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焉和闻长宁闹出的风波不小,毕竟两个管家小姐因为争一个头冠打起来,怎么说都不好听。
珍宝阁的人被闻家人封了口,外面倒是没有传什么闲话,可府里嘴碎的下人背地里却有了不少编排的话。
只是呐,这话多是冲着闻焉去的。
也不是说下人们多讨厌她,但谁叫她不受宠呢。
下面伺候人的,最会看眼色,也最势力。
那日夫人回正院时,一左一右站着的是二小姐和五小姐,不少人都看见了。
这里面的亲疏远近,谁不明白。
所以看碟下菜,私底下的那些话也就冲着闻焉去了。
这些摆不上台面的东西,闻焉约摸听过两耳朵,但并不放在心上。
上辈子比恨她的那人那么多,指着她鼻子骂的都有,实在不值得分出心神去关注。
比起这个……
闻焉端着茶碗喝了一口抬头看了看天,道:
“天气不错,今日出去逛逛。”
在她身后伺候着的晴云闻焉,迟疑片刻乖乖应道:“是。”
闻焉这个决定来得突然,索性她行事随性,没那么多过场,连衣裳都没换只让晴云回屋拿了些银子两人就出门了。
闻府建在文昌巷中,这条巷子大半都被闻家的宅邸给占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有功名的读书人在住。
但一开始,闻府是没有那么大的,是后来闻家有钱了,把附近相邻的宅院都买下打通修葺,才成了今日的规模。
由于这个原因,文昌巷比城中其他地方安静得很多,四周也没有来来往往的闲人。
只有出了巷口,汇入外面的街市才能感受到这座城的鲜活生动。
闻焉虽鲜少出门,对闻家四周的情况却很清楚。
不过今日,似乎有些不同……
闻焉脚下一顿,回头扫了一眼闻府的大门旁围墙后冒出头的树冠。
闻家是官宦,门槛高,围墙也高,那冒出头的树自然也高。
那树有别于其他,四季常青枝繁叶茂,一眼看去亭亭如华盖,遮住了树后大半房顶。
“三小姐怎么了?”
晴云莫名向着她看的方向看了一眼,却什么也没看见。
闻焉收回目光,淡淡道:
“有耗子。”
“耗子?”
闻焉没多说什么,笑了笑道:
“走吧。”
说罢率先大步往前离开了。
“三小姐等等奴婢。”
晴云还在想闻焉方才的话,一晃神的功夫闻焉已经走出了老远,她赶忙把耗子的事抛诸脑后,小跑着追上她。
文昌巷外就有着西江城最热闹的街市。
西江城自从码头修好以后就成了各地商船必停之地。
商船停得多了,往城里去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原本穷酸得快要饿死的西江城百姓,便这么跟着商船的人打交道,慢慢成了今日这样。
不仅整座城扩大了一倍不止,连街道都多修出了好几条。
而文昌巷外的这条街便是新修的。
这条街市街道宽阔,路面平坦,能同时供三辆马车并行。
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两侧旌旗飘飘,商铺林立,空地上还有各式小摊。
喧闹的人声如涨潮的江水般扑面而来。
晴云老老实实站在闻焉身侧,可那一双眼睛控制不住地东瞧瞧西看看。
许久没出来,街上好似又多了许多她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
“夫人小姐,求求你,给两个钱,让孩子吃口饱饭吧。”
“好心的小姐,发发善心吧。”
几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不知打哪儿冒出来,将刚从银楼里出来的一对母女围得严严实实。
大约是那几个叫花子太瘦了,瘦到碰一下身体就要散架。
也可能是他们中,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就是年岁不大的小娃娃。
那对母女身边的下人怕闹出人命,不敢下死手去赶人。却让那几个叫花子越发得寸进尺,把几人逼得又退回银楼中。
晴云看着喃喃道:
“这就是那些流民吗?”
西江城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吃不饱饭的人了,便是讨饭的,也是个个挺圆了肚子。
闻焉安静地看着这一幕,眼中无波无澜。
良久,像是有人去叫了巡逻的差役来才解了那对母女的困。
差役一来明显认出了几人,暴喝一声直接上手把那几个叫花子给抓起来了:
“又是你们几个偷跑出来?”
叫花子见差役来了,立即缩着脖子不说话了。
差役气得不轻:
“给你们安排的活儿不做,整日就想着吃现成的,你们再这样,西江城就留不得你们了。”
晴云听那差役的话后有些讶然,不止她有这两日才到西江城的,也不明白其中原委向旁人询问。
然后经人解释他们才明白,原来因为西江城涌入的流民过多,引发了骚乱。
为了安定民心解决流民带来的麻烦,知府大人把所有流民迁到城外,再组织他们以劳换粮换钱,把人分成好几批。
有的在码头那边干活,有的在城外修建临时住所,还有的从城中商户中领了些活
流民根据能力大小,采取自愿分配劳作。
可谓是方方面面都照顾周到了。
但有些人,也不知道是懒骨头作祟,还是一路颠沛流离磨灭了骨气,所以总是变着法的跑进城里,掌心向上朝人要钱。
譬如这几个。
差役们押着流民离开了,四周围观的人慢慢散了。
晴云说:“三小姐,大人真是个好官。”
流民四散对许多地方来说都是负担,那些州府为了本地百姓着想一般不会收留流民。
可闻父收留了,同时也没有给本地百姓带来负累。
他愿意费心费力做这件事,便十分难能可贵。
闻焉认同这点,嘴角噙着笑意道:
“他的确是个好官。”
(https://www.biquya.cc/id162805/5679314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