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我靠赶海暴富了 > 第二百三十章 围海建塘

  “合作?”
  郭红义不明就里。
  “你出技术,我出钱,咱们一起搞海洋养殖怎么样?”程小芸热情相邀。
  他觉得郭红义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我?我可以吗?”
  郭红义忽然迟疑了,怕自己胜任不了。
  “当然可以了!”程小芸给予了他极大的肯定,“放在未来,你可是技术型人才。从当初做水族箱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你不但技术过硬,还非常善于钻研。”
  “你看,我把培育养殖这种难题交给你,你居然都搞定了。咱们一起合作,一起搞养殖,将来把海鲜养殖业做大做强,有钱咱们一起赚!”
  程小芸画的这块大饼实在是太诱人了,郭红义一时之间真的是拒绝不了。
  诱惑他的,并不是赚什么大钱。而是自己居然有机会,能在那么广阔的空间和颇有未来前景的事业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可比在个小店里卖鱼,吸引人多了!
  “好!”
  郭红义鼓足勇气答应了下来。
  “钱不是问题,你既然这么看重我,我就一定会尽我所能,把这件事情办好!”
  于是乎,这个重大的决定,就在清晨的路边早餐摊上谈妥了。
  两个人都是行动派,吃完早餐,就正式着手去办了。
  程小芸去和村主任商量,要在海边建池塘的事项。郭红义则去寻找合适的材料和靠谱的施工队。二人的分工十分明确。
  “建池塘?”
  潘主任听到这三个字,惊讶地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没错。”
  看着程小芸无比确定的眼神,他才知道自己没有听错。
  “海边还能建池塘?我真是闻所未闻!”潘主任还处于震惊中没有缓过来。
  程小芸见怪不怪,耐心地和他解释着,“这在咱们小县城比较少见,可在一些南方的沿海城市都已经形成规模了。其实就和池塘养鱼的道理差不多,只不过就这大海的自然条件,依海而建。”
  经她这么一科普,潘主任才明白了一些。
  “那——”
  他眼珠子一转,面露难色,“那你这么大的阵仗,恐怕会影响村民们吧?”
  程小芸淡淡一笑,心中对他是何想法一目了然。
  “肯定会有一定的影响。”她并没有否认,“所以我会交给村里一笔补偿金。”
  80年代初我国的海洋经济处于刚发展的阶段。海域的归属和规划还没有正式展开。直到1998年后,我国才组建国土资源部,对海域的使用和租赁才开始进行了管理。
  所以程小芸想要在海边建池塘,唯一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村里这关。
  而潘主任听到“补偿金”三个字时,眼睛都亮了!
  “现在只是小范围的试验,如果能成功的话,明年我还想扩大范围,到时候恐怕就要交更多的补偿金了。”
  潘主任这下可算听明白了,看来这不只是一锤子买卖啊。若是程小芸将来发展好了,那扩充的范围越大,补偿金岂不是越多?
  再说了,人家这是好说话,愿意给。就算不给他又能说什么?能做的,只不过是派人去捣捣乱罢了。
  既然程小芸会做人,潘主任也没理由再难为人家。
  “行,只要村民们不反对,我个人是十分支持的!”他开始做起了老好人,“你还不知道吧?上次政府开大会上,咱们村儿可是被领导点名表扬了啊!说咱们‘小岗村’精神学习的不错!”
  当然了,潘主任肯定是将这些政绩都归到了自己的身上。
  “是嘛,那真是恭喜啊!说明领导很重视咱们村儿和您啊!”
  程小芸几句话,潘主任听着特别顺耳,让他美得都快上天了,也免不得回夸了几句。
  “要我说就是许家没福气,像你这么优秀的女同志啊,真是少见!不但长得漂亮,买卖也越做越大。可惜我没儿子啊,不然高低让你嫁到我们家来!”
  程小芸听了忍不住干笑,也不禁庆幸,得亏他家没儿子!
  可嘴上却不免客套,“瞧您说的,哪能什么福气都让我占了呢?”
  “哈哈哈哈——”
  潘主任爽朗的笑声在屋外都能听见。
  虽然不知道程小芸这话说得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听着是真顺耳啊!
  程小芸靠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谈妥了,郭红义也找好了施工的队伍。两个人还踩好了点,选到了一处适合建池塘的地方。
  背靠着岩礁,建立在低潮的地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之所以二人都看中了这个地方,一是因为岩礁提供给了海参和鲍鱼非常好的生长场所,让他们有地方可以附着栖息。二是建在低潮位置,更方便施工队的建设。
  为免夜长梦多,施工队第二天就入场了。
  一是怕天气变冷,施工队的进度就会减慢。二是怕太晚完工,水温太凉也不利于新播下去的海鲜苗生长。
  于是永兴村一下子可热闹起来了。
  一边是施工队在海边建着池塘,一边是木匠在岸上造着两条新船。
  两边还都是程小芸的“产业”!
  “小芸啊,你那边又在忙什么呢?”木匠赵叔见她这几日来回两头跑,忙得不可开交,便忍不住问她。
  “赵叔,我打算在海边围个养殖用的池塘。除了捕捞之外,还想养一些卖得上价钱的海鲜!”程小芸将自己的打算和他说了。
  “不错,你们年轻人真是有头脑啊!”赵叔忍不住捋着胡子称赞。
  “说到养殖啊,我之前给一个渔民修过船,他就喜欢搞这些,我看他对这方面也很精通。”
  程小芸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好消息,“那您还能联系到他吗?我们这儿正缺懂行的师傅呢!”
  “我回头给你问问。”赵叔应承了下来。
  这次造船可比上次顺利多了。
  赵叔拿着墨斗,在木板上弹上了印记,按着墨迹用锯一点点锯着。
  孔武也经常带人在捕捞之余来给搭把手,所以这次的进度比上次快多了。
  再加上秋高气爽,不像上次赶上了台风暴雨的侵袭,船板用胶拼接好后,几天就干了。
  程小芸在永宁村一下子同时开展了两项业务,有人佩服,自然也有人眼红了!

(https://www.biquya.cc/id162942/3650625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