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 > 第735章编撰洪武大典

  对于神话故事,朱元璋多多少少还是听过些的,但从未重视过。
  “孙儿此次前往东瀛见了许多新场面,对神话体系这方面也有了新的理解。”
  “东瀛能做到万世一系是有原因的。”
  “幕府将军虽然握着兵权,但很难撼动天皇的位置,即便是足利义满也只能看着天皇叹气,想要篡位实在是太难了。”
  “孙儿就在想,天皇是如何能做到这种地步的。”
  “这么多年,幕府将军倒是换了不少,但天皇却从未变过,一直是有一代人传承。”
  “孙儿思考了好多天后才想通,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幕府根本没有能力掀翻天皇的统治,”
  朱元璋听到这,顿时也来了兴趣,急忙催促道:
  “大孙,继续说下去。”
  “这幕府有兵权,为何推翻不了天皇呢?”
  “难道说和神话体系有关?”
  朱雄英还未明说,朱元璋便已经猜到了个大概。
  但其中的联系,朱元璋还是有些看不透。
  “皇爷爷说的对,正是因为神话体系。”
  “东瀛百姓人人都有同一个信仰,那便是天皇。”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整个东瀛从上到下,从贵族到乞丐,全都只认天皇。”
  “幕府将军虽说手里握有兵权,但难以获得正统之名,简而言之,也就是获得不了民心。”
  “即便是杀掉天皇,他们也很难取而代之,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朱雄英说道。
  朱元璋点点头,随后说道:
  “这说来确实奇怪,但这条路在大明肯定走不通。”
  “咱对东瀛的了解虽说不得,但也知道东瀛的情况和大明完全不同。”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东瀛并不能算做是大一统王朝,毕竟他们手底下全是诸侯国。”
  “幕府将军之所以撼动不了天皇的位置,大孙你说的确实是一方面,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幕府将军手中的权力太过分散。”
  朱雄英听后只觉得脊背发凉。
  老爷子果然厉害。
  从未去过东瀛,却对东瀛的情况如此了如指掌,能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朱雄英夸赞道:
  “皇爷爷真是厉害。”
  “孙儿并不是想照搬东瀛的制度,而是发现神话体系对民心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孙儿对此感受颇深。”
  “如今大明内部稳定,向外扩张已是不可避免。”
  “但想彻底征服一个国家,就必须要先征服他的文化。”
  “这个时候神话体系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只要宣扬他们的神和我们中原的神是同一个体系,那么这些海外的百姓自然会对大明心悦诚服。”
  朱元璋有些疑惑的问道:
  “难道神话体系对他们的影响当真这么大?”
  “当真。”
  朱雄英笃定道。
  “皇爷爷,想要提升大明的影响力,就必须要提升大明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这个事万万不可忽视,有时候文化入侵比举兵入侵更为可怕。”
  “举兵入侵,无非是占领了城池而已,最多只能维持十年二十年,用不了多久百姓便会起义将其推翻,这样的统治根本难以稳定。”
  “文化入侵可就不同了,只要文化入侵的够深,即便是不出兵,也能轻松拿下。”
  “孙儿目前便打算修订一本集中原王朝文化之核心的书籍。”
  “名为,洪武大典。”
  朱元璋有些诧异,嘴上忍不住的跟着嘀咕了两句。
  “洪武大典?”
  “不错,正是洪武大典。”
  “不仅是大明国内的文化,就连海外的文化孙儿也打算涉猎其中,此次下西洋正好收罗一番海外的文化,以便于编撰时使用。”
  朱雄英这个想法的起源正是永乐大典。
  只不过,朱雄英想在永乐大典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洪武大典,将不会完结,会在之后的过程中一直不断更新,囊括各种各样的知识。
  朱元璋心里十分感动。
  他知道,大孙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名声。
  洪武大典。
  从名字上便能看出来,大孙这又是要抬高自己的地位。
  “大孙,你的意思咱都懂。”
  “只是这个事,不用在硬按到咱头上去了。”
  “咱已经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对名声这些东西早不在乎了。”
  “倒是你,还年轻,日子还多着呢。”
  不要小看洪武大典的影响力。
  一旦编成,那绝对是绝无仅有。
  洪武大典的编撰绝不容易,光翻译翻译海外文献便要费去大量精力。
  真要类比的话,那只能相当于是泰山封禅了。
  这份名声,朱元璋更想让给大孙。
  “皇爷爷,你不必推脱。”
  “只要孙儿活着,这书就永不完结,孙儿活一天,就编一天,到时候孙儿的名字也会记载到历史当中。”
  “现在还正是洪武年间,不用洪武大典做名字,还能用什么呢?”
  “皇爷爷,此事就听孙儿的吧。”
  话说到这份上,朱元璋也没了办法只还点头同意。
  此事第二天便在早朝公布,毕竟洪武大典的编撰需要大量官员的配合。
  翰林院终于有事可做了。
  历史上,永乐大典是由解缙编撰的。
  但如今的解缙已经跟随黄子橙前往到了占城。
  把解缙召回来编撰洪武大典,有些不太现实。
  思考再三后,朱雄英还是绝对将此事交给刘三吾。
  在文人当中,刘三吾绝对算的上是佼佼者。
  即便是现在年事已高,但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编撰洪武大典应该是不成问题。
  刘三吾一生痴迷学问,毕生的抱负都凝结在其中。
  洪武大典,他绝对会有兴趣。
  果不其然,收到消息后的刘三吾痛哭流涕,连连下跪谢恩。
  “臣鞠躬尽瘁!”
  “洪武大典之事,臣一定会办好!!”
  临了能接下这个大任务,也算是对自己的慰藉。
  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
  若是顺利修成,到时候刘三吾这个名字在大明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哪怕是死,也要硬着头皮把洪武大典编的差不多了再死。

(https://www.biquya.cc/id161354/3740272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