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网游竞技 > 重生89年,从零打造749局! > 第216章 时代的缩影

一位大爷磕了磕烟袋,缓缓说道:“特别的物件?还真没听说过。就是这庙修完后,一直冷冷清清的,也没人来管,更没人来上香。”

另一位大叔也在一旁点头:“是啊,晚上从那路过,心里直发毛,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盯着你,所以大家都不爱靠近那地儿。”

王奕微微皱眉,继续追问:“那你们知道这庙以前有啥传说不?”

一位年纪稍大的大婶接过话茬:

“我听老辈子人讲,这庙以前可灵验了,能保佑咱这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也不知道咋回事,就慢慢败落了。”

王奕点点头,心里暗自琢磨,这庙从兴盛到衰败,再到被神秘外地人重修,其中定有蹊跷。

他们把庙顶修成宝塔式,破坏风水,和现在鱼群的怪异行为,说不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时,河里的鱼跳得更凶了,不断有鱼重重地摔在岸边,溅起一片片水花。

也幸亏是王奕和村民们套了近乎,且冯灵灵很受大妈们的喜欢。

因此在得知二人是途经此地,还没有落脚点地方之后,便纷纷热情的邀请二人进村。

王奕在心中也暗自计划,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了解一下这个村子。

从这座寺庙的风水来看,后期修改的宝塔式屋顶显然是在针对这个村子。

王奕和冯宝宝随着村民们进了村。一路上,王奕留意到村子的布局看似寻常,却隐隐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压抑感。

房屋的排列杂乱无章,道路也蜿蜒曲折,仿佛刻意为之。

进了村子,一位热心的大妈拉着冯宝宝的手,热情地说:

“姑娘,你们就住我家吧,正好我家那间屋子一直空着,干净得很。”

王奕连忙道谢:“大妈,那可太麻烦您了。”

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王奕和冯灵灵坐在炕头上,热情的老两口又是烧水,又是炖鱼,好不热闹。

趁着这个机会,王奕也在跟大妈攀谈,期间就询问到了为何这村子的建造如此杂乱。

大妈笑了笑,回忆着说道:

“当年呐,那帮犊子玩意儿占领了营口,咱这嘎达一下子就沦为殖民地了。

港口全被他们把控,还强征咱老百姓去挖矿,那日子过得,老遭罪了。

俺们这村子也没躲过这一劫,可咱村的年轻小伙儿和大姑娘们,没一个孬种,都偷偷摸摸地组织起抵抗力量了。

这村子里的房子,都是那时候重新盖的,曲里拐弯儿的,就是为了方便打游击,让那帮狗日的摸不着头脑。

房子和道修成这样,敌人一来,咱撒腿就能跑,还能借着对这旮旯地形的熟悉,设下埋伏,冷不丁地给他们来一下子,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但后来啊,仗打得越来越凶,好多乡亲都牺牲了,村子慢慢就变成现在这熊样了。  ”

王奕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没想到这村子竟然还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不过转念想想倒也是,苦战的那些年,东北哪有容易的地方?

他们在营口设立了伪政权,对当地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实行保甲制度,通过严厉的管控手段,对民众进行严密监视和镇压,限制民众的自由,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镇压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同时,又对营口的经济进行了疯狂掠夺。

他们控制了营口的港口,将营口作为掠夺东北资源的重要据点,大量的煤炭、木材、粮食等战略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和发展。

例如,日本企业垄断了营口的纺织、制盐等行业,挤压了民族企业的生存空间,使当地的工商业遭受重创。

并且为了更好的控制,他们推行奴化教育,试图磨灭当地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思想。

在学校中,强制教授外语,灌输侵略者的文化和价值观,篡改历史教材,让学生接受殖民统治理念,从精神层面奴役营口人民。

眼前的这个小村子,不过是那个时代整个东三省的缩影,哪个地方没点故事,如今的黑土地,哪里没埋着英雄骨呢?

不知不觉间外面的雨已经停了,不过天依然阴沉的可怕。

看着窗外昏暗且压抑的天空,王奕思量着目前的所有发现,心想着等雨彻底停了之后,他再去好好的研究一番此地风水。

这毕竟是他加入749局后的第一次任务,也想完成的漂漂亮亮,起码掌握更多的信息后再进行汇报。

可他不知道的,雨虽然是停了,但市气象局,却在加班加点,拉响了紧急警报,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临时召开。

八十年代的市气象局,是一栋略显陈旧的四层小楼,外墙的涂料在岁月的侵蚀下斑驳脱落,露出了里面青灰色的砖块。

楼前的旗杆上,五星红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与楼内紧张忙碌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一楼的观测大厅里,几台大型的气象观测仪器嗡嗡作响,表盘上的指针不停跳动,记录着各种气象数据。

墙上挂着的巨大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符号和数字,旁边的工作人员正拿着粉笔,神色焦急地更新着最新的数据。

“老张,这数据太反常了!”  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指着仪器上的数据,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降水量远超历史同期,气压也低得离谱,这天气系统完全乱套了!”

被称作老张的中年男子眉头紧锁,他推了推鼻梁上那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忧虑:

“我干了这么多年气象工作,还从没见过腊月下雨这么诡异的情况。

赶紧把这些数据整理好,交给李局长。”

二楼的资料室里,灯光昏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纸张的气息。

工作人员们在堆积如山的文件和图表中穿梭,翻找着以往类似天气状况的记录。地上散落着各种文件,椅子也被随意地摆放着,一片狼藉。

“找到了!”  一个工作人员兴奋地从一堆文件中抽出一份泛黄的资料,“1956  年好像也出现过类似的极端天气,不过规模和这次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与此同时,三楼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李局长站在投影仪前,身后的幕布上显示着各种气象云图和数据报表……

(https://www.biquya.cc/id164526/3328210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