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个农官是女子,他们除惊讶外,倒没其他什么特别情绪。
不说姜梨花是圣上亲封。
圣上首肯特意钦点为官的人,是女子又如何。
哪怕是条狗,他们都会跪着喊‘圣兽保佑’。
古代皇权的公信力可不是盖的,皇帝的金口玉言也并非说说而已。
更别说姜梨花的确有这个能力。
再说他们现在的利益跟姜梨花连在一起。
姜梨花能当官,他们也有鸡犬升天之感,自是高兴了。
当然,有高兴的,也有不高兴的。
陈族长猛的薅住儿媳妇的手腕,双目圆瞪,气息骤急。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儿媳妇被拽得手腕生疼,龇牙咧嘴想抽回手。
可看着公爹此刻双目赤红,面目狰狞的模样,只能暂且忍下。
“姜梨花得圣上赐官……”
“不可能……咳咳咳咳……”陈族长喊完一句,便捂着胸口弯腰直咳起来。
儿媳妇忙上前搀扶,“爹,您没事吧?”
陈族长咳得上气不接下气,却依然死死攥着拳头,嘶喊,“不,咳咳,不可……咳咳咳咳能咳咳……”
“哎呀爹,你别激动,我扶你回屋歇去。”
谁知陈族长却猛的甩开她的手。
也不知道老爷子突然哪来那么大劲,儿媳妇直接被甩倒在地上。
她哎哟哎哟的捂着腿扭头,却见老爷子早跌跌撞撞跑出去了。
陈族长刚跑到院外,就见门口快步走过三人。
只听她们边走边说,“快点快点。”
“哎哟慢点,既是流水席,啥时候过去都有得吃。”
“哎呀,现在全村人都沾喜气去了,你晚了都钻不进去。”
“我还想看看宫里来的公公长啥样,听说是皇帝陛下跟前的红人呢。”
“嗨,你白日做梦呢,人这样的大贵人哪会让你瞧见,除非让姜梨花带你去。”
陈族长听着她们由近及远的话,愣愣的站在门口。
看着门外跑过一批又一批的人。
直到村里开始响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才勉强醒过神来,接着目光一凝,死死盯着姜梨花家所在方位,直直往后倒。
像陈族长这般大受打击的,还有与他一派的陈族人。
算算日子府试放榜的日子早过了。
可他们却迟迟没收到陈文星是否考中的消息。
偏便每天还要看着村里村外如火如荼的种蘑菇。
他们的心日日备受煎熬,唯一能作自我安慰的,就是等陈文星考中后,就轮到他们昂首挺胸了。
谁知陈文星中秀才的消息迟迟不到,反而是姜梨花被封官的消息传来。
初听的人,下意识都会喊一句:“不可能!”
可一人这么说可能假,二人也能不信。
但所有人都这么说,便由不得他们不信了。
尤其这些人还说得有榜有眼。
甚至还得到一个新消息,
原来之前总来村里找姜梨花,以为是哪家铺子掌柜的人。
原来竟是县太爷。
想想那位之前的作为,一个个都忍不住倒吸了口凉气。
县太爷竟然亲自帮姜梨花种田!
如今县太爷就在村里,还在帮姜梨花张罗朝廷钦差落脚的琐事。
再想想连皇帝也下旨给姜梨花一个乡野村妇封官。
还不是随便给的封号和虚衔,而是官衔正职。
甚至一下子就跨过九品,直升八品。
姜梨花何德何能!
最不愿意接受这个消息的,要属陈三家了。
姜梨花被封官,听起来比姜梨花赚到万贯家财还要难受几百倍。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女子怎么能为官,不可能啊!”陈老二失魂落魄喃喃。
陈老大抓着头发,苦着脸,“完了,完了,姜梨花当官了,会不会来找我们算账?”
陈大媳妇站在堂屋门口,隔着院子都能听到响亮的鞭炮声。
她满眼都是不甘和癫狂,“不可能,凭什么,她凭什么!”
陈老头也没心思劈柴了,愣愣的坐在木墩上,听外面的鞭炮声。
才一个月的时间,他肉眼可见又老了许多,头发都快全白了,脸上满是沧桑的沟壑,整个人的精气神也极差,腰背佝偻,瘦成一把骨头,像随时都能倒下。
只有陈婆子,愣神后就大喊大叫的跑出去,然后跟外面阴阳她的人吵起来。
直到听说陈族长又病倒,一家子才仿佛找到主心骨一般,着急忙慌跑过去。
他们到时,陈族长刚迷迷糊糊醒来,却处于半醒不醒的状态。
闭着眼睛,嘴巴微张,来来回回只会念着,“四郎,四郎,四郎可回了……”
跟他们的偏执不同,族长的儿子们心里却门儿清,知道这么久没消息,陈文星多半没考中。
他们对此自是怨气满满,以往也会用此怼一下老父亲。
但现在也不敢随便刺激他了。
陈婆子一进屋就扑到陈族长床边哭。
“族长啊,你怎么又倒了,您可不能倒啊,你倒了文星可怎么办啊,村里的人都欺负文星,欺负我们,还有那个该死的姜梨花,圣上简直瞎了眼老糊涂,竟然给她个粗野村妇封官,她当官了,以后来找我们麻烦,故意害文星怎么办啊,族长呜呜呜……”
陈族长也不知道被她哪句话给刺激到,忍不住又咳嗽起来,半睁着眼睛,嘴巴张合,似想说什么。
可开开合合,发出的都是咳嗽声,还越来越撕心裂肺。
陈族长大儿子有些气,忙让媳妇把陈婆子拉开。
只是陈婆子越想越伤心,抓着陈族长的手不愿走开,哭嚎得仿佛陈族长已经归西一样。
可把陈族长家人气得不行。
连陈老头上去呵斥都没用,夫妻两还直接当着陈族长的面吵起来。
一个说是你太刻薄,害死老二,逼走老二媳妇和孩子。
一个说要不是你签断亲书,现在说不定那官就是文星的。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床上的陈族长却突然睁开眼睛,眼底难得有了一丝光。
陈族长儿媳妇忙上前询问。
却听老爷子抖索着嘴,声音含糊不清的喊着,“孩子,孩子……”
陈族长儿媳妇以为他要见孙子,忙去把孩子们都喊进来。
陈家的乱相,半点都影响不到姜梨花这边。
虽然崔公公说不用兴师动众。
但姜梨花晚上还是办了接风洗尘宴。
虽然只是办了一桌,但二十多道菜全是她提供的菜谱制作。
虽然没有海味,山珍却不少。
伍成和牛大力特意带着人进山里猎了一下午。
苟县令还特意拿出他珍藏的好酒帮忙镇桌。
下午姜梨花带着崔公公他们去看过营养液制作坊和肥料坊。
还去看了正在收种的田地,得知下个月就能制作出一批新的营养液,明年能扩大种植。
崔公公的笑容就没下来过。
崔公公也是农户出身,
当年正是遇到灾荒,家里实在没粮,为了他能活命才把他送进宫当小太监。
他很清楚田地对农户的重要性。
而且这些年跟随在陛下身边,清楚他日夜忧虑的都是东南的田地和百姓。
如今姜梨花有能力改变这些灾难,他自然高兴。
为北朝国的普通百姓高兴,也为陛下高兴,总算能解这十几年沉淀下来的沉疴。
有了这喜事,陛下近来身子也肉眼可见的好。
听说陛下如今服用的一些重要的药,也是姜梨花提供的。
由此,崔公公对她是越发满意。
除了出身外,姜梨花简直哪哪都好。
可惜她嫁过人,还带两个孩子,不然给王爷当个继室刚刚好。
姜梨花可不知道他这些暗戳戳的打算。
折腾完这一天,等夜半人静时,她才有时间躺在床上好好把所有事情捋一遍。
对于封官,她忧多过喜。
今天她特意旁敲侧击,了解到北朝国并无女子为官的例子,她显然是第一例,也是独一份。
而且这次圣旨是秘密出行,便是所谓的‘先斩后奏’。
并未经过朝臣商议,那么等消息传回去。
她无疑会成为一个靶子。
朝臣拿皇帝没法子,定会转向她。
还有,赐封是以菌菇为功,那么营养液呢?
她倒无所谓会不会被贪功,她关心的是其中又会不会有什么阴谋算计。
还有就是老皇帝的态度。
赐官虽会给她带来不少麻烦,但好处同样也多。
圣旨已经表明,她将全责主管潼阳县的农耕之事。
这话可不是表面职责而已,其中暗话便是谁也不能插手其中。
对方给了她足够的权利,让她可以肆无忌惮的发展潼阳县的农耕。
还有最后一句。
按照崔公公的提醒,便是只要她能把潼阳县的农耕做好,还能继续往上升。
按这些来看,老皇帝似乎偏向于她。
只是帝王心术向来最难猜,不到最后谁也说不得对方真正的心思和用意到底是什么。
思来想去也理不出个头绪,她干脆把这些先放一边,思索起之后的事。
成为农官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次封赏或许也可能是老皇帝对她的一次考验。
无论如何,她都得做好。
何况这个官职和权柄,对她之前制定的一些计划也有许多利处。
只是现在需要再稍微修改一下。
此时,尚有一处地方也亮着灯。
屈启正伏于桌边奋笔疾书,神色肃然而凝重。
他之前太低看姜梨花,也低估了陛下对她的重视程度。
他原想着不过是一个没什么见识的乡野村妇,也不知道走什么狗屎运弄出这些。
本想着到时候暗自许些小利,威逼利诱把人掌控住。
谁知陛下竟然直接给一个乡野村妇封官,可见对其重视。
毕竟北朝国自古没有封女子为朝官的先例,陛下此举,完全是冒了大不违。
若消息传回,肯定会有许多朝臣进谏反对。
可陛下明知道却还是做下此决定,并且暗自先宣圣旨,可见其对此事此人的重视,以及对朝臣的防备。
更是相当于把姜梨花直接纳入他的保护范围,拉进他那一派。
还有这个姜梨花,也不是他所想的好掌控之人。
与他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这个不好掌控不是因为对方背后站什么人,而是基于本身。
虽然只是相处一日,但从对方的言行举止,便可窥见一二了。
这是一个有主见,胆大随性且不喜欢被掌控的人。
这样的人,若她背后没人,或者说她背后的人不是陛下或惠王倒还好。
只需威逼利诱一番,不怕她不屈从。
可如今对方有了这样的靠山,威逼就很难走通。
利诱的话,便得好好想想,看付出与收获能否对等。
他如今急的还不是姜梨花是否能掌控的问题,而是肥料的事。
他没想到姜梨花不止制作可以修复毒土的营养液,还制出可丰田的肥料。
营养液因为是一次性,除了修复土地对肥土丸有些影响外倒还好。
毕竟正常土地种植也会用肥田丸,只是用得少而已。
可姜梨花如果也制出能和肥田丸抗衡的肥料,那便是最掘肥田丸的根基。
他原本对肥料并不以为意。
可当看到那百多亩长势如此之好的作物后,他便不得不对这些肥料重视起来。
写完厚厚一叠信,他把信仔细吹干压好,放入信封内,让随行的护卫连夜秘密送回上京。
另一边,崔公公也在提笔写信。
不过他写的是给皇帝的密信,记录的都是这一天的见闻。
其中除营养液制作坊和肥料坊,以及田地外,对姜梨花本人着墨非常多。
其中还多半都是夸赞。
尤其姜梨花早就带着潼阳县各村种菌菇的事,夸了又夸。
最后还画了一幅简易人像,便是姜梨花的半身画像。
随同密信一起放入盒子里,贴上封条,让人明日快马送回上京。
崔公公和屈启正马头村一直留了五日。
除了前两天都是姜梨花陪同外,余下三日都是秋师爷和苟县令陪同四处溜达。
实在是姜梨花真的太忙。
正好敖通判那边把第一批定制的油纸送过来,她需要进行查验,并教人制作第一批大棚。
大棚的设想和实施又让崔公公送出了厚厚一封密信。
若非姜梨花太忙,不然他估计又要缠着她讨论个一天半日。
她干脆把两孩子塞过去给他答疑解惑去。
(https://www.biquya.cc/id161175/3749929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