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称陛下! > 第352章 上邦使臣与下邦皇后不得不说的故事

“孔府?那是什么东西?”舒明天皇人都懵了,他还在家里研究如何和孙女孙媳妇睡觉呢,怎么突然就有祸事找到他的头上来了?

“大胆!”王玄策声音猛地拔高:“你居然说先圣是什么东西?”

“你这是藐视先圣!我这就修书一封写给朝廷,你就等着大唐的读书人对你口诛笔伐吧!”

“砰!”一个倭奴的贵族首领被气的即将拍案而起了:“八嘎!”

但是王玄策身后的使团成员动作更快一步,他三步并两步的来到倭奴贵族的身前抽刀架在倭奴的脖子上说道:“勿动,唐兵将至,动则灭国。”

说完他将剑刃在倭奴贵族的脖子上稍微哗啦了一下,瞬间一道血水便顺着刀身上的流血槽滴落到地面上。

“不愧是老师的族人,果然威武。”王玄策毫不掩饰自己目光中的欣赏看着那个在别国王庭动刀的使团成员。

“来人!”感受到一股子刺痛的倭奴贵族干嘛大喊道。

瞬间,十几个爱笑的倭奴士卒冲了进来。

在刺啦刺啦声当中,十几个使团成员纷纷拔刀三三一组的将倭奴士卒拦了下来。

那些原本就矮小再加上营养不够导致更加爱笑的我女士卒在面对高大健壮的唐朝使团成员的时候。

颇有一种大人欺负小孩的感觉。

“八嘎!谁让你们进来的!”苏我虾夷指着那些倭奴士卒说道:“给我滚出去!”

“还有你,谁让你拍桌子的,跟我滚出去!”

本来场中有些粗壮的呼吸声因为苏我虾夷的叽里呱啦乱叫变得更加粗乱了。

在与倭奴士卒对峙的使团成员中,就有一个因为情绪高度亢奋直接从怀中掏出来一个哨箭对着空中。

“快拦住他!”苏我虾夷看着那个被举在空中的东西脸都绿了。

跟着这支使团造访倭奴的可还有一支整编的大唐海军舰队,不然他们的态度也不会变得这么好,甚至连礼节方面的问题都不准备探讨了。

谁知道在他们准备低头忍气吞声的时候,大唐使团好像并不是抱着来占口头便宜的想法来的。

他们...好像是来找开战理由的。

苏我虾夷想到这些,身子都有些发抖了。

他们家和舒明天皇的争斗正在白热化当中呢,这个时候要是唐朝掺和进来了,就算是他们家斗赢舒明天皇了,也没法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因为舒明天皇肯定会反手投靠唐朝,要求唐朝出兵平叛的,因为换做是他,他也会这么做。

但是那些倭奴士卒看着自己对面那群身材健壮高大,手中持着明晃晃利剑的唐朝人,竟然没有一个敢于上前阻止的。

“先不用通知鄅国公。”王玄策伸手制止了那名使团成员的激情行为:“我要看看倭奴能不能给大唐一个交代。”

要是不能给大唐一个交代,那大唐只能亲自来找回面子了。

而且用孔家的事情为理由开战,即便是那些将李承乾视为生死大敌的世家余孽,也找不出来任何反对的理由。

“舒明天皇,我在这里限你五日之内找到此事的参与者,否则。”王玄策朝前走,一直走到舒明天皇的身前才止住自己的步伐。

他俯视着舒明天皇和苏我虾夷的时候,还顺便摸了摸宝皇女的脸蛋:“便在战场上做过一场吧。”

“这场战争会一直持续到你们身死国灭为止。”

..............

在那大唐舰队缓缓靠岸之处,只见一片乌泱泱的人群攒动不息。

无数倭奴在手持利刃的军士们的监督下,如潮水般忙碌地穿梭正在修建的营盘其中。

他们或搬运木材石料,或挖掘壕沟土坑,或搭建营帐楼阁,扬起阵阵漫天飞舞的尘土。

远远望去,这片土地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黄尘所笼罩,让人难以看清其中的景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座规模宏大且坚固无比的营盘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

这座营盘占地面积之广令人咋舌,足以容纳数万雄师在此安营扎寨。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座主营盘的周围,还分布着几座与之遥相呼应、呈犄角之势排列的副营盘。

而在营盘的瞭望塔上,大唐鄅国公张亮和他的副将张金树在等着王玄策的信号。

“张金树,你说王玄策那边出使的顺不顺利啊?”张亮虽然内心慌的一批,但是表面功夫还是做的不错的。

他生性怯懦,无法临危决策,但是扎硬寨打呆仗这这种事情他还是会的。

“国公放心,我已经派人专门守候他们的消息了,只要那边的哨箭一响,我们的人立马就能知道。”张金树看着面色平淡的张亮心中的自信又多了几分。

人家堂堂开国国公,如此金贵的身子都跟他一起以身犯险,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有必胜的打算。

“好。”张亮点点头,长出一口气:“我虽然不知道朝廷要这种烂地方做什么,不过既然朝廷派我来了,我自然要尽心尽力。”

他的目光在倭奴国那崎岖的土地上流转:“还好我们的小型战船可以在倭奴国境内行驶,不然就我们这些人,也很难将倭奴国里面的人都杀过。”

“不过我听说朝廷准备建造新型的战船,据说要比我们舰队里面的大型战船还要大两倍多。”

“不知道那种船行驶在海面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真是很期待。”张金树也是满脸的期待。

“好了,你在这看着吧,一旦有消息,第一时间通知我。”张亮走之前对着张金树说道:“我在离开长安之前,去寺庙里面算了一卦。”

“卦上说我们这次行事定能旗开得胜,你也不必担心。”

“诺。”张金树回答道:“不过相比较那些巫者,我更相信国公的手段。”

张亮平生就信这个,不过就长安城附近那些被李承乾调教过的寺庙,也不敢给张亮算出不吉利的卦象。

就那些经年老卦棍们算卦,包有手法的。

...............

“...故怀恨在心,掠孔家而后还,太宗者,视百姓为家奴,视外邦为走狗,故遣使问罪于倭奴...王玄策者,使团副使,邂皇极天皇与此,埋后端。”《新唐书.倭奴国传》

(https://www.biquya.cc/id161098/3372417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