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高调断亲,你家祖宗老娘不认!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战起,新武器

这种床弩看起来就像一张巨大的铁床。

当铁板缓缓升起,就能看到一个个镂空的空洞。

床弩后方的升降板可以挪开,便可以从里边填装那种手指长短的弩箭。

目前优点是一次性可以瞬发百箭,是群攻大杀器。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就是需要人工填箭,比较耗时间。

而且这东西体积太大,还笨重,不适合快速移动。

除非把整座城到处都安放上这种床弩,不然只要敌军避开床弩所在射程范围,这东西用处就会大幅度降低。

当然,这是对姜梨花来说。

可在几位大师和伍成眼中,这东西却不要太好用。

除此之外,还弄出了连弩枪,可以瞬发五发强弩。

这还是她贡献出了自己空间里藏的那把三发弩枪给师傅们研究。

反正她身上让人无法理解的东西太多了。

都不是傻子,只是在装不知道而已。

没见北朝帝都在装么。

开始姜梨花还会小心翼翼,试图给每一种东西都能找个合理借口。

可现在她看破这些人了,就干脆破罐子破摔。

果然,在看到她送来的枪弩时,几位大师兴奋好奇比惊讶多。

之后是半句都没多问,立刻就陷入没日没夜的研制中。

这些师傅也的确不负顶尖匠师之名。

不止能仿造出来,还做了改良,从三发变成五发,杀伤力和射程也提升了。

伍成看着这些兵器,好半晌猛地转头看她。

“你,什么时候开始弄这些?”

姜梨花只是把手中的弩枪递给他。

“去吧,去做你想做的事,背上你需要背的责任。”

伍成握紧弩枪,神情复杂,“你知不知道,这些东西会给你带来什么?”

姜梨花明白他的意思,只是笑了笑。

“如今我是北朝国的一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至于其他,便只往后再说,反正也不差这一件。”

她之前所展露的一切手段,都侧重农商、经济和工业,与民生息息相关。

对北朝国来说,自然只有利,不见弊。

可如今她能弄出杀伤力强的武器,自然会更加备受忌惮。

或许她的东西能力挽此次北朝国战的颓势,却也会给她以后的道路增加许多麻烦。

但那又如何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即便她不展现这方面的能力。

以她现在手握的资源和利益,早晚恐怕也会被清算。

现在北朝帝这么捧她,无非就是她能给北朝国带来诸多利益。

能解北朝国之急。

等北朝国强大起来,她这个功臣是否会被卸磨杀驴,这真的很难说。

尤其她现在的一切都是靠北朝帝的扶持。

北朝帝给予她的各种无上殊荣,看似对她的重视和维护。

其实只是想提前截断她强大的路而已。

现在的她看起来似乎就只能依靠北朝帝,只有她这个靠山。

等日后对方卸磨杀驴,她连自救都难。

若是以前,她可以很干脆地往空间藏,带着两个孩子流浪去。

可现在,还有未来。

家大业大,身边那么多人,能忍心看着他们因他而家破人亡?

这大抵就是帝王之术的高明和狠辣之处。

裹着厚厚糖衣的砒霜,当你沉溺在甜蜜中,却不知已经命悬一线。

等发现砒霜,为时已晚。

她先前明白这点后,便琢磨过如果将来真发生这些,如何破局。

直到战争开始,看着伍成的挣扎,她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既然风已经盯上你了,那就长成飓风都吹不倒的参天大树吧。

看着伍成眼底浓浓的忧色,她轻轻一笑,握住他的手。

“如果实在担心,那就好好努力,成为我的保护伞。”

伍成瞳孔一缩,惊愕看她。

但很快,他握紧枪弩和她的手,明悟过来后,眼神也陡然坚定起来。

姜梨花笑意更浓,“明日跟大家一起启程吧,我会等你回来,还有,帮忙把几位大师也护送过去,告诉武定大将军,再等一个月,会有至少五百斤粮食送至。”

伍成再度面露错愕。

连自动装聋子的几位大师也忍不住侧目。

姜梨花却没有过多解释。

伍成只是沉默盯着她,也没有过多询问。

几位大师面面相觑,乖觉的继续装聋作哑。

姜梨花创造的奇迹已经很多了,再多几件也是寻常。

翌日天没亮,伍成一行就摸黑秘密离开了。

除了姜梨花,没有其他人知道。

姜梨花也没有去送。

只是站在屋里的窗边,远眺雾霭中若隐若现的山林。

没人知道伍成他们离开是去打仗,还以为他们都出去忙镖局的事。

东南这边不近草原,所以即便边关在打生打死,传到这边的也就只有消息。

百姓们开始还会为战争担心一下。

不过很快又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种田中。

尤其是潼阳县的百姓。

种水稻和种小麦完全不同。

小麦只需要关注拔草施肥和浇水。

水稻几乎天天都得盯着水,和水里的东西。

三天两头就得灌水排水。

虽然他们不是第一次种水稻,但也跟他们以前种的水稻完全不一样。

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又怕出什么差错,不得日日夜夜盯着呢。

可这水稻长得实在太快。

哪怕姜大人有提前打过预防,也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想了。

刚到五月中旬,水稻种下来才两个多月,竟然开始抽稻穗了?

有时候穗抽得早也不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坏事。

因为容易出空穗。

这可把农户们吓得不轻,纷纷让村长赶紧去衙门问问。

好在得到的回应是正常,三季稻第一季两个月后就会开始抽穗,第三个月开始就到灌浆期,然后会陆续成熟,第四个月后就能开始收成了。

也就是说七月中旬左右,他们就能收割第一季水稻。

收割水稻时留三寸茎秆,很快就能再长出新的水稻,且成长速度会比刚种下快一倍。

大概九月中旬就又能收一批。

第三季则在十一月中旬。

这些相关知识在种植水稻开始,姜梨花便会让人跟百姓们都说得清楚。

不过大家没亲眼见过,总有些难以相信。

第一次听说一年能长三次的水稻。

如果说这话的人不是姜梨花。

别说种植了,就是愿意听话的都没多少。

现在他们又想起当初的科普,再盯着不断抽穗的水稻,一个个又激动又忐忑。

不少农人干脆都在田里搭个小棚子,天天地盯着水稻看。

然后很快他们又发现一个新的惊喜。

抽穗的水稻,长出的穗竟然最少都有八穗。

每穗上最少的都能结一百粒以上。

如果这些稻粒都能成功灌浆。

不,哪怕只需要灌一半,产量都能远远高出现在水稻的产量两倍以上。

先前姜大人说水稻每一季的亩产都能在800-1000斤左右。

他们当时怀疑的比相信的多。

可现在看着这么多稻穗,一个个却呼吸急促起来,更是死盯着水稻。

而此时的姜梨花也在忙收土豆。

六月初,早大白土豆终于长成了。

她立刻让人把土豆尽快全部挖出来,简单清洗后装进麻袋。

让镖局这边已经提前准备的车队,一车车往外运,从小道拐向渠城,把土豆都送往战场。

为了防止土豆在运送的路途中发芽,她还弄了不少硝石,让人在土豆车上每日放上冰降温。

如果不是赶得太急,她肯定会先把土豆先加工再送过去。

但现在实在没办法,只能先这样。

如今也不知道边境那边情况。

这几百万斤土豆肯定也用不了多久。

所以土豆挖掉后,她便让人重新松土,开始种植新一批土豆。

这次她把县城周边新开出来的几百亩荒地也暂时借用来种土豆,只希望边关那边能再撑两三个月。

好在北朝国只坏东南土地。

西北那边这些年也在抓紧时间种粮。

虽然有不少世家商贾只顾自己,从不肯借粮给国家,但这次情势比较严峻。

他们也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

北朝帝现在有东南这个希望,也豁出去,谁不乖乖借粮,就清算全家。

因此西北这边暂时也给边境提供了几批粮食。

不然边境早就被打穿了。

可对方如果用拖字诀,那就难说了。

姜梨花深知此事的危机。

所以尽可能的多种一些土豆救急。

只要能再撑最少两个月也行。

再有一个半月,潼阳县的水稻就能收成。

按照预估亩产一千斤的话。

这次整个县城种下的水稻有三万亩左右。

至少能抽出两千万斤稻米。

八月新一批土豆也有小一千万斤。

只要不出意外,应该足够挺到九月中旬新一批水稻收成。

后面就更不是问题了。

因为十月开始,全国的小麦和水稻都到收成时间。

这次还多了东南这一大片土地。

收下来的粮食虽然可能还不足以支撑全国今年温饱,但支撑边关是绝对没问题。

只是百姓今年恐怕还得再多熬一年。

转眼便到了七月。

整个潼阳县所有种植水稻的田地,都是一片喜人的金黄色。

这段时间潼阳县水稻抽穗、灌浆、成熟,每一个阶段几乎都能成为热点讨论。

县城自个讨论就算了,还传到外面,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观摩者。

不少还直接住下,就想看三季稻到底怎么样。

原本因为战争关系,原定的春集取消了,经济发展计划只能继续延后。

谁知道水稻吸引来一波又一波的人,反而进一步刺激经济。

现在潼阳县别提多热闹。

连以往被人掀起的各处村落都经常能看到不少生面孔。

有的是想寻机会跟新晋的这位女侯爷套近乎。

有的是为三季水稻而来。

如果三季水稻真如姜梨花所言,那么他所具有的意义和利益可谓之大。

潼阳县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成为第一批种植的人,那其他人呢?

总得先给自己争取点机会。

潼阳县的百姓对此也毫不介意,只要来的人不会破坏他们的水稻和田地。

他们甚至愿意邀请他们参观稻田,回答他们各种关于水稻的问题。

现在潼阳县的百姓情绪比外来的人还高涨。

水稻抽穗时他们还会担心紧张得日夜睡不着。

可等水稻都灌浆结束后。

经过随机抽查,发现每株水稻空壳率不足百分之0.5后,便只剩激动兴奋,糠饼都能面不改色地多吃几个。

如今稻子也和姜大人说的,在七月开始就变黄,一天比一天金灿灿。

看着一颗颗饱满健硕的稻子,别提多开心多兴奋。

恨不得赶紧和全世界分享这样的喜悦。

外地人的到来正好成了他们的宣泄途径。

来看水稻的外地人原本还抱着怀疑。

可当亲眼看到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捏着鼓鼓硬实的稻粒,也不得不心情激荡起来。

事实证明,姜梨花所说的话,没有一句出错过。

她所说的,都一一兑现了。

所以即便现在水稻还没收上来,却都对她所说的亩产近千斤坚信不疑。

连北朝帝都忍不住隔三岔五送密信过来询问水稻情况。

姜梨花就也只能让人每隔半个月送折子到劝农寺。

里面都会详述潼阳县及东南的农耕情况。

包括土豆也都一一汇报。

北朝帝对新出的三季稻和土豆都怀抱极高的期盼和浓厚的兴趣。

可惜现在她那边种子有限,他也不好伸手要,只能按捺住焦灼的心,天天等着姜梨花的折子。

让不少朝臣颇有些微词。

觉得陛下真是走火入魔了,这个姜梨花说什么便信什么,竟这般纵着她。

让某些人又忍不住怀疑起两人私底下是否还有其他关系。

姜梨花不知道,水稻再不收割,她说不定很快就能多一个祸国妖女的名头。

七月中旬,在姜梨花一声令下。

整个潼阳县都投入到水稻的收割中。

百姓们呼啦啦握紧镰刀,扛上稻桶就冲进稻田。

甚至连来看热闹的外地人,也被这种氛围感染,忍不住也加入,免费帮忙收稻子。

整个县城的稻子加急,日夜赶工,耗了半个月,连收带打才完工。

这次收下来的稻子,再一次证实的姜梨花的铁口断金。

(https://www.biquya.cc/id161175/3749924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