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平城晚春 > 第一百六十章

等到蒋夫人带着一众人离去之后,尤青似乎有松了一口气的样子,坐在椅子上,放下手中一直捏着的一个杯子,冷汗把身后的衣料都浸透了一部分。她嘘嘘的喘了几口气,看了一眼周围的下人,不愿意在下人面前丢了分寸,于是拿手帕子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准备给纪罗绮致谢。
“绮儿,也算是多谢你,保住了咱们家的血脉。”尤青看着蒋夫人离去的方向,愤愤不平,“说来也实在是我当初挑选的不好,原本以为两家答应的好好的,他们家入赘,不曾想,现在刚出了这档子事情,他们就上赶着想过来要孩子,实在是不要脸的行为。若不是你,我今日倒真不知怎么应对,只不过要是偏偏今天让她把儿子和孙子都接回去了,往后咱们家再要立规矩,可就难了。那时候我才是闯下大祸了。”
纪罗绮没有心情听尤青究竟要说什么,随便听了几句,等着人说完,自己接话道:“四婶娘,你也不用跟我抱怨,这抱怨那的,说到底,不过是你自己糊涂,当初非要结这门亲事,如今留下这堆烂事,还要别人替你收场。虽然说我是你的小辈,可是有些话我却也是不能不说的。家里的哪个人不比什么蒋家的地位要高,你却偏偏挑了个蒋家,无非是你觉得你需要一个靠山,而他们是现成的靠山,只不过如今你看看他们也未必靠谱,你说是不是?”
尤青被这一番话说的不知道该回些什么,脸上青一阵红一阵,最后还是闭了嘴。人家刚刚才帮过自己,自己此刻跟人家起冲突无异,于是过河拆桥,可是若是不起冲突,又不愿意白白的受了小辈的折辱。她思来想去不说话,正要下逐客令,纪罗绮却率先站起身来。
“我原本来也不是为了为难你,只不过是出了正厅之后顺路路过你们这边,看到你对面坐着蒋夫人,我想着蒋夫人大概不是为了葬礼来的,可能有别的事情,这才进来看看。不曾想让我猜对了。只是四婶娘这家里的事情,有些事是不用你去管的,你也不用管的那些细致,如今事情已经成了这样,有空去管那些乱事,不如去想一想,现在眼前的事情。”
“现在眼前的事情?”尤青不明白这些话,捏着自己的衣角不明所以的问道。
纪罗绮看着对方这副真的不懂的样子,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不知该如何说。自己今天来帮人家,已经是仁至义尽,可是与其说是来帮尤青,不如说是来帮整个家族。如果今天人真的被接走,那么丢的不仅仅是尤青的脸,是整个家族的脸,有道是大家毕竟是一家人,自己就算不喜欢尤青,可是整个家族的脸面,自己不得不顾。
“六妹已经死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六妹究竟是为何死,六妹究竟是因为你错误的婚姻还是错误的教育,或者是像你说的是六妹自己想不开,这些我都不想追究了。左右人已经去了,现在说什么都是无用功,与其思考这些有的没的,不如思考思考眼前的。”纪罗绮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你现在在想什么,你想着六妹死了,蒋家跟你经过这件事情,大概又要闹掰,你又少了一个靠山,可是四婶娘,我觉得你也快要想到了,再过两年就是九弟能婚配的时候了。”
纪罗绮说到这里就止住了话头,尤青听着对方的话,恍恍惚惚的想起来的确是这样的,虽然自己死了一个女儿,可是自己的儿子也快要到了能婚配的时候了。自己娶一个家世好门第高的儿媳,倒是比找一个女婿要更靠谱的多。女婿固然会因为一些所谓的男子气节而与自己不合,可是儿媳却不会因为这个世道生来就规定了女子一定就是要顺从夫家,顺从婆婆的。这样想着,尤青几乎茅塞顿开。
纪罗绮看着对面人一副茅塞顿开的样子,就知道并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四婶娘,我并不是在给你提醒,我也并不是要告诉你,你还没有走绝这条路。这个家里你早就把路走绝了,这个家里的弯弯绕绕,说到底不适合你,你当初嫁过来是因为我们图着你父亲手里的兵权,可是如今你父亲已经倒台,这些话不用我再说出来。四婶娘,你自己也知道,不然你不会如此着急。可是四婶娘你也应该想想,你已经是嫁过这边的人了,你家里那边根本没有人会去在意,毕竟就算你跟那边联系的再密切,你那边家里再怎么样,最后是不是能让你分到一点好处?这我就不说了。”
尤青愣愣地听着这番话,两只手指不停的搅动着自己的衣角。的确是这个道理。自己父亲如今已经倒台,可是就算不倒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父亲除了偶尔给自己一些金钱上的支持,别的再多的也给不了了。虽然说自己当初仗着父亲手里握着兵权,在家中也算是过得风生水起,可是如今若是细想自己的日子也没有多大的变化。只不过父亲就算是再强势,到底是在江南那边自己如今身在北平城,到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她越想越觉得头痛,看着面前站着的纪罗绮,最后叹了口气,无奈的摆了摆手。“罢了罢了,我知道了,没什么要说的了。你的话,我今日就当听过了,我感谢你今天来救场,可是别的话也不需要你再多说,有些事情我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纪罗绮见话说到这里也知道,再劝下去是没意思了,扭过头,看到坐在椅子上的姜阮涟,给人使了个眼色,两人一同给尤青行礼问了安,别的便没有再多言。
那一日的谈话自然没有传出去,屋里的各个丫头们都知道闭紧了自己的嘴,有些话自己可以听,有些话自己却是永远都不能说。于是那日的谈话只当没发生过,然后蒋世陈在第三日过了出殡的时候,收拾了行李,回自家中小住了一段时间,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时不用再过多的提及。
随着葬礼的结束,一波未平,却是一波又起。只不过这一次的波澜不仅仅是出现在纪家,也不仅仅是出现在整个上层阶级和上流社会,更不仅仅是出现在整个北平城,这一次的波澜几乎是涵盖了整个中国,只不过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感觉到罢了。
在1931年九月十八日,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无法让人忘怀的一天。这一天,日军借着演习的话说,自己有一个士兵走失在了卢沟桥,想要进去查看被中国官兵拦下。日本官兵借此发动战争,一晚上打响了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史称卢沟桥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后续的话,无需再多说,中国人民打响局部抗日战争第一枪,由东北率先打起。
只不过这场战争或许并没有唤醒醒多少人,至少没有唤醒麻木愚昧的统治阶级。麻木愚昧的统治阶级,只顾着自己眼前的利益,只顾着如何让自己所统治的地区完全成为自己的统治,只顾着如何安定自己的统治,却丝毫没有想过自己的统治,已然籍籍可危。
只不过这些战争暂时都在东北,内地地区虽然听到了消息,一个个的却没有半点悔改的意思。东北距离里头太远了,东北的战火一时半会儿烧不到里头来。况且人人都相信,如今的中国这样的强盛,怎会惧怕一个区区的岛国?
只不过这些都是暂时的话,究竟有多少人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生命,又有多少人为了这场战争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场战争究竟带走了什么又带来了什么,这我们已经无从考证。
无数的先烈和热血青年为这场战争抛头颅洒热血,在内地人还在过着自己所幻想的生活的时候,遥远的东北黑土地上面的一个个热血难凉的人民,已经率先举起了自己的枪支,或者是举起了自己的砍刀,又或者是任何能够拿起的武器。他们需要守卫的是自己的家园,是自己的国家,是自己从小长到大的土地。所以他们不会放弃,他们不会退缩,他们会跟前来入侵的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会用自己的鲜血染红这片土地,让敌人没有一寸踏脚的土地。
只不过这些都说的太远了,内地的人民暂时大多都还没有想到这些,北平城里的人民更是每个人都还在想着自己明日要参加一个什么珠宝展,或者是明日又接了哪家的单。他们自信堂堂国家的首都是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被打扰的,他们自信战争很快就会平息下去,所以他们不担心他们也不会担心。
与此同时,在战争打响的两周之后,十月初的时候,家里又迎来了另一桩喜事。纪罗缊的婚事。
纪罗缊如今也已经长到十八岁,当初再怎么不懂事的少女,如今也到了嫁为人妇的时候。只不过这桩婚事实在是有些难办,纪罗缊不能再拖下去,不管怎么样,女子的婚事都是一辈子最重要的大事,纵然家中已经死了人,可是拖过了这两年纪罗缊也就已经过了最好的年岁。
只不过纪罗绾走的实在太过于凑巧,偏偏就赶在了这个份上,纪罗缊的婚事谈的也太过于不凑巧,若是再早那么一两个月,如今自然已经成了婚,便不必再受白事的影响。
纪安沁为了这件事情,可谓是忙昏了头。思来想去跟冯家那边一合计,两家的亲自然还是要结,如今这种局势下,自然要为家中多拉一份助力。虽然家中不缺这么一份助力,只是谁又会选一个帮手多呢?
纪安沁为纪罗缊挑选的未婚夫家里是外交世家,纪罗缊的未婚夫的父亲如今是在英国领事馆工作的,负责跟英国人那边的交接,冯瑞宇是他第三个儿子。前头的两个儿子一个在美国大使馆工作,另一个负责着国家的外交。这样的家庭在如今是最迫切需要的。如今,国内的情绪已经不是很好,若是想活得好,单靠着国内的人,怕是有些难,自然还要早做准备,与国外有所牵连。
纪家自然与国外有一定的联系,只是如今,谁会嫌联系少,自然是越多越好。于是,思前想后,便定下了这桩婚事。冯亲听到消息的时候,一拍即合,立马派了人上门来谈亲。冯家虽然管着外交的事情,可是这外交的事情又怎么是好办的?背后没有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以巨大的权力和财力支撑着外交的事情,自然不好办。纵然家族中已经是世世代代都接触外交,另外又分出一只去走别的,可是如此大的助力,他们自然要欣然接受。
于是没有人管两个孩子的意愿,两家长辈那样子快乐的坐在一桌,互相敬了酒说了些话,便打算将这亲事定下来。
碍于纪罗绾刚走,这婚事自然没有定的太近,思来想去的好歹要过了一年,于是只想着先办了订婚宴,到时候婚礼安排在明年十月。这是两家的共同决定,一方面,前脚姐姐刚死,后脚妹妹就办婚礼有违人伦,另一方面若是真的这样办了,难免被外人耻笑。于是两家就这样一拍即合,这桩婚礼就这样子定了下来。
纪罗缊是家中的八小姐,若是按照道理,自然不应该八小姐先订婚,而是应该上头的七少爷。偏偏纪柏璟是个执扭的,自己的双生姐姐刚刚才落了土,纪柏璟无论如何不愿意成婚,哪怕自己已经是十九岁的年纪,也一定要等着姐姐过了三年。
当初两人是一同出生的,姐姐只比自己早出生了那么几分钟,在自己出生后,人人却都说自己要叫姐姐。当时的纪柏璟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两人是一起出生的,可是为什么自己就要叫面前这个瘦小的女孩姐姐?于是为着这个事情,两个人小的时候还起过一些争执,不过最后总是无疾而终。小孩子的争论永远争论不出什么。后来纪柏璟就不再愿意跟姐姐争论了。
母亲总是嫌弃姐姐是个女孩子,纵然那一胎生出来的是龙凤胎,可是母亲却总要说两句姐姐。有时候自己调皮捣蛋捣蛋完了又害怕,姐姐永远像英雄一样为自己担下了所有的责任。然后母亲总是免不了对姐姐的一顿责骂,自己看到这里,会觉得心中发痛,然后再也不畏惧什么,去跟母亲说事情都是自己干的不要去责骂姐姐。
只不过自己总是不能理解母亲的。明明自己已经主动把错误担下来,母亲却还要责骂姐姐,是因为姐姐没有管教好姐姐,却也不反驳半句,只说让自己一边玩去。然后日子越过越久,姐姐越来越不爱说话,后来在姐姐出嫁的前一天,姐姐拉着自己的手,说往后姐姐就嫁人了。
自己已经知道什么是嫁人。可是自己看姐姐的神色没有半点的高兴。纪柏璟知道自己阻拦不了,却不愿意将姐姐送上那顶轿子。
尤青在纪罗绾还没死的时候就讨论过纪柏璟的婚事。纪柏璟当时看着纪罗绾的婚姻,内心发自心底的厌恶这种所谓的包办婚姻,但是又知道母亲的性格,于是不打算跟尤青正面刚。纪柏璟当时的说辞是,姐姐还怀着身孕,不如等着姐姐的孩子出生了再办我的婚事,到时候母亲算是双喜临门。尤其被这两句话唬住,居然也不想着别的满心满眼的答应下来。
再等过来的就是纪柏璟拒婚的话了。纪柏璟在纪罗绾去世的第二日就去找尤青,两个人那天在房中究竟谈论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房门关的紧,里头没有留任何一个下人,等到纪柏璟离开房间的时候,家人们推门进去,看到的是怒气冲冲的尤青以及一地的碎盘子碎碗片。大概不是什么友好的谈话。
总之那场谈话以纪柏璟的暂时胜利结束,尤青闭口不再提婚假的事情,所以家中先行谈婚论嫁的就变成了八小姐纪罗缊。
纪罗绮听着家里的这些烂事,没有半点心情去多管。如今家里的事情对自己而言已经不重要了,自己更加挂念的是东北那边的情况。家中人还在为了一些所谓的婚姻,所谓的家族而吵吵嚷嚷,为了自己所谓的短暂的眼前利益而互相争斗,可是更大的灾难早已悄悄地降临在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上。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要面临的灾难,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的灾难。这是一个国家的灾难,这是一个民族的灾难,这是每个家庭的灾难,这是每一个人的灾难。
纪罗绮回学校上学的一段时间,总是时不时的能听到同学们讨论有关东北那边的话题,说战况如何如何吃紧,说国家那边又如何如何,说国家又是如何想的。每个人发表不同的意见,最后一致的却是摇了摇头。

(https://www.biquya.cc/id164133/6961870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