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官如实回答:“大人,北仓压着的是三年陈米,西仓的是三年和四年陈米。这边是新米,那边是去年的。”
“总数多少?”
“一共四万九千石。”
“为何去年的陈米数量不足西北仓的三四年陈米一半?为何陈米积压,而新米却卖出了?”
“这……”看粮官一下就哑巴了。
因为官家征收上的粮食,一部分上交朝廷,一部分地方征用,地方征用的一部分会以官家的名义再卖给米商。而陈米和新米的价格悬殊很大,在豫州这样的地方,普通人家都是选择买陈米为主,极少买新米的。
也就是说,陈米应该销售更快,新米保留更多。
这谷仓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夏商一笑,看向了知府以及他身边的一众官员:“谁来个解释?”
先前还想着这个年轻的大人什么都不懂,没想到只是在谷仓来瞧了一眼,一句话就问到了命门上。
对当官的而言,这些谷子大米什么的本就不值钱,而且数量大,从官家的谷仓中顺一点出去到私家粮仓里屯下来,既不容易被发现也能不花钱地供养一家下人生活。
这本就是一件无伤大雅的事情,在各地都有类似的情况,朝廷更是不会过问。
所以久而久之官员们就养成了从官家谷仓中提粮食的习惯。
只不过豫州情况比较特别,这豫州知府是个老好人,本着自己占便宜不如大家一起占便宜的心境,也就让豫州城内大部分官员都沾了这个光。
没想到贪便宜的官员多了,一家宅子里顺走个百十来石粮食,谷仓里的空缺看上去就大了。
往常没有上差来访,就算有六部官员来了也不会细究追查粮食的库存,所以一直都没人在意。
而且这些官员也都是贪心,看不上陈年旧米,拿就拿较好的新米。
夏商来一看,一眼就看出陈米多,新米少,肯定是有问题的。
夏商一问,没人想过这个年轻的大人能杀个突然袭击,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愣在原地汗流浃背,却硬是没有人能站出来说一个字。
夏商淡淡道:“就眼下这点儿存粮,想要挤压下来一部分用于赈灾,我看是比较悬。”
一听这话,官员们感觉小夏大人似乎没有在粮食问题上深究的意思,都松了一口气,知府赶紧接话:“对对对……大人还是明察秋毫的,谷仓的粮食本来就不多,供给这一州百姓已然是捉襟见肘,若还要腾出一大批来救济灾民,那日后我们豫州本地的百姓就要挨饿了。不过,既然大人已经说了,凡是大华的百姓,咱们做官的都要管,那咱们还是会想尽办法从中抽调一批出来,就算日后咱们勒紧裤腰带也要把眼前的难关给扛过去。”
“从这里抽调一批出来?”夏商反问,“我看怕是难吧。在我进城之前就发现周边村镇的田地已经被灾民给毁了,今年豫州境内的粮食收成堪忧。这冬季过了,来年开春恐怕还会闹一次饥荒。这些粮食本来就不够,所以这里的粮食可不能动。”
“啊?若这谷仓的粮食不能动,那咱们……咱们如何救济灾民?”
“这不难嘛……”夏商笑着说,“这豫州城内也不是只有这里有存粮。我看各位大人一个个面色红润,神清气爽,想来日子也是过得不错,自然是不会缺口粮的。俗话说得好,军民一家亲。现在百姓有难,你们这些当官的自然要作出表示,知府大人,您说对吗?”
(https://www.biquya.cc/id163677/359589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