璋当年从村里的名声好不了多少。

与其把徐妙云嫁给朱棣,徐达倒宁愿徐妙云嫁给任以虚。

最起码徐达还能天天去鸡鸣山蹭饭。

不过很快,徐达就回过味儿来了。

“不是,哥,咱闺女就非得在这里面挑一个了?”

“咱闺女到嫁人的年纪了吗?”

“咱闺女还是个孩子啊!”

辛辛苦苦十几年!

好不容易能给咱做饭吃了,这就要嫁人了?

徐达是打心底里不乐意。

压根就不是女婿的问题。

是徐达从来都没考虑过,徐妙云有一天会嫁人这个事情。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看着徐达将历史上的徐妙云,嫁给朱棣之后的事情,依次和盘托出。

等到朱元璋说完之后,徐达才反应过来这一切的缘由。

“哥,这事咱闺女知道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听见了......”

徐妙云的心气儿,徐达是知道的。

让徐妙云知道了这些,再让徐妙云嫁给别人,恐怕徐妙云真的就把三千烦恼丝一剪,直接遁入空门了。

徐达的眉头不由得皱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良久之后才看着朱元璋长叹了口气道:“哥,咱明白了。”

“咱答应!不过......任先生能答应吗?”

听到徐达松口,朱元璋登时便长出了一口气道:“天德,你放心,咱甭管咋说,也是任先生的救命恩人。“

“任先生也说了,他这条命是咱给的。”

“咱也算是任先生半个长辈。”

“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这事,咱定了!”

纵然徐达的心里有万般不舍。

但朱元璋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徐达最终也还是不得不接受了下来。

犹豫良久之后,徐达还不忘在一旁补充道:“哥,那咱闺女可不能急着嫁,咱还想在留两年。”

朱元璋的脸上登时便浮现出了一抹鄙夷。

“成成成,留,咱让你在留这宝贵闺女几年,这亲事定下了,咱就放心了。”

直到此时,朱元璋心中的那块大石头,才算是彻底的放了下来。

什么道士、木匠的,总算是跟咱大明没有关系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朱元璋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整肃朝纲上面。

随着胡惟庸的倒台,朝堂上朱元璋变法彻底没了掣肘,除了每天菜市口都会砍两个人之外,金陵城反而安定了下来,一切都有条不紊的向前发展着。

尤其是今科会试,大量的学子齐聚金陵,大量的流动人口,带来的是大量的消费。

金陵百姓兜里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

除此之外,这场科举更是所有的金陵百姓都在关注的大事。

因为朱元璋已经无数次的告诉过他们。

这一次,朝廷是要真正的选拔出,全心全意为天下百姓服务的官员。

这一科的进士,都将会以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为己任!

这可比那些平日里满嘴之乎者也,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腐儒们,更能吸引这些百姓。

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银子!

就在万民期待之中,这场前无古人的会试也彻底的拉开的帷幕。

无数的书生在百姓的目光下,走入江南贡院。

不过毕竟是第一次科举变法。

朱元璋没有大刀阔斧,而仅仅是对考试内容做了修正。

考试流程以及录取人数,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所有的书生仍旧是在贡院里,待了三天之后,才被准许离场。

只不过这一次的会试放榜,明显不一样,压根就没有将名录张贴出来。

而是由宫中的太监们带着锦衣卫,按照会试之前预留的信息,满大街的抓人。

但凡是被锦衣卫拉走的,都是会试得中的。

毕竟殿试不过就是由皇帝排个名次罢了,会试才是真正决定进士身份的关键!

一时之间,所有的书生们也在客栈里待不住了。

见到穿着锦衣卫的,就主动上前报上名号,而后便询问自己考得如何。

锦衣卫们往往一出宫,就不胜其烦,只得是逐一解释道:“如果你们中了,三日之内,我们就会带人接你们走!”

如此一来,头两天的时候,其实还好,所有的书生都乖乖的待在客栈里,一脸羡慕的看着被锦衣卫接走的同窗。

只不过,等到第三天的时候,画风便彻底变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最后一天了!

今天要是还不被锦衣卫抓走,那就代表着自己名落孙山了!

其实名落孙山也罢,但这一科就已经是新科举了!

他们这个举人功名的有效期,撑不到下一次会试了!

(https://www.biquya.cc/id166292/5679302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