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西域还没有后世那么荒凉,这里大片大片的绿洲是西域百国疆域里面的百姓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像是其他国家一样,高昌国的城池与村落便匍匐在这些绿洲之畔。
可惜的是,原本宁静的世外桃园被阵阵杀伐之气所笼罩了。
大唐的铁骑肆意的穿梭在高昌国的领地上,便是有些头铁的城池守将想要忠君爱国拦上一拦,他们勉强组织起来的军队,便会被李二指挥的军队撕成碎片。
要是守城还行,那些守城的士卒在野地里面遇到静塞军,就是在被那些守将挟裹着送死。
当骑兵掠过战场以后,留下的只有伤兵的哀嚎和遍地的尸体。
“阿!!!”
随着一声声惨叫声,又有一曲士卒控制不住心中的恐惧四散奔逃,相对应的,自然有小股骑兵尾随其后将其尽可能的赶远或者射杀。
“停!”
秦怀道勒住战马,他身上的甲胄上还残留着敌人未晒干的血迹,自觉只学会了他父亲七成本领的秦怀道便已经是沙场上难得的良将了,他有时候都在想,他父亲当年在战场上,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光景呢?
他望着溃军逃亡的方向,那里有一村落座落在那里,溃军正对的方向,有着一群身无寸铁的高昌百姓正在试图阻止这群溃兵逃进他们的村落当中。
年轻的将领轻声叹息,他当然知道战争对于这些百姓而言意味着什么。
不管是自己国家的军队还是对方国家的军队,对于他们而言,都没什么差距。
因为旧时代军队的军纪,几乎为零,为了提振士气,烧杀抢掠是常有的事情。
“射!”
原本想要节省箭矢用长矛收割溃兵的静塞骑兵在秦怀道的示意下进行了一轮攒射。
嗖嗖嗖!
箭矢划破空气射死了最后一波溃兵。
但略过溃兵,秦怀道看到的,眼神更加惊恐的百姓。
因为相比较那些溃兵,秦怀道他们的战斗力明显更强一些,
"民生萧条啊。"来不及感叹的秦怀道右手猛然高举:“收拢阵型,继续前进,注意不要扰民,不要让马踏进百姓的农田里面。”
“践踏的地方记录下来,等到我们平定高昌国以后,自有官府过来赔偿。”
他想起了自己在凉州修整的那段时间的所见所闻,陇右道的军队,可不会让他们的百姓害怕到这种地步。
“天壤之别啊,大唐早日平定高昌国,对高昌国的百姓也是一件好事。”秦怀道叹息一声便调转马头离开了,他身后的掌旗官摇晃着军旗,“静塞”二字在猩红的旗面上随风滚动。
于是这支刚刚用绝对的武力碾压敌军的军队,便在高昌国百姓愕然的眼光中离去了。
静塞军终究不是寻常的军队,禁赛军里面七成以上的基层军官都是从国子监军校中毕业的。
而国子监军校的第一课,讲的就是军纪的问题,见识过新时代军队的李承乾,是无法容忍自己建立起来的军队还是以前那副模样,从当年陈庆之训练八百太子亲卫的时候,李承乾要求的便是岳家军的水平。
如今当了皇帝,李承乾更不可能降低要求了。
他没法一步取代大唐所有军队,但是他可以组建新的军队慢慢取缔募兵制度下的旧军队,就像是陇右道一样,当年杀的彻底,改革就很快。
当年李承乾留在陇右道的两万军队形成了陇右道独特的军民情,李承乾也相信迟早有大唐遍地都是陇右道。
“王者之师,吊民伐罪。”
那些手持着农具的高昌百姓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听到的那些传言,大唐的天兵来此只是为了惩戒那些犯罪的高昌国贵族的,与他们这些百姓无关。
王师西征,只诛首恶,这些故事在高昌国的百姓之间疯狂传播。
这是阳谋,再辅以静塞军严苛的军纪,几乎是无解的。
当然,代价就是相比较募兵制度俩将,新军队那高昂的军费和抚恤金等福利,以及对军官们进行高素质培养。
但李承乾宁愿多花这些钱,也不想用战后战利品抵军费的方式使用几乎免费的募兵制。
要说为什么,只是单纯的觉得厌恶而已。
他已经可以达则兼济天下了。
..................
卫国公府邸。
李靖看着手中被李承乾批注后的《卫公兵法》有些愣神,因为李承乾批注的第一页,便是朱笔勾勒的"饿鸱不取"四字。
李靖将李承乾批注过的《卫公兵法》放在面前准备仔细看一看,然后他随手将案桌上的尉迟敬德所书写的《鄂公兵法》扫落在地上。
他发誓,要是再心软帮尉迟敬德斧正什么兵法,他就和狗住一窝。
李靖不知道尉迟敬德发的什么风开始冒充文化人,但是他的水平,真的只能误人子弟。
“陛下所要求的军纪严明是好事,但大唐的军队基本没有多少能够做到啊。”
李靖也和李承乾讨论过这个,他觉得只要能够指挥军队令行禁止就好了,何必强求这个,而且他觉得这个对于军队战力没有显著提升阿?
当时李承乾的回答是:“不过是多杀些人罢了,陇右道已经做到了一部分,若是大唐其他地方做不到,那就是说明我杀的还不够多而已。”
为此李靖都看到了李承乾为了严肃军纪,特意组建了静塞军这支职业军队,募兵制的军纪没法强求,但是这种职业军人所组成的军队,李承乾是不会让步的。
当年陈庆之拜访他的时候,他也因为就这个问题问过陈庆之。
陈庆之的回答是,他在贞观八年为陛下训练亲卫的时候,陛下要求的便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贞观八年是什么情况?那个时候都没有因为军纪而退步。
如今陛下登基为帝了,又怎么可能愿意退步呢?
...............
“??:才兼文武,学富古今。赤心百为,白首一节”
(https://www.biquya.cc/id161098/2835312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