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这么厉害,别叫什么肥田萝卜了,不如叫神仙萝卜。”
“就是就是。”
“这是拿我们当傻子哄了。”
衙役无奈地掏了掏耳朵,锤子点在下方字体最大的那一条。
再次强调,“全属自愿,不会强迫,自然也没必要欺瞒你们。”
百姓还是不信,不过看在自愿两字的面子上,还是稍稍又平息了些。
衙役继续说,“种植肥田萝卜期间,姜大人会提供一种能治疗咱土地的药水,叫营养液……”
听到这个,骂声更高了。
对他们来说,这些事简直一件比一件胡扯。
土地的病皇帝老爷都没法子,姜梨花一个小小村姑就敢开海口,也不怕风大噎死。
他们更加确认姜梨花就是急功近利,想弄虚作假捞政绩,好寻机离开潼阳县。
众人对她更是愤恨。
后面衙役说营养液和肥料只半价出售,众人更愤怒。
合着最后才是目的,这根本就是想寻机捞钱。
要不是还有‘自愿’两字在前头顶着,说不定布告栏都得被愤怒的百姓掀了。
之后衙役说地想要参与试种的可以来报名的话,全被当成耳旁风和嘲笑的话。
还有人扬言让姜梨花等着去,谁报名谁傻叉。
不过话才放出去,很快就被打脸了。
赵有德和几位村长各自带着一队村民代表,浩浩荡荡的就杀到衙门口,在桌前排队报名。
这情况可把县民们都看傻了。
有人忍不住扒拉个村民询问情况。
村民们被村长叮嘱过,不会说什么村长亲自去马头村,亲眼见过肥田萝卜。
他们只说相信姜大人。
百姓们得知其中一个村子还是姜梨花所在的马头村。
便只当这些村子是被姜梨花威胁强迫。
还说不强迫,众人对姜梨花观感更差了。
只是也不知道姜梨花威胁这些人什么,无论他们怎么劝都劝不动。
最后这些人只能歇了心思,直接冷眼旁观。
人与人中一直存在鄙视链。
比如潼阳县,县民肯定看不上村民。
本来就看不上,能劝上两句都算发善心。
既然他们自己要作死,谁帮得了。
他们甚至还幸灾乐祸地想着,等这些人的田地和钱都被姜梨花霍霍完。
到时候绝望之下暴动起来,也不知道姜梨花能不能顶得住。
顶不住最好,他们可不需要这样奸恶贪婪的农官。
果真是女人,上不得台面。
姜梨花人虽然没出面,对县里的情况却知之甚详。
对于现在四处都在骂她的情况,她很无所谓,也让县令不用去管。
大家只当她心胸宽广。
她却只想先扬后抑。
现在骂她反她越严重,以后就会越后悔,也会越听话。
被骂又不会少块肉,只要以后能收获一批听话的人就好了。
至于县令担心游商把她的坏名声带出去。
这个她更无所谓。
她是皇帝钦点,名声坏了丢的也是老皇帝的脸。
自从得知伍成的事,她对北朝朝廷,还有之前还有一丝丝好感的老皇帝观感都差了许多。
能给对方寻点烦恼,她还觉得挺爽快。
大家伙见她真的不在意,便也不再说。
但县令众人还是暗暗在民间压舆论。
好在衙门这边真的把‘自愿’执行到底。
没有出现暗中用什么伎俩强迫他人报名的。
百姓们就纯当看乐子,除了嘲讽谩骂外,倒也没出现什么乱子。
加上这次又抓到刺客,城里再度戒严,被抓了不少人。
一些想捣乱的也不敢随便冒头。
很快这件事也就慢慢消停下来。
肥田萝卜报名只持续三天便结束。
最后愿意报名的果然就先前说好的那九个村的村民,以及其他村犹犹豫豫也忍不住试试的零散村民。
算下来参与肥田萝卜种植的土地总共是六千多亩。
跟姜梨花之前预算的没差多少。
第一批营养液和肥料刚好足够。
报名结束的次日,便有提前培训好的衙役们分别拉着种子和营养液和肥料上报名的村按名单分发。
顺便教导他们怎么栽种肥田萝卜,怎么使用营养液和肥料,什么时间段用,用多少量等等。
这些人都被姜梨花培训过。
刺头的早被她收拾怕,剩下的都是干实事。
李强就在其中。
姜梨花身边可用可信的人实在太少。
正好李强之前跟她学了不少,人也老实敦厚,便干脆把他安排进衙门。
一开始只是辅助培训这些人。
后来因为表现出众,便暂时点为杂役,再后面就是衙役。
虽然这也算姜梨花有徇私塞人之疑。
但这种事在衙门里实在太寻常,何况县令大人也不管。
而且李强也的确有些本事,众人便也没什么反感,现在相处得反而还不错。
第一批种植肥田萝卜的村子基本跟种蘑菇的村子重合。
所以很服从管教,种植起来也非常顺利,期间没出现什么乱子和纰漏。
几天后,所有村民都惊喜地发现,田地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
这些村民种萝卜时心里还惴惴不安。
想着田地这么冷,种植不用先育苗真能种活。
总觉得这肥田萝卜种起来,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没想到这些萝卜苗生命力还真挺强,竟然能冲破土壁,长势还挺好。
才几天而已,就长出好几片小嫩叶了。
又过几天,他们发现叶子越长越多,越来越大,却没有像以前一样,嫩叶长出来没几天就黄了蔫了或死了。
顿时都兴奋不已,而后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跑萝卜地里蹲着瞧。
随后发现期间,除了他们自个失误外,真的没有哪颗萝卜苗半路夭折。
别说夭折,就是黄叶子都没见着。
大家便更加牢记差爷们的叮嘱,算着时间和剂量,小心给田地加营养液,施肥。
十月底,姜梨花让人帮忙把新一茬韭菜花种收下来。
韭菜种数量刚好也能供应五六千亩田地种植。
最后一茬种子收下来后,这几十亩韭菜姜梨花便没打算继续留着,让人直接扒了。
这些韭菜因为是种来收种,都长得很老,又辣口感又差。
部分直接挨家挨户送,部分切碎喂鸡鸭牛羊。
这些韭菜为了加速生长和保证种子质量,都用泉水浇灌。
即便老了,牲畜们也很喜欢。
余下一些不要的烂叶子,就送进肥料坊做沤肥材料。
所有计划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剩下只需要把肥田萝卜收起来,把韭菜种下去,今年的任务便算完成。
那时候种植的田地基本都恢复了,很多事情也不需要她再多操心,百姓自己自然会操心上。
十月底,马头村在一片翠绿包围中,迎来了一桩红色喜事。
那就是强子和小红要成亲了。
这对新人如今也是村人关注和羡慕的对象。
强子现在跟在姜梨花身边,也进衙门当衙役了,身份水涨船高,不可同日而语。
刘金花还当了姜梨花药膏坊的管事,家里赚得盆满钵满。
要事业有事业,要地位有地位,要钱有钱。
要不是两家早就定下亲事,门槛都得被媒婆踩平。
陈红就更不用说。
虽然对比起李家,陈家似乎稍逊一筹,但也大差不差。
陈家自有蘑菇房,赚得也不少。
陈红还是姜梨花药膏坊的管事之一,连她娘和大嫂也进了药膏坊。
一家子现在也是有不少家底。
如今两家结亲,也算亲上加亲,强强联合。
可惜这两家家中都没有其他适龄男女了,不然肯定也招媒婆。
刘金花给足了陈红这个媳妇和娘家面子。
定亲都那般高调张扬,成亲自然更加不用说。
村里成亲一般就用牛车或者驴车,再不济人力拉车把新娘拉回来。
可刘金花上次定亲用驴车,这次却不用。
她花钱在县城雇了一架四抬花轿,还请人抬着陈红的聘礼嫁妆,让李强抬着陈红在村里绕了好几圈。
一路上鞭炮都打了好几轮。
那长长的嫁妆队伍,不知道羡慕红了多少姑娘婆子的眼。
这些嫁妆中还有姜梨花特意给陈红准备的添妆。
大件小件都有,增了八台。
从村头到村尾都没走完。
强子借了伍成的黑光,骑着马走在前头,露出两排牙齿,笑得满脸傻气。
让不少人犯嘀咕,直说真是傻人有傻福。
姜梨花一早就来金花婶家。
本来是打算帮忙,谁知过来后直接被金花婶推到堂屋当座上宾,说什么都不让她动手。
金花婶现在不缺钱,也舍得花。
这次直接摆了十席,还有外面的流水席,早就提前在村里请了十几名婶子小媳妇过来帮忙。
姜梨花见确实用不上她,便也不去凑热闹,省得大家都不自在。
好在还有一起来凑热闹的凤白芷和陆昭柔,倒也不算太无聊。
伍成现在已经认金花婶为干娘,作为半子,自然也要忙前忙后,帮忙招待客人。
很快,宾客都陆续上门。
基本都是村里的人。
不管以前是否交好,今天多少都会上门来道贺,或者蹭一顿饭。
席桌坐不上,好歹还有流水席。
除此外,还有邻村一些人。
大家都清楚,这些人都是冲着姜梨花的面子来的。
但看破不说破。
李家能沾上姜梨花的光,也是他们的福气和能耐。
多少人想要这个机会都没有。
这些时日,不知道多少人暗自后悔当年没帮姜梨花娘三一把。
什么好处都让刘金花给占去了。
陈二爷一家和请来的亲戚也直接上李家,自家就不办席面。
一家子在新娘被接走后,就麻溜过来帮忙。
不过也啥忙都插不上手,同样被推去做座上宾。
不消片刻,外面就响起叫嚷声。
接亲的队伍终于来了。
鞭炮打起来,还在四处指挥的刘金花被人拉回来,推上高堂。
看着从院门口牵着红花绸子走进来的一对新人,笑得眼睛都睁不开。
一对新人踩着鞭炮纸,一步步走进堂屋,在喜婆唱和下拜堂。
姜梨花正乐呵呵看着两人拜堂。
无奈旁边那道注视的目光实在太过明显,她想假装不知道都不行,笑容差点都维持不下去。
最后只能转头瞪了伍成一眼。
伍成却朝她露出个笑容。
好在这会所有人注意力都在新人身上,没人注意到两人的小动作。
拜堂结束后,新人被送回新房。
没一会,李强就回来帮忙招待客人。
姜梨花为这一天,提前酿了一大批果酒。
度数虽然不高,味道却很不错,宾客都喝得很尽兴。
喜宴在中午,流水席则是一天。
姜梨花下了席,便带着凤白芷和陆昭柔去找小红。
小红这会正坐在圆桌边吃红糖鸡蛋面,俏脸上带着些生无可恋的模样。
姜梨花失笑,“大好日子,怎一脸不高兴,谁惹我们新娘子生气了?”
看到姜梨花,小红便忍不住露出笑脸。
旁边陪着的小红大嫂轻笑打趣,“她这是吃撑了。”
小红撇嘴告状,“梨花姐,你不知道我吃了多少东西,一碗甜汤圆,一碗莲子羹,还有现在这碗红糖鸡蛋面,不是说新娘都得饿一天,我在家还提前吃了两个红糖馒头,真是撑得不行。”
姜梨花对这些不太懂,便不作评价。
凤白芷好奇道:“这么多啊,都吃一口不行吗?”
各地婚礼习俗都不一样。
她只知道京城那边新娘的确要从早饿到晚。
一些是礼节礼规,一些则是生理考虑。
为了避免需要小解,连水都不敢喝一口。
她就亲眼见她大堂嫂差点被饿晕了,半途她伯娘连忙让人给灌了半碗红糖水才缓过来,可受罪了。
没想到乡下这边却是吃撑了,倒是有趣。
小红嫂子笑道:“不能留,都得吃完才能长长久久,昨儿就叮嘱她今儿别吃东西,谁知她早上就偷偷拿两馒头藏起来吃。”
小红瘪嘴,“嫂子你也没说今天要吃那么多呀。”
小红嫂子无奈道:“你就知足吧,我那会想吃都没条件。”
小红嫂子其实也是过来才清楚。
毕竟农家条件哪能真做到面面俱到。
她嫁到陈家时,也才吃了一碗红糖鸡蛋而已,都还没有面。
其他更不用说,因此也不是很清楚。
(https://www.biquya.cc/id161175/3749926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