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 > 第七十五章 平虏侯!

崇祯十五年,九月初。

清军主力在海州卫休整,皇太极回盛京养病。

盖州卫这边,吴国忠统驭第一军驻守,将转降过来的明军士卒进行整编,填补军中缺额。

登州水师从复州卫带去大量粮草辎重,还有倭国劳工修缮盖州城防。

同时,之前南下避祸的盖州卫百姓也随船回家。

凤凰城,依旧由尤岱率领的骁骑军和具仁垕的高丽营驻守。

盖州卫和凤凰城,分别在海州卫的西南和东南边,呈犄角之势以应付海州卫的清军主力。

……

田弘遇又来到了复州卫。

自从他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的命运已经因为平虏伯而发生了改变。

而这两三个月内所发生的一切,可谓是跌宕起伏,是他这几十年来从未经历过的。

在复州卫待着的这段时日,他的内心极为煎熬。

每日茶不思饭不想,人都瘦了。

好在伯爷终于回来了。

坐在平虏伯府的厅堂内,田弘吹了吹杯子里的茶水,长叹道:

“说句僭越的话,整个辽东,要是没有平虏伯爷镇着,还不知道陛下会急成什么样呢!

这人呐,为了权利和地位,都想着如何讨好上面,可他们忘了,若是没有底下人抬着捧着,啥也不是。”

“没错,如今陛下在辽东立藩,平虏伯爷就藩之后,陛下再也不用担心辽东的清虏了,还是钦差大人有眼光。”宣旨太监高宇顺拍马屁道。

这高宇顺可是个明白人儿,在复州卫待的这几天,自然是看到了复州卫这边的气象。

再加上平虏伯就藩封侯一事,平虏伯可以说是整个辽东最有权势的人,而且像平虏伯这样拥兵自重的重臣,就是朝廷也不得不看其脸色。

眼下川陕两地的流寇闹得厉害,说不得什么时候朝廷就会请平虏伯率军入关。

到那时候,这天还不说变就能变。

能被王承恩收为义子,又被委以重任的宣旨太监,又怎会没有审时度势的眼力劲儿,若是能够攀上平虏伯这一高枝儿,也好为自己个儿多铺一条路不是?

所以,高宇顺也想通过田弘遇与平虏伯结个善缘。

“呵呵,眼光?若不是这些年在官场里起起伏伏,尝遍人间冷暖,又怎会有机会被当成狗一样派到复州卫来?

这可不是什么眼光,而是一个人的命。

我田弘遇命中注定是要跟随平虏伯爷的,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在所不辞!”

开玩笑,

他田弘遇可是当着陛下的面为平虏伯爷请藩的,为此他还上了刑台,差点就被鬼头刀斩了脑袋。

这等经历,够他吹嘘一辈子的了。

“只是这平虏伯爷也真是的,打退清虏之后就应该回来听旨的,早日完成封侯仪式,就了藩,也能早点当辽东的家。

现在好了,好不容易回来了,却一直不召见咱,该不会是平虏伯爷金屋藏娇,想着先解解乏?嘿嘿……”

“啪!”

田弘遇起身就是一巴掌,抽在高宇顺的脸上。

这一巴掌可没收力,直接在高宇顺的脸上留下了红色的手印。

“真是蛆了心的孽障,这里虽不是京城,可也容不得你如此放肆!”田弘遇气急败坏地骂道:“平虏伯爷那是何等的人物,那可是国之柱石,整个辽东都得由他来主持大局!

你以为清虏是那么容易被打退的?

辽东经略熊廷弼,修建七百余里的边墙和七座城池,三年内囤积粮谷三十万石,厉不厉害?

左柱国孙承宗,栉风沐雨、惨淡经营将近四年,招募组训十几万辽军,一手建立关宁锦防线,经营的好不好?

蓟辽督师袁崇焕,在辽东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还击退了进犯北京的皇太极,算是能打的了吧?

可他们谁能从清虏的手里夺下三四座城池?

谁能亲率三千精骑千里奔袭建州腹地毛怜卫,抢来清军四万余匹战马?

谁能全歼一个镶红旗,还把镶红旗旗主给捉了回来?

谁?

咱们伯爷干的都是大事!

晚回来几日怎么了,怎么了?

眼瞅着圣旨一发,

就是侯爷了,

侯爷,侯爷啊!

近一百年来,我朝有出过一位军功侯么!?

你个没栾子的憋屈玩意儿,也敢开侯爷的玩笑?”

“田大人,奴婢错了,奴婢再也不敢了,不敢了。”高宇顺吓得赶紧跪在地上,捂着脸,眼泪巴巴的望着田弘遇。

田弘遇怒视高宇顺片刻,叹道:“起来吧。”

若不是田弘遇需要有个人在宫里打探消息,他恨不得上去一阵拳打脚踢。

见高宇顺颤颤巍巍的起来,田弘遇才语重心长道:

“记着,咱们能以侯爷为靠山,不是咱能力有多强,眼光有多准,那是咱们命好,

可命再好,

也抵不过你自个儿赶着趟地去作死!”

……

张璟川在后院歇了两日后,才见的田弘遇和宣旨太监高宇顺。

高宇顺本想当众宣旨,

结果张璟川并没有去走那个流程,直接拿了圣旨就离开了。

至于封侯仪式,

张璟川以军务繁重为由,直接给拒了。

封侯和就藩,对于张璟川而言,无关于荣耀,而是对执掌辽东军政,节制辽东兵马的一个正当名义。

说直白一点,

现在的辽东,有一大半的土地都还在清军的手里。

就藩?

就哪门子的藩?

最后还不是要靠自己一城一地的去打。

之所以费尽心思去搞这些名头,不过就是为了与朝廷之间保留有一份体面,让大明的百姓能够合理的接受自己拥兵自重和养寇自肥。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张璟川可不想给关内的百姓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由张璟川口述,田弘遇执笔,洋洋洒洒的写了几百字的折子,到时候连同罗洛浑一起带回京城。

当然了,

对于山海关外的多尔衮部,他张璟川自然是不可能带兵去夹击的,只能让山海关内的几位总兵自求多福。

张璟川又没有三头六臂,一边要经营辽东关岛,牵制海州卫的数万清军,还得分兵去救山海关。

对不起,

你一枚铜钱,一粒粮谷都没给,我凭什么大老远的带兵过去?

兵马?

没有!

去救山海关?

去不了一点!

就在张璟川着手编练骑军之时,徐安国从石见藩传来了消息。

德川家光希望议和。

……

(https://www.biquya.cc/id165926/3441633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