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绝
大青末年,社会动乱,烽烟四起,始祖人王崛起,逐青而建大人。作为前朝“余孽”,残余的大青势力几乎被剿灭殆尽。青人走投无路,一小撮历尽千难万险翻越栖霞岭到达了这极荒之地。
这里是被中州遗忘的地方,也是离文明最远的地方。他们是第一批到达这里的开化人。
面对肆意穿行的猛兽和茹毛饮血的野人,青人的处境曾无比艰难,然而经过置之死地的卓绝奋斗,一百多年过去了,他们驯化野兽,教化野人,克服无数困难,终是繁衍生息了下来。
青人自知没有实力再回到岭内,经受过家破人亡的颠沛流离,他们也不想再回去。随着知情长者的离世,当权者便有意抹掉过往,荒原人渐渐淡忘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只剩下坊间的只言片语。
在青人的刻意引导下,荒原人从未有人踏入岭内半步,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乐业”。慢慢的,栖霞古道变得只存在于民间轶史,口口相传中,无人通衢。除了有意的人为原因,天公也成人之美。气候变幻,栖霞山云蒸雾绕,山谷中瘴气累年沉积,加上山中的山戎人对荒原人猎杀成性,想要从荒原进入岭内更是无法通行。
起初,几代人王曾组织过兵马进入过栖霞古道,但瘴气甚厉,毒物丛生,损失惨重,一连几次都无功而返。屡次失败后,大人为了永绝后患,一了百了,便将领路的青人以及抓到的前青余众,统统押至山中处死,留下了湔冥幽境的累累白骨。尸体腐烂,恶臭盈天,夹杂百病,使得山中瘴气更甚。“入栖霞不复生归”的谶言更是从此传开,令人谈之色变。
为了掩盖自己犯下的滔天罪恶,大人严令各类人员进山,各种书卷里更是将这里记载成万恶之地,利用恐惧彻底抹去了前青的痕迹。
一边是隐藏行迹,人间蒸发,一边是掩盖事实,闭口不提,于是栖霞岭便成为了世人眼中的生死禁地。
然而,随着中州战乱加剧,民不聊生,近年来,冒险进入栖霞古道的难民逐渐增多。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还有去处,谁也不会选择这里。
湔冥幽境瘴气萦绕,大部分人便葬身在这里。
如果有幸抵得过瘴气,过了幽境,便抵达了清泠溪。溪边草木不生,水流静缓,毒蛇血蛭游于其中,传言毒蛇血蛭都为蛆虫所化,皆为剧毒。两岸常蹲守熊罴巨兽,待猎物前进无路或中毒身亡时分食其肉。最早溪上有简易木桥一座,原为山戎人所搭,山戎人出山效力安渝后没人打理维护,早已坍塌,破落不堪。能过这里的人少之又少了,不光需要勇气,还需要运气。
溪后前行是一座峡谷,壁立千仞,多赭赫,无草木。遍布陨铁,蝮蛇蛛蝎镂空山石缝隙,蝙蝠朋飞。谷底无光,手不见指,不辨西东,是为熊山。峡谷尽,有小口,仅一人可过。熊山之穴,夏启而冬闭。
过小口,树高林密,沟壑纵横,荆棘丛生,有毒者众,是为莽浮林。此四者,能过者寡之又寡。
有零星侥幸得存者,便到了荒人之地。为栖霞岭所隔,这里的人难知外面的情况,这里的情况也不为外人所知。伴着荒原的与世隔绝,这片不毛之地逐渐被遗弃,连文献上都懒得写上几笔。
一百多年前,大人把青人赶到了这里,可笑的是,一百年后,自己的王室子孙也会沦落到这里……
将来常常掌握在旧文明的边缘。
青人来到这荒原,站稳脚跟以后,逐渐取得了这里的话语权,这无形中给了这些败军之将和前朝遗老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新的发挥空间。
面对黄金平原的失败和眼前恶劣的环境,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改变观念,摒弃了族群意识,鼓励族人与荒人结姻,繁衍后代。同时将关内先进的农耕技术教给荒人,成就了这极荒之地游牧与农耕并存的繁荣。青人还带来了先进的冶造技术,大大改善了荒人捕猎、抵御野兽和其他部落的处境。
大青似亡未亡,剩一丝气息得以在这里得以延续。
除了生产技术,青人也慢慢地几乎把中州社会的整个运行模式搬了过来。整个荒原未成一统,但由于青的教化和百年的交流融合,他们的语言已和黄金平原相同,武器装备也十分接近。站稳脚跟的青人逐渐重蹈覆辙,开始既利用荒人,又开始推崇血统论,内心充满矛盾,他们给那些联姻后代起了一个名字:摇民,充斥着对下层贱民的傲慢和偏见。
飘摇之民,一个习惯于被轻视的群体。
在岭内大人招揽选拔人才的地方叫做“讲习堂”,在这里这个地方叫做“演武轩”。无数年轻荒人经过层层选拔进入这里,虽然不会形成阶层的跃迁,但至少对生活会有肉眼可见的改变。
作为底层被统治的人民,并不会意识到自身的努力在固有的模式下是多么渺茫和卑微,他们只是努力到无能为力,梦想着完成跃升和蜕变。
(https://www.biquya.cc/id162675/1101643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