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世家越来越强势的根本原因。
朝廷对此也没有办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朝廷想要人才,只能依赖世家。
寒门中或许有不少人才,可他们连入朝文官的门槛都进不来。
没有名气,没人推荐,一切才能都是空谈。
历史上,刘备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要不是打着汉室宗亲的名头,幽州刺史会鸟他?
关羽张飞会投靠他?
陶谦会把徐州“让”给他?
即便如此,他依然名不正,言不顺!
还是后来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举荐他为豫州牧,他才有了刘豫州这个称呼。
因此,大汉的人才主要靠推荐。
这就大大的局限了人才的出身,给世家提供便利。
听到刘辩提问人才从何而来,
所有人都知道,他想做什么了。
不过,世家们并没有在意,
因为同样的事情先帝也做过,并且毫无悬念的失败了。
先帝刘宏创办鸿都门学,想要培养寒门学子。
可是,
朝廷根本没有那么多教育资源,书籍就是一个大问题。
没有知识的载体,仅凭口传身授很难培养出人才。
加上体制腐化,
鸿都门学很快就成了十常侍这些贪官们敛财的工具。
想不失败都难啊。
“回陛下,人才是培养出来的!”
蔡邕知道自己这么说,肯定会触犯世家的利益,但为了大汉的未来,为了报答陛下的器重,他必须挺身而出。
“臣恳请陛下,重新设立学府,为朝廷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
他九十度鞠躬,态度异常诚恳、坚定!
袁家众人心底冷笑不止,
重新设立学府又能如何,难不成,朝廷真的能够培养出寒门学士?
他们打定主意,
如果陛下问他们要书籍,他们最多拿一些无关紧要的出来敷衍了事,重要的知识,是绝对不会上缴的。
毕竟,那些知识是他们世家立足的根本。
“蔡卿之言,甚和朕的心意!”
刘辩等的,就是蔡邕提出这个建议。
当即道,
“蔡卿,唐卿,朕命你二人重启鸿都门学,改名为帝国学院,向全天下公开招生。”
“不管出身如何,只要通过考核,即可入学,表现优异者免除一切学杂费,伙食费以及住宿费。”
帝国学院!
专门为朝廷培养人才的学院。
看到刘辩准备大干一场的模样,世家们心中冷笑不止。
“陛下啊,送你一句话: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蔡邕和唐瑁二人连忙领命:“臣领旨!”
“陛下,成立学府培养人才,需要准备很多书籍,以及空白书简,这些东西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虽然很希望学府成立,
但蔡邕必须让天子知道,这么做需要面对那些困难。
他希望,陛下能够再强势一次,和上次逼捐一样,逼世家门捐献书籍和学习用品。
因此,
他带头说道,“臣愿将家中所有书籍捐献给帝国学院!”
唐瑁也紧跟着说了同样的话。
他也是读书人,家里的藏书虽然没有世家那么多,三五十本还是有的。
接着,
卢植,曹操等人也纷纷站了出来,表示愿意捐献书籍。
如此一来,袁家,杨家这些大世家就很难受了。
心里暗暗咒骂:蔡邕这个老不死的,居然用这种方式逼他们捐献书籍。
几大世家倒也不落后,纷纷表示愿意捐献书籍。
“诸位公卿的心意,朕领了。”
只见刘辩微微一笑,朝袁逢瞟了一眼,“难得袁卿如此忠心为朝廷,肯将宝贵的书籍捐献出来。”
(https://www.biquya.cc/id163728/354662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