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梨花看得有趣。
不过她还是没有留下看伍成如何训这些人。
倒是后面从伍成口中得知,这些人暂时被留下。
一部分帮忙操办镖局的事,一部分则被安排驻守在村里和山下,顺便帮着给村里的巡逻队做特训。
十一月中旬,在潼阳县百姓几乎已经忘记的时间里。
肥田萝卜终于成熟了。
当衙役分敲着铜锣到各村通知可以收萝卜后。
早就等得焦急的村民们纷纷扛上家伙,不管老少妇孺,都一窝蜂地冲向自家的萝卜田。
整片萝卜田都是在他们一天又一天的盯梢中长大。
从怀疑和担忧,到期盼和惊喜。
最后就只剩掰手指算收萝卜时间了。
期间怕出什么错漏,他们甚至都不敢挖开一个萝卜坑看情况。
前段时间姜梨花萝卜田收成。
各村得了消息也过去买萝卜。
两文一斤的萝卜,只要有点钱的都会去买。
所以他们也尝过肥田萝卜的味道。
在姜梨花看来味道不咋地,个子还小,被各种嫌弃的肥田萝卜。
在多少年没吃过正常蔬菜的村民们看来,却是最好吃的萝卜。
吃过肥田萝卜后,他们对萝卜田就更加期待。
现在总算等到可以收成的时候。
所有参与种植肥田萝卜的村子都忙碌起来。
消息很快传开,原本快忘记这件事的县城百姓也想起肥田萝卜的事,不由好奇起来。
有的则幸灾乐祸,等着田地被毁,姜梨花倒霉。
有的单纯好奇萝卜真的种出来,真一个月就能收成了?
而距离比较近的,没有参与肥田萝卜种植的村子,不少村民都大老远跑来围观。
原本萝卜种植这段时间,不少人就已经得知萝卜长势情况的消息。
可不管什么消息,都比不上亲眼看到一个个水灵灵的白萝卜被从地里拔出来,堆积成山的壮观。
肥田萝卜个头的确比不过普通萝卜。
却远远能甩东南这边坏土地种出来的酸苦萝卜几十条街。
原本中间就探听到萝卜成活的许多村村民便有些后悔。
这会看着成堆的萝卜,更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都赶忙回去让村长去马头村打听消息。
都想知道姜大人接下来还会不会继续让人报名种萝卜。
这次他们肯定都会参加。
一个月就能收成一批萝卜,品质还这么好,谁不想要啊!
相比之下,肥田萝卜的作用,以及营养液与肥料的效果,反而暂时被忽略。
县城里,或者其他偏远村落,没亲眼见到的百姓是绝对不信。
都怀疑是不是姜梨花在让人造势。
直到他们眼睁睁看着一个个村民,拉着一车又一车的萝卜来县城卖。
秋集早就结束。
这个时间段的县城是最冷清的,集市里也没多少摊贩。
可现在整一条街看过去,入眼的几乎是一片雪白。
到处都在叫卖萝卜。
耳听可能为虚,眼见着叫人如何能再怀疑。
如果只是一两个倒也罢。
还能说姜梨花自己掏腰包去别处买萝卜来撑脸面。
可现在几乎整个集市都在卖萝卜的人。
那么一筐筐萝卜总不是假的。
而且这些萝卜和他们高价从游商手里买的,从西北那边运来的正常萝卜不一样。
与本地种的那种蔫巴酸苦萝卜更是相差甚多。
每根萝卜大概成年人三指大小,比巴掌稍长一些。
个头上倒与本地种的有些相似,但还是要大些许。
可水头上却是本地萝卜比不上。
有人不信邪过去掰开一个萝卜。
瞬间汁水迸溅出来,一股清甜的萝卜味也弥漫的鼻间。
完全没有本地萝卜的浓腥气。
再咬一口,不由纷纷瞪大眼睛。
味道竟然一点都没比西北方来的大白萝卜差。
再一问价格,更是惊了。
基于这次种萝卜的人不少。
六千多亩萝卜,收下来总共也有上千万斤。
虽然农民们都会自家留一些吃。
反正冬日萝卜放在地窖里,可以囤到明年三四月都不坏。
可即便如此,需要放到市场消耗掉的萝卜少说也得有五六百万斤。
现在秋集结束,接下来一段时间也不会有什么游商过来。
不少人家在秋集时就花了不少银钱先囤了物资。
这会卖萝卜实在算不上好节点,萝卜还那么多。
这些姜梨花也都考虑过。
所以在萝卜收上来后,便让衙役统一给村民们开会定规矩。
所有萝卜,不管什么人,什么村,有多少,一律市场价必须定在一斤3-5文这个区间。
不能因为冬季就随便涨价,别到时候都卖不出去也吃不完,囤地窖里发烂。
如果有人敢不听,下次扶持种植活动就会拒绝他参与。
尝过肥田萝卜的甜头,谁还想跟那些选择观望的人一样,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丰收呢。
这一句压下来,让原本不少还有些小心思的人,只能乖乖听话。
还有不听话的,也被各村村长强按下。
姜梨花帮苟县令做了一套县城管理计划,采用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管理策略。
这套政策目前还在完善中,但有些政策却可以开始一条条施行。
其中对村长的点对点管制便正好在这个节点发布。
所有村长从这个月开始,以后每个月都需要到衙门参与政绩考核评级。
考核评级内容,包含村文明建设、村民人口管理、村经济发展情况、村政策实施落实情况等等。
不合格的村长,虽然不会立刻被撸掉。
但如果连续三次不合格,每年六次以上不合格,就会被强制卸任。
再由村民投票,衙门监督,重选村长。
如果有连续一年都上合格线的,可以参加每年的优秀村官评奖大会,获得奖励鼓励。
其中前三名的优秀村官,政绩会被记录在案,拥有晋升衙门文吏的机会,还能获得优秀奖励。
每个村每年也会进行统一评级。
前三名的村子同样能获得优秀村奖励,所有村民也都能获得奖励。
这条政策,算是裹着蜜糖的黄莲。
村长们心里是又苦又心动。
苦的是压力来了,危机也出现了。
心动的是,他们也有了进衙门当文吏的机会。
村长说是村官,其实完全不录入体系,什么官都不是,也就是寻常人。
只是拥有能管理村民的威望和权力而已。
可进衙门当文吏可不同。
虽然文吏也不是官,但在百姓眼里就是正经的官,是也能光宗耀祖的存在。
更别说文吏还有一丝当官的机会,虽然小。
政绩非常拔尖,或者立了什么对整个县有重大影响功劳的小吏。
都有机会获得晋升通道。
这就是吊在驴子面前的萝卜。
偏偏他们还没法拒绝。
对村民来说,这项新政策却完全是好事。
反正不用他们怎么操心,压力都给了村长。
但如果村长干得好,他们也有机会拿到奖励。
不管奖励是什么,衙门发的肯定不会太差,总归都是免费的东西,谁不爱。
至于什么优秀评级之类,他们直接无视。
此时的他们还没真正意识到这东西的重要性,都觉得无关紧要。
言归正传。
萝卜冲击市场,给不知道多少县城百姓和没有种萝卜的村户造成极大影响。
最大的影响还来自心理。
这些人在秋集买的萝卜白菜,都是按照一斤十文的价来买。
可现在这些萝卜却只需要四五文的价格。
怎么能叫他们心里不滴血呢。
另外就是确定肥田萝卜竟然是真的。
不止真能在坏土地上种成,成长期还这么短,品质竟然也不差。
最重要的是,亩产不低!
平均一亩能收一千三四百斤,还只需种一个月。
他们想着,如果一整年都种,那他们是不是光卖萝卜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可惜现在种萝卜的不是他们,卖萝卜的也不是他们。
偏偏他们曾经都有这么个机会,却白白错过。
脑子比较灵活的,立刻跑县衙去询问。
想知道还能不能种肥田萝卜。
反正成长期这么短,现在他们开始种也不迟吧。
可惜他们连衙门都没法进去,只能在衙门外喊叫。
然后很快他们就又被一个新消息震傻了。
两日后,衙门终于出面回应。
这次公告栏也同步更新了。
衙役一出现,立刻就被人围起来问东问西。
问的基本都是萝卜还能不能种。
衙役连续敲了几次锣,让人帮忙维持秩序,才能好好说话。
“肥田萝卜的事先放放,等会再跟大家说说,现在大家伙先看姜大人发布的新政策。”
一听是姜大人发布的新政策。
这次众人可不敢跟上次那样轻视,顿时纷纷安静下来,目光灼灼盯着布告栏。
虽然啥也看不懂,只能等衙役解释。
衙役道:“此次要说的总共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所有种植过肥田萝卜的田地,明日都可以来县衙购买韭菜种子。”
听到韭菜种子,众人都是一愣。
不是萝卜吗,怎么变啥啥菜了,这又是啥,为什么不种肥田萝卜了?
是不是以后都不能种了?
这问题连之前种过肥田萝卜的人也很关心。
他们还想继续种呢。
也有人注意到‘所有种植过肥田萝卜的田地才能买种子’这个关键点,不由也疑惑。
“为什么种过萝卜的才能买?”
“对啊,凭什么?”
“萝卜不种了吗?”
“我想种萝卜!”
“我也是!”
看着百姓们急切求种的模样,上次有多憋屈,这次衙役就有多得意。
他昂起头,声音洪亮。
“为什么只给种肥田萝卜的田地种韭菜?那是因为,现在所有种过肥田萝卜的土地,都恢复正常了,不需要营养液也能种菜!”
说着,他还兴奋地敲了下铜锣。
百姓们却都是一愣。
“啥,啥意思?”
“什么土地恢复?”
连种肥田萝卜的人也有些懵。
虽然他们种植期间,有衙役也给他们说,肥田萝卜、营养液和肥料加成,能让土地恢复正常。
可他们那会压根没上心。
土地问题都这么多年,也不是第一次打包票跟老百姓说可以治。
可都十多年了,土地只有一年比一年差。
朝廷那么多农官,就没见有能治好的。
至于肥田萝卜长得好,他们就当是营养液和肥料的功劳。
他们种粮食,多加肥田丸,麦子也能长得好些。
只是肥料价格不便宜,他们耗不起。
这次营养液和肥料,姜大人都只给了半价。
加上萝卜的产量和价格,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没有人想到土地可能已经恢复上面去。
这会听衙役这么一说。
种肥田萝卜的那些人也想起这事,而后都忍不住瞪大眼睛,一脸难以置信又期待激动万分的模样。
有老农颤着声音忍不住高声问。
“大,大人,您,您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田,正常了,像灰雨之前一样啦?”
这一问,像在人群里投下一颗炸弹。
人群顿时‘哗’的吵开了。
各种吵嚷的声音让维持秩序的衙役们耳朵都直嗡嗡嗡。
但他们也清楚百姓为何如此激动。
他们也都是土生土长的潼阳县人,家里也有农地。
每年同样也受田地粮食减产所困。
如今有法子能解决,他们自然高兴。
当初姜大人说时,他们也和老百姓一样,压根不相信。
可现在他们却坚信不疑。
因为衙门里那块生机勃勃的菜田,就是姜大人带他们开垦出来。
他们很早之前就开始种肥田萝卜。
种出来的萝卜也早就吃光了。
而菜地在按照姜大人的吩咐,种过一茬萝卜,浇灌营养液和肥料后。
现在菜地已经重新种上其他普通的蔬菜。
这次他们没有用营养液,也没有用姜大人提供的肥料。
只是用最普通的粪肥。
可现在地里的菜苗都长得很茁壮。
年长些的衙役也说了,就跟没遇到灰雨时候一样。
这样激动人心的消息,衙役们可憋得太难受了。
不是他们不愿意跟别人分享,而是没人愿意相信。
哪怕是他们的家人也不信。
很多衙役由此都憋着一股气。
现在总算能扬眉吐气了。
看着场上焦急万分,脸颊通红的老百姓,心中都很是得意。
不过他们也没真让老百姓继续焦急下去。
就怕一个不小心出现什么动乱,到时候好事都变坏事。
等众人吵嚷一会,衙役才敲锣再次让大家安静下来。
(https://www.biquya.cc/id161175/3749926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