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宁远伯府热热闹闹的时候,今日的朝堂上也是格外热闹。
董文川肿着一张脸,苦哈哈的走入宫中,为了效果更好,他一点伤药都没用,又特特地熬上了一晚,就等着早朝时好好告上一状。
神色匆匆的官员从他身边经过,按照礼仪打了声招呼,刚走了几步,又退了回来,惊诧地问道:“董大人,您这……这……”
望着那红紫交加,比往日大了许多的脑袋,这名官员甚至一时找不到合适且不失礼的形容词。
“哎……”董文川长长地叹息一声,哭丧着脸,无奈地摇摇头,却不肯多说。
就在此时,一位蓄着灰白美髯的老人,眯着眼睛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他一会儿,瞧着董文川如丑角一般的滑稽模样,他冷哼一声,甩袖往前走去。
这人正是那位住在董府对面的丁御史。
昨日董府动静闹得不小,派人盯着董府的丁御史自然得了消息,甚至为了细节不出错,还连夜去寻了在场的当事人,那位风怀远风县令,务必不能告错了。
这位丁御史也算的是一位奇人,派了府里的下人轮班守在三品及以上官员的府邸外,守的光明正大,还专门挑明了告诉府里的主人。
董文川望着丁御史略微佝偻的身姿,被这一声哼的莫名其妙,恍然想起丁御史派人盯着自家府邸的事,心里瞬间一咯噔,转念一想到自己被打的脸,又放下心来。
他可是苦主,这丁御史再是个奇葩,也不能告自己这个苦主吧……
这般一想,董文川安下心来,继续苦着脸往殿上走……
大魏与前朝不同,自建朝起,太祖便定下规矩,特命翰林院编修一同上朝,如实记录早朝君臣所言之事。
翰林院编修主要负责修撰国史,实录以及起草诏书,非进士一甲而不得授,上朝时不得出声,只管记录。
太祖认为,前史利于后世之鉴,往昔各朝之事,大同小异,今朝实录时记,对比鉴之,方能及时修正,以保大魏盛世永存。
今日随朝实录的正是翰林院编修王靖风。
他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身前放着大约三尺长的小桌案,上头放着笔墨纸砚。
望着一个个走入大殿在自己位置上站定的大人们,他悄悄地翻了一个白眼,心中大叹无趣。
正闲的发慌之时,瞧着最后走进来的人,他眼睛忽然一亮,暗道:今日恐怕有乐子看了。
时辰一到,鸣梢三声后,众臣跪迎。
身着明黄色龙袍的天子在上头的龙椅上端正坐下,身边立着大太监吴安德。
永庆帝目光犀利的朝下头扫了一圈,视线落在董文川身上时,停了一下,虽神色不变,但伺候了多少年的吴安德立马感受到了天子陡然升起的怒意。
他心里哀嚎,这位董大人要出什么幺蛾子,不晓得龙椅上的这位近些年来愈发的难伺候了?
吴安德睃了一眼角落里已经低头提笔的王靖风,见那笔杆晃动,心里更是犯愁。
许是到了年纪,永庆帝抓着权利不放的同时,格外看重自己的名声,想要在史书上留下个贤名。
偏这几年,天灾人祸连趟的往外冒,永庆帝最担心的便是有人会将这些和天子不贤明扯到一块,到时后有那不长眼的该让他下什么罪己诏,已评天怒。
(https://www.biquya.cc/id162270/3681694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