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工厂对供应商的货款实行一季度或半年结算一次,但这次考虑到“兴光”鞋厂要进行拆迁,所有供应商都要求及时结清货款。
华天省外贸经济发达,之江市应该有一半人在开办实业和从事贸易活动。
秘书蒋宇荫有个亲戚何兴学,刚好是“兴光”鞋厂其中的一家供应商。
那天,何兴学的手机短信提示收到一笔八万元的款子,备注写的是“兴光”。
由于要进行拆迁,兴光鞋厂的账早就核对过,工厂里的会计也签了字,原本是九万三千多元,当时会计大笔一挥,将总额变成九万元整。
按照惯例,供应商众多、竞争激烈,工厂在结算货款时,常常会拿掉零头,何兴学当然也不好说什么。
他从财务那儿领了条子,再交到负责管理账目的老板第二个儿子王明德手里,就回去等着到款短信。
原先“兴光”鞋厂的信誉一直不错,有时厂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想要留个“尾巴”,也会打另一张欠条交给供应商保存,打款向来没出过什么问题。
这次,何兴学看着出了差错的款项,联想到“兴光”鞋厂即将拆迁,便专程来到厂里进行询问。
等到何兴学来到“兴光”鞋厂的财务室时,发现已经有五六个供应商聚集在一起低声议论。
何兴学低声询问身边的另一家供应商,发现他的货款同样也少了近万元。
许多配件供应商其实都是小型工厂,经营的是小本生意,利润本来就低,何兴学也不例外,当然不愿意承受一万元的损失。
大家七嘴八舌,声音却都压得很低:“兴光鞋厂都快拿到拆迁款了,却变得这么小气?我听说拆迁款有6000多万元?”
“我们得找老板去反映,哪有这样结账的道理!”
不过,这群人谁也不愿当出头鸟,他们都知道,出头鸟肯定要被兴光鞋厂列入供货商黑名单。
大家在财务室等了好久,等来的却是老三王明东。
王明东,四十岁出头,理了个很精神的寸头,平日走起路脚下带风、精神十足,可这天完全没有精神,眼里布满血丝,看起来很疲惫。
他轻咳一声,声音沙哑地告诉在现场的供应商,剩余的货款过几天就会到账。至于其中的原由,他并不愿意进行透露。
经过打听,何兴学终于知道,王明德与王明东在几天前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两个人甚至在办公室里拍桌子吵架。
主要是为了“兴光”鞋厂未来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进行争吵,只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旧厂房被征收,最先要解决的自然是新厂选址和搬迁问题。
王明东一直在几个工业园区考察选址,也与东宁县谈了拆迁问题。
东宁县相关部门拆迁心切,由一位熟人出面,给王明东提了不少优待条件,说只要提前将厂房腾空,拆迁款立即到位,同时还会额外发一笔数额不小的奖金。
东宁县郊区原先有个乡镇级工业区,里面空置的厂房很多。
为了留住“兴光”鞋厂,东宁县相关部门口头许诺:只要愿意搬到那边去,五年内,所有管理等杂费一律减半。
王明东一面应承下来,一面却打起了更多小心思,他竟然想让东宁县支付工厂的搬迁费。
一家中等规模的工厂搬迁可不是一个轻松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鞋厂。
按照粗略估算,从开始搬迁到完全安顿下来,少说也要50万元以上的搬迁费用。
负责牵线的这个熟人跟王明东讲,东华路拓宽提升工程是东宁县年度重要工作,拆迁任务重、时间紧,为此姿态也放得低。
于是,王明东便打好了如意算盘,搞拖字决,想让东宁县相关部门主动提出承担搬迁费。
只是,当王明东千方百计地与东宁县相关部门讨价还价的时候,王明德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
王明德的理由是这几年“兴光”鞋厂的经济效益并不好,既然实业这么难做,不如借着拆迁的机会,早日拿到拆迁款,去炒房的利润也比做实业强。
为此王明德主张尽早进行拆迁,早日拿到拆迁款,大家分钱散伙。
(https://www.biquya.cc/id166181/3431004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