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逍遥老地主,开局科举揭皇榜! > 第25章 儒术

  许三才的话音落下,书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许寿长停止了挣扎,像是被人施了定身法一般,变成了僵硬的木偶。

                  他在嘴里喃喃自语,不断重复着儒道二字,脸上的表情时而迷茫,时而惊喜,陷入了忘我的境界。

                  许禄山稍微好点,表情虽然没有许寿长那么夸张,却也是眉头紧锁,低头沉思,而嘴里却是和许寿长一样,独自呢喃,重复着儒道两个字眼。

                  许福荣一头雾水,他看了看两个发呆的弟弟,又看了看表情淡然的许三才,嘴里呐呐问道:

                  “爹,儒道是个什么东西?”

                  许三才微笑不语,刻意维持自己的逼格。

                  于是许福荣也懒得说话了,他觉得累。

                  “不就是儒道两个字吗?”

                  “至于这么神经兮兮的吗?”

                  他在心里叫道,觉得与读书人相处怎一个累字了得。

                  就像现在这样,书房里两个发傻的,一个装逼的,谁都不说话,要想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些啥,那你得猜!

                  良久之后,许寿长才缓过劲来,他以手抚胸,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

                  许三才刚才那轻飘飘的几个字,就像是给他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里面的东西似曾相识,看得见却摸不着,就仿佛空气中漂浮的一团迷雾,不断变换着形状,熟悉而又陌生。

                  而一旁的许禄山也深有同感。刚才的那些字他都认得,而且知其意,可若说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就让他有些迷惑了。

                  见到两兄弟如出一辙的模样,许三才心中得意。

                  要知道这儒术可是在华夏历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就一枝独秀,成为了思想领域里的王者,独领风骚几千年而不衰,你就说牛不牛吧!

                  而他之所以敢这么说,那是基于这个世界里并没有儒术这一说。

                  昨晚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夜晚,他睡得并不好,满脑子都是关于这次穿越的各种猜想,既兴奋,又充满了憧憬,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自己中举这件事情。

                  然后他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他的记忆里,古代科举分三场,分别是八股,应用和策问,可自己的这次考试虽然也分了三场,但内容完全不对。

                  第一场是诗词歌赋,考生要作出两首诗词。

                  一首按照考卷给出的题目做出与之对应的诗词,另一首则是自由发挥,内容不限。

                  第二场考的是兵论,即关于带兵打仗和军事谋略方面的题目。

                  这就有些搞笑了。

                  明明考生都是没上过战场的秀才,你却出这样的题目,难道就不知道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吗?

                  第三场的题目则更为奇葩,考的竟然是佛义与许寿长口中的宁法。

                  当时的许三才满脑子问号,完全搞不懂大炎国的这种操作,直到刚才听到了许寿长的解释他才明白。

                  大炎国重武轻文,这种政策在科举考试第二场的兵论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

                  至于第三场,那是因为大炎国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自然而然的也就向身旁的两个大国看齐,他们也分不出佛法与宁法到底哪个好,那就干脆全部都考。

                  所以许三才断定,在这个世界里,儒术并不存在,那些所谓的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乃至于恕忠孝悌都只是一个个简单的词语,分别代表着一个简单的意思,并没有将其发扬光大甚至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完善的思想体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许家兄弟同时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感觉。

                  此刻的许寿长低头沉思,看似平静,实则心痒难耐。

                  许三才的那句话醍醐灌顶,向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却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如何不让他心痒?

                  他抬起头,看向了许三才,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位老父亲的形象如此高大,令人仰止。

                  “以前还觉得父亲愚钝,甚至还暗地里笑他考了几十年举人都没考上,如今才知道他老人家只是韬光养晦,不愿露出锋芒罢了。

                  与父亲相比,我不过是莹莹烛火,却自诩日月,实在是可笑而又愚蠢!”

                  他在心中想着,站起身来,冲着许三才恭敬的行了一个大礼,嘴里说道:

                  “父亲今日令儿子茅塞顿开,只是太过深奥,儿子愚钝,不能窥其一斑,还望父亲指点。”

                  许三才微微颔首,表情甚是欣慰,心里却慌的一批。

                  要知道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他许三才也是托九年义务教育的福,对其了解个大概,若要让他一一细说,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了。

                  于是他摆摆手,故作深沉的说道:

                  “所谓朝悟道,夕死可矣。

                  吾儿今日开悟,为时不晚,只是这儒术博大精深,为父也是穷极一生才略有心得,又岂是一两句话能够讲得清楚。”

                  说完这话,他略作停顿,指头轻扣桌面,似在沉思,半晌之后才接着说道:

                  “你可将为父刚才那十个字分开研究,形成理论,最后再尝试着将其融会贯通,到那时候再来请教,否则我即便是说了,你也不懂!”

                  许寿长连连点头,觉得父亲这话很有道理,自己此刻面对的是一门新的理论,犹如那刚刚学字的稚童,你连每个字都没搞清楚就想做出文章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在这时,许三才那低沉嘶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做学问如烹小鲜,慢火熬制才能入味,今日不妨送你们两句话: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话音落下,许禄山和许寿长两兄弟相顾骇然,只觉得父亲今日的话处处玄机,韵味深长,却又那么的发人深省,最关键的是这语言还那么优美,这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了。

                  毕竟许三才考了几十年举人都没考上,平日里所做的那些诗词乃至于文章,在他们看来,实在是稀松平常,昨日那一首词便让两人颇感震撼,今日又来,完全就是爆头连击!

                  麻了麻了!

                  一时之间,两兄弟又陷入了沉思,在嘴里反复咀嚼着许三才最后两句话,简直是越品越上头。

                  小样!这就麻了?老子这还没放大招呢......许三才得意,云淡风轻的端起茶盏细细品味,心中却早已打定了主意。

                  等许寿长将那十个字研究透彻形成理论,再融会贯通,少说也得小两年,到时候再给他甩个《三字经》之类的,估计又得让对方研究一两年。

                  如此一来,自己那九年义务教育的知识储备简直是绰绰有余。

                  这一刻,他才真正的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穿越者的天生圣体,要忽悠这些古代人,简直是不要不要的,实在是太过轻松。

                  许福荣一直喝水,肚子都给灌饱了,此刻终于逮着了机会,他冲着自己的两个弟弟嫌弃般说道:

                  “爹说的没错,做菜要想入味就得慢火熬制,亏你们还是读书人,连这点道理都不懂。”

                  许禄山和许寿长知道自己这位大哥极会做生意,却就是不喜读书,若是与他争论这些,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所以两人只是相顾苦笑,却也懒得分辨。

                  许福荣见两人沉默不语,顿感满足,心中险些笑出了鹅叫声:

                  “呵呵,读书人是吧?”

                  “还不是被我一句怼的哑口无言了!”

                  这时候他才想起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险些忘了,于是急忙冲着许三才说道:

                  “爹,日前喜猛与我来信,说趁着烈儿这次回乡,让我们一定要给他找一门亲事定下,否则便不允许他再回潼关。”

                  闻言,许三才像是有些惊奇的问道:

                  “许烈这孩子还没娶亲吗?”

                  许福荣一边摇头,一边埋怨说道:

                  “爹,您这么说,儿子我都怀疑您到底记不记得咱老许家有哪些晚辈了。”

                  其实这还真不能怪许三才,这具身体的原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自己的几个儿女,其他的小辈他还真的有些记不清楚了。

                  他昨日在凌波轩听许贵那小子插科打混,说许烈抱了叶凌波,他也只是以为不过是小辈之间的胡闹,根本就不知道许烈还真就是个光棍。

                  此刻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他不由得更加奇怪了,心中暗道:

                  “以许家的排面,要想娶一门媳妇简直易如反掌,况且那小子长的也挺帅,又是一名少年将军,怎么会到这岁数还没成亲?”

                  一念及此,他目光中闪过一丝担忧,迟疑问道:

                  “莫不是许烈这孩子身子有啥毛病?”

                  “这都什么呀?”

                  许福荣忍不住叫了起来:“爹,您这脑子果然与众不同,许烈那孩子身体壮得像头牛,哪有什么毛病!”

                  见到许福荣振振有词,许三才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点头道:

                  “这我就放心了,那孩子看起来精神,若有隐疾,还真是有些遗憾。”

                  一旁的许禄山和许寿长都快憋不住笑出声了,觉得自家老爹这次醒来,不仅性格大变,而且就连脑回路都变得格外清奇了。

                  许禄山觉得这件事情有必要和自己的老父亲说清楚,于是冲着许三才说道:

                  “此前我与寿长也替那孩子在京城物色了几门亲事,可喜猛专门来信反对,叮嘱我们要在临县替烈儿找个寻常人家的姑娘即可,所以这次我和寿长也都是带着任务回来的。”

                  “找个寻常人家的姑娘,为何?”

                  许三才有些疑惑,眯着眼睛问道。

                  “此事说来话长。”

                  许禄山坐回了椅子上,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这才又开口说道:

                  “当今太子以仁义自居,实则暗弱,二皇子与三皇子均有夺嫡之心,乃至朝中诸臣党派林立。

                  喜猛手握兵权,乃军方重臣,所以三方势力均有笼络。

                  这些年二皇子李承庆和三皇子李承祝都曾派人提亲,喜猛均以烈儿军务缠身为由拒绝,实则是不想盲目站队,致我许家于莫测。”

                  听到这里,许三才暗自点头,这种桥段在他上辈子的电视剧里见得多了,不足为奇。

                  身为朝臣,大多时候是身不由己,不站队就意味着身后无人,没有抗风险能力,而且还会被排挤打压,所以有些人索性赌上一把,赌对了前程似锦,赌输了那也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想到这些,他冲着许禄山问道:

                  “你身为户部侍郎,又是站在了哪一边?”

                  许禄山微微叹气道:

                  “昔年我进京入仕,宰相刘元顾及与我许家的情分,于我颇有恩泽。”

                  这句话点到为止,但其意思已然明了。

                  许三才呵呵笑道:

                  “小雅是刘元的儿媳,纵然你想洁身自好,在别人的眼里,你也是刘元一党。”

                  徐禄山点头承认:“相国大人一直拥护太子,所以我也就是一个太子党。”

                  许三才不予评价,却是转头看向了许寿长:

                  “你呢?又是哪一党?”

(https://www.biquya.cc/id164093/766294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