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的武将吗?”辛弃疾心中苦笑。
他这样的武将又能如何?可能奈何的了那些尸位素餐的庸臣?
一群偏安的庸人,居然将他这位自持勇武的武人羁在原地动弹不得。
在煌煌大势面前,他这匹夫之勇又能做些什么呢?
便是霸王之勇,不也沦落到四面楚歌的地步吗?
他年少的时候也做过五十骑袭金人大营的举动,那个时候的他,以为这只是一个开始,谁知道那竟然就是他的巅峰了。
那些文臣老是说什么徐徐图之,可究竟要图之多少年呢?
他从二十六岁等到了六十八岁,养精蓄锐四十余载的南宋朝廷,最终还不如四十年前勇敢。
就像是他词中说的那样,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惜那个年轻气盛幼安在他归南宋以后便死去了,留下的只有那个郁郁不得志,只能将一腔豪情寄予诗词上,到六十八岁才埋掉的稼轩而已。
“能够在这片天地呼风唤雨的,也只有陛下一个人而已,像我这等人,也不过是附在陛下的龙尾上,借风雨之力才上的九霄而已。”
“我所能做的,便是处处尽力。”
辛弃疾的目光看向他们行军的目的地薛延陀:“陛下既然用我来讨伐薛延陀,我便要用这些乱臣贼子的尸骨来回报陛下的恩德。”
............
和大军那肃杀的气氛截然不同的长安城,宛如被喜庆的光辉笼罩了一样。
这喜庆的来源,便是当今皇后足月怀胎后诞下的龙子。
大唐的社稷有了新的继承人,上到文武百官,下到贩夫走卒都沉浸在这种喜悦当中。
这些人当中喜悦最为真挚的,要属京兆下辖的几个县当中的百姓了。
在那些犯事的世家被加急处置以后,那些同样涉案的百姓也陷入到了极度惶恐当中。
因为朝廷的屠刀好像真的要落在他们的头上了。
好在当朝皇帝因为嫡长子的诞生大赦天下,他们这些人也得益于此捡回了一条命。
从诞生便获得了活人数万功德的新生儿,似乎自出生就带着打破李唐皇位传承那股怪风的使命。
而太极宫中不知道是因为头一次的原因,还是因为情绪太过喜悦触发了自身的防情绪激动保护,真正的头一遭为人父的李承乾看着那点在宫殿外的红烛光,心里却很是平静。
“我的嫡长孙,你的嫡长子出生了,大唐的宗社有了他的继承人。”李二满眼期待的看着烛光漫布的宫殿。
他的噩梦能不能结束,就要看这个新生儿的了。
最好自这个孩子开始,李唐后世君主的皇位传承重回正轨,再也不要步入他的后尘了。
“我的嫡长子啊。”李承乾伸手朝前抓去,但他的面前只有空气,再无其他:“我希望他是个聪慧的孩子,但我又不想他太过聪慧了。”
“领先常人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我大唐可不能出一个像隋炀帝那样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帝王。”
虽然后世也有些人对于隋炀帝的有不同的看法,但亡国之君的名头就已经是盖过其他了。
更别说要不是李二和他的班底过于能打,天时地利人和都难得聚齐的吐蕃和高句丽本将会为中原王朝大敌的。
而且高句丽的军队所用的甲胄,可大部分都是隋朝的样式。
战场上打不过,谈别的都是空的..
“你现在有些能够理会我的想法了吗?”李二看着外边淡定的李承乾说道:“你这位当朝皇帝,又该怎么确认后世的君主不会好大喜功呢?”
“靠你那些大臣吗?他们这代还好,我也相信他们对你的忠诚可以不做司马懿的事情。”
就像是李靖一样,不管是平草原十八部还是吐谷浑,朝廷上对于李靖的弹劾可是从未停止过。
但那样,李二还是坚定的相信李靖。
可...李靖太能活了,已经感觉到身体状态有些下滑的李二越看李靖越像司马懿。
要不是李二觉得自己能够熬死李靖再加上李靖没有司马懿那样好的人缘以及那么好的文臣班底。
要不是李承乾确实足够出色,
他都想先下手为强了。
“可....以后呢?有这些先辈们的榜样,那些大臣可以有样学样,而他们又能对李唐的皇帝带有几分的尊重呢?”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若是君权不振,便是三纲不存,三纲不存,那离取祸不远了。”
李承乾默然。
这个问题他也没法回答李二。
因为他留下的顾命大臣固然好用,可臣权压过君权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那些大臣是会在位子上为自己的家族大肆的中饱私囊,还是说真的有理想有抱负的为国为民。
要是大臣真的都这么有风骨,那众正盈朝的c是怎么混到自挂东南枝的?
而那些在崇祯活着的时候哭穷的大臣的家底子,又是如何将闯王的绿营腐败的走都走不动道的?
但是玄武门的危害更大一些,还是臣权压过君权的危害更大一些?
李承乾无从得知,他终究还是人,而不是神。
“陛下之前所提及之事,我实是不知该如何应对,不过...我倒是觉得未来之事虽难以预测,但终究都会有其相应的解决之法。”
“后世之事,自有后来人去处理,咱们这些先君,倒也没必要如此悲观。”
“更何况这大唐江山固然是属于我们的,但终究还是会交到后辈儿孙们的手中,而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子孙后代奠定一个结实的基础。”
李承乾缓缓地抬起头,目光望向那阴沉沉的天空:“要下雪了啊!”
只见铅灰色的云层越压越低,仿佛沉甸甸的棉絮一般,将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了一片灰暗之中。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这清冷的空气,喃喃自语道:“瑞雪兆丰年呐,想来明年定能有个好收成吧。”
............
“???: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
(https://www.biquya.cc/id161098/3410838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