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气运太子,开创大明盛世 > 第722章

如此作为的效果,其实并不好。

吴伯宗少年得志,颇有些恃才傲物。朱元璋让做翰林典籍,吟诗作赋,他干得相当不赖。但是,朱元璋想提拔他,让他做太常司丞,干些实务,他就不乐意了,坚决不奉旨。好吧,不做太常寺丞就不做太常寺丞吧,朱元璋改让他做国子司业,也就是做最高学府的副校长,够清贵吧?结果,吴伯宗还是不愿意离开朝廷中枢,再次推辞。

朱元璋大怒,直接将吴伯宗贬金县教谕。后来,吴伯宗好不容易清醒了些,官场沉浮,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吧。结果,又扯进他兄弟举荐不实的案子里,降为检讨。此后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假如,吴伯宗当初就得到他应该得的榜眼,想必也就没后来那么骄傲了,不会仕途如此不顺。

郭翀更惨,因为相貌丑陋,被夺了状元,大受打击。仅仅做了个“吏部主事”的官职,就淹没在历史中了。

朱标既然知道这段历史,当然要有所劝谏。

当然了,朱标维护郭翀、吴伯宗的名次,也不仅仅是为了郭翀、吴伯宗的前途着想。到了他这个身份地位,主要考虑的是,不是某个人的前途,而是一件事对整个大明帝国的影响。

朱元璋也是如此。

所以,今天朱元璋,直接将朝廷内部,关于郭翀、吴伯宗二人名次争执之事,在奉天殿内说出。

朱元璋道:“确实,你应该感谢太子。论才学,你的卷子,的确应该名列第一。但是,无论是左相李善长,还是右相胡惟庸,甚至是这场科举的主考官宋濂,都劝咱让年少英俊的吴伯宗做这个状元郎。至于你郭翀么……给个二甲第四名也就罢了。郭翀,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臣知道。”郭翀道:“微臣这个状元郎,代表着国家的脸面。如果,朝廷因为微臣貌丑,对微臣的名次进下调,其实也是……理所应当。”

“但是,太子却为你说了话。你知道为什么吗?”

“微臣不知!”

“标儿,说给他听。你将朝廷的考虑,说给天下人听。”

“是。”

朱标从朱元璋旁边的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朗声道:“朝廷取士,一来,是为国选才。二来,是公平取士。如果纯从选才的角度考虑,我大明原来实行察举制,似乎也无不可。毕竟,实行察举制的我大明,驱逐了鞑虏,恢复了华夏,再造了天下太平。同样地,如果单纯从选才的角度考虑,科举最应该考的就是策论,而不是什么三科取士。如果单纯从选才的角度考虑,朝廷也不必分什么南北榜,直接一榜即可。所以,朝廷科举,最主要其实就是三件事!”

郭翀道:“敢问太子,是哪三件事?”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科举形式要公平,三科取士,让寒门学子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科举过程要公平,分为南北榜。最后的殿试,朝廷更要坚守公平的原则!总而言之,朝廷要尽可能让我大明子民,无论高矮胖瘦,无论相貌美丑,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都感受到公平,都面临同一个标准的选拔!选拔上了,从小的方面来说,就能进入仕途,获得个人的富贵。从大的方面来说,能够一展抱负,为国效力,甚至青史留名!”

顿了顿,朱标缓缓向郭翀,乃至于众多进士看来,道:“你们说,状元郎郭翀,  貌丑否?”

“丑!”

毕竟,学校里的教谕,都不准郭翀入学。说他不丑,完全是昧了良心。

“你们以为,如此貌丑之人为我大明状元,是有失我大明尊严呢?还是更能说明,我大明唯才是举?”

“唯才是举!”

“最后,你们以为,这场科举公平否?”

“公平!”

进士们齐声答应,声震殿瓦!

不知多少人声音有些哽咽,不知多少人眼圈有些泛红!

必须说明的是,如果朱标这话,是对那些察举制官员说的,可能他们心中没多少触动。毕竟这些人要想在家乡脱颖而出,肯定非富即贵。他们本身,是“不公平”的受益者。

但是,朱标这话对科举制官员说的,那就完全不同了!

他们是“公平”的受益者!

若不是朝廷开了科举,他们怎么可能,站在这里?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对他们来说,就是最高的理想,就是最大的天理!

现在,朝廷以贫寒貌丑且才高的郭翀,谁能说这场科举不公平?谁能说大明朝廷,不是存在着朗朗青天?

事实上,这也正是朱标的目的!

的确,“察举制”和“科举制”,目前看来,对朝廷来说差不多。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后可未必。

公平!

让公平的信念,扎根在这些大明进士的心中!

这些进士们逐渐升官,公平的理念,将逐渐扎根在朝堂上的官员的心中。

这些进士们教化子民,公平的理念,再慢慢逐渐扎根于天下子民的心中。

诚然,这种信念的灌输,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是,这不正说明,朝廷应该从一件件事上潜移默化吗?

想想吧,当大明子民为农时,种好田地即可,不受贪官污吏之勒索。当大明子民做工时,以技艺和劳力获取收入,不受不合理之盘剥。当大明子民经商时,货通天下,在朝廷律法范围外不受任何巧取豪夺。当大明子民为官时,以能力和政绩说话,能者上庸者下。

这样的国度,岂是察举制官员为主体的朝廷,能办到的?这样的国度,天下谁不想投奔?天下各国的人才,谁不艳羡?

天下,又何人能敌?

(https://www.biquya.cc/id162031/3702066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