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脑波控制方式是以之前的数据延伸出来的一种控制方式,使用脑波发送控制指令的同时使用五官来接收控制台提供的信息。这种方式对于大脑的压力会比较小,相比之下能够更长时间的使用,而且由于关键性操作还可以手工来进行,所以不会出现一个念头想不开,还没反应过来船就把逃生舱弹出去的情况。关键性操作全部都需要手动确认。
进行了几分钟适应操作之后,文海所在的逃生舱被研究员塞进了一条护卫舰里面。一条专门设计用来进行这方面实验的护卫舰,估计是这几天设计的,从舰船结构来看性能还可以,不过性价比很低。考虑到纯实验型产物,这个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在护卫舰里面文海还是打开了逃生舱舱门,看了一眼护卫舰的情况,立马就翻了个白眼将舱门关起来了。
这护卫舰原本被标注为生活区的一小块地方,现在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离开逃生舱的话,走在这片区域里将会寸步难行,走一步绊一个跟头都是小事。
“准备好了,可以出站。”
两分钟之后,管制人员将文海的这条护卫舰从出口弹射了出去。
虽然只是凑凑合合拼凑出来的实验用船只,但是操控性还真不错,反应速度非常快,比文海以前操控的几艘船速度都快不少,可能是生活区里那堆乱七八糟的装置的功能吧。
启动跃迁引擎,文海很快到达了附近的一个小实验区。不是临时布置的,而是存在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区,专门为了进行一些舰船性能测试或者控制系统测试而建造的小实验区。
在复杂环境下飞行,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测试方式。不过显然这里的环境物体并不是很多,所以对于文海来说实际上没啥关系,测试路线从头跑到尾,并没有什么延迟也没有什么压力。
“这种测试方式根本不行啊,完全没有任何压力。”对此,文海将这个情况反馈给了研究人员。毕竟文海也使用过这套系统不少次的了,所以使用起来自然非常适应了的。不过压力测试的话,以前的压力测试也不过是使用模拟器直接输入大量的目标参数来造成压力的,实际情况很少能够有如此多数据的情况“也许我们应该直接去小行星带进行测试,让后勤船只跟着就好了。反正也撞不烂,虽然这艘船的护盾系统稍微差劲了点吧。”
毕竟是为了采集数据的,所以防御上并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部分,再加上这船压根没有武器系统,所以进入小行星带的话实际上有点够呛。有武器的话,至少还能击毁一点威胁比较大的小行星。
“好吧,我们调一艘巡洋舰过来,等会。”顺手的,通话对面给了文海一个坐标,让文海先过去等巡洋舰过来。而到这里的时候不但文海要进入小行星带,其他人也都逐渐过来准备一起进入小行星带。想来也对,一起进去的话,不用让巡洋舰多跑几次,这样方便一些。
“二十分钟,稍微休息一下。”
调度工作比想象中慢点,等巡洋舰过来之后已经是等了好久的了。
学院附近的小行星带里已经没什么东西了,只有很多没有太多意义的小型陨石,大型的基本都被打碎了,为了安全起见。毕竟作为一个已经被开发了许久的星系,最容易获得的太空资源区,自然已经被开采的差不多了,现在就算是采矿船钻进去转悠,也不过是找到一些零零散散的小矿石而已,对于大规模开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也就一些没什么钱的个体户还会钻进去找找矿石,然后卖掉赚钱。
不过这些个小矿石的数据量就很大了,毕竟数量摆在那,所以压力不小。另外,这个护卫舰在制作的时候也直接装备上了某种比较好的探测系统,所以反馈回来的数据量相当恐怖。
不过由于控制系统采用半脑波控制的缘故,这部分数据量并不是由大脑直接承受的,而是由舰船控制系统来承受的,不得不说这船的控制系统计算能力相当强悍。
由于舰载系统已经将周围的情况分析出来了,所以控制起来无非就是多发出几个舰船姿态指令而已,对于文海来说并没有什么压力。毕竟对于脑波控制系统来说,真正的压力在于被输入的大量数据,那才是最累的。
规避并没有任何的难度,连续一个小时的小行星带飞行之后,这项实验才结束。四条实验用护卫舰没有一条被陨石明显的撞到,护盾始终保持在一个很安全的阀值,后面跟着的巡洋舰反而是比较不轻松的一员。毕竟在规避的时候还是护卫舰更方便,这条除了无人机之外什么都没带的船自然只能硬抗了。无人机也只是侦查无人机,用于探测情况的补充手段,并没有什么攻击能力。
从始至终巡洋舰都没有给四条护卫舰进行过护盾能量传输,基本全用来补充自己的护盾了……
复杂环境下测试完成,数据同步发回去进行分析了,下面的实验就是让文海最蛋疼的续航能力测试了。续航能力测试可蛋疼了,连续六个小时的连续测试。当然了,前面的时间基本也能算是测试时间的。
续航状态,要做的就是在好几个地方来回下指令跃迁,然后偶尔执行以下别的指令,比如在某个地方巡航一段时间,又或者钻进小行星带又转一圈,反正已经转过一次不会有事情了,只要不太深入不会有别的问题的。
当然了,这种相对无聊的实验,除了会导致人员精神不集中外,还会让人肚子饿。船上可没有携带什么补给品,也就一两瓶水可以喝而已。
操控的准确性并没有下降,也许需要超长时间的驾驶才能够让驾驶的准确性下降?顺带还需要饿一段时间或者脱水一段时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也不会是研究室愿意做到的。毕竟这种极端状态下,脑波控制的表现已经比控制台直接操纵要准确很多了。
(https://www.biquya.cc/id161694/5679288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