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称陛下! > 第531章 翘班的李承乾

扎根于洛阳城下辖的洛阳县龙门薛氏今日迎来了一伙比较特殊的客人。

为何特殊,因为那些乡里乡亲们看着如今的龙门薛氏的主事人薛元嗣很早就带着薛氏的少族长薛元超在外边等候了。

自薛氏上任族长薛收死后,薛氏的事情皆由其弟薛元嗣代为管理,等到明年薛元超及冠后,薛元嗣就要逐步过渡族长的权力给薛元超了。

当然前提是薛元嗣自己愿意的话。

“薛家这是几个家老和族长全都出动了?”有几个眼尖的乡亲看着这一幕七嘴八舌的讨论到:“难不成是薛家的那个随侍陛下左右的薛礼回来了?”

“我看到薛礼的妻子柳氏了,看来真的是薛礼要回来了。”

“怪不得,咱们这里都多久没这么热闹了,原来是未来的国公回来了。”

自贞观六年(632年)龙门县废县并入洛阳县以后,龙门就有些落魄了再加上本地的世家的气运又有些低迷,不再有人在朝廷担任高官。

龙门,也自此萧条了下来,不过也得益于龙门薛氏势微,薛氏倒是逃过了一劫又一劫。

到如今,全族的希望几乎都寄托在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的薛仁贵身上了。

不管是正在主事的薛元嗣还是正在成长起来的薛元超,都将家族的复兴的希望放在了这位朝廷新贵上面。

以至于前段时间一支带着薛礼书信回来的队伍想要将他们育种的粮食种在薛家的土地上,还要求薛氏族人按照他们的方式耕种土地的时候,薛元嗣连商议都没商议,直接一口答应了下来。

现在是四月末,他们刚刚收获了一批冬小麦以后,便要耕地准备在六月种粟(小米)了。

而这支带着薛礼书信来的队伍,便是宋应星带领的,他要在薛家的田地上推广来自后世的新技术。

虽然均田令推广以后,薛家没法像以前一样,占据龙门这个地方七成以上的土地了,但是薛家人多,即便是均田以后,他们一族拥有的土地也相当可观。

而他们,便是宋应星要立的诚信木。

因为粮食在这个时代是比任何金银珠宝还要贵重的东西,所以这些守着土地靠天吃饭的百姓们对新技术天然保持着怀疑。

新技术一旦出事,毁坏的便是一茬的粮食,一茬绝收,就会导致人饿死。

所以要想通过政令就将天工开物里面记载的东西推广到大唐天下,也只有少数认知不够清晰的皇帝才会有这种乐观的想法。

因此像龙门薛氏这样的试验地点就很重要了,只要宋应星能够用自己的技术让他们的田地增产,看到好处而自发学习的百姓,要比强制推广的速度快多了。

而且以官吏那低劣的道德感来讲,通过官方手段推行,很有可能,不,一定会变成残民的政策。

哒~哒~哒~

在薛元超一干薛氏族人以及其他看热闹的乡人的目光注视下,一队鲜衣怒马的骑兵出现在他们的目光中。

随着骑兵出现的,是大批拉着东西的马车,上面装着的,都是李承乾赐给薛仁贵的金银珠宝,锦罗绸缎。

薛仁贵是来衣锦还乡的。

古人云,富贵不还乡,如同锦衣夜行。

让别人知道你过得很好,让别人羡慕,也是人一生很重要的乐子之一。

“仁贵,你的家乡倒是好山好水啊。”一副世家贵公子打扮的李承乾朝着薛仁贵调侃道:“也只有这等风水,才能为大唐诞下一名才华横溢的良将啊。”

他的披风被马前进带起的风吹起露出他领子上那由金丝为线绣出来的锦绣图案,衬的他如玉的面庞愈发矜贵。

种种迹象表明,这位大唐至高无上的皇帝,显然是翘班出来微服私访了。

“陛下,这种事情让臣一个人回来就好了。”薛仁贵人有些发麻的说道:“若是您在我家有些...”

薛仁贵不知道该怎么说,要是李承乾身体有个什么情况,他纵然是舍去一条命也负责不了啊。

“艾~”李承乾制止了满面愁容的薛仁贵继续劝下去的想法:“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不要说这些煞风景的话。”

“而且我都来到这里了,不去你家转转,岂不是白费功夫。”

俗话说的好,来都来了。

“臣...”薛仁贵在心中叹息一声:“陛下为何不早点和臣说,臣好让家中早早准备以迎圣驾。”

“我也是临时起意,正好朝廷这段时间也挺清闲的,后面再出来,就没有那么好的景色和机会了。”李承乾说道:“还有,不要叫我陛下,叫我兄长就好了。”

“我现在的身份是卫国公李靖的嫡长子李德謇。”

薛仁贵有些无力吐槽这些事情了。

而且要论年龄,他还要比李承乾大上不少呢。

“兄长,请吧。”面对越来越近的家乡,薛仁贵也只能收起乱如麻的思绪。

他在心中想道:“希望他们看到陛下不会吓坏了吧?”

当朝皇帝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这足以吓坏一部分心理素质不好的家伙了。

“不过...”薛仁贵转念一想:“要是自己不说,他们应该也不认识陛下吧。”

“不知道宋应星准备的怎么样了。”李承乾的想法倒没有那么多,他这次出来,就想看看宋应星在这里过得怎么样。

虽然龙门距离洛阳,骑马不过一日半的路程,但李承乾的心里面还是有些不踏实。

因为相比较之前的火炮、蒸汽机还是其他的机器造物来讲,粮食这个要更重要一些。

只要宋应星在龙门这里成功了,随着先进的耕种技术不断的推广,养活一个人所需要的田亩也会不断的减少。

这就代表着同样的土地,大唐可以养活更多的百姓了。

大唐现在也才有一千两百万人,按照民部的估计,这个数量顶多再翻两三倍就要达到上限了。

这不是说有个无形的上限限制着大唐的百姓只能生这么多,而是这片土地的产出只能养活这些人。

要想养活更多的人,只能让这些土地的产出变得更多。

(https://www.biquya.cc/id161098/2842316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