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安然却顾不得乌拉那拉氏如何,在漫天飞雪的一天夜里,王家差人冒着雪来报丧,说是王母于黄昏时分在院中摇椅上睡着后,再也没醒过来。
即便是有孩童的新生,那也阻拦不住岁月的侵蚀,王母虽有一阵清醒的时光,但在一场秋雨之后,她病了一回,从此便就彻底糊涂了。
她忘了安然,忘了王淼,忘了王森,甚至有时候都认不出王卓,却一直记得春娘,夸春娘是个好媳妇,说都是王家拖累了她,叫她一个好姑娘跟着他们家吃苦,她既心疼又愧疚。
春娘被她说的眼眶泛红,忍了又忍,咽下喉咙间的酸涩,哄着王母道:“我的娘啊,你只要能再多活几年,叫儿媳多孝顺孝顺您,这点苦也就不算什么了。”
“好,我好好活着,我儿媳孝顺呢!”王母笑着拍了拍春娘的手,答应的好好的。
可谁知,却在这一年的冬天,在春娘喂了她一碗大米粥后,躺在摇椅上就睡了过去,没了声息。
春娘回身将手里的碗递给身边的丫鬟时还笑呢,道:“你这老太太,今儿怎么这般馋嘴了?不晌不晚的,偏闹着要喝大米粥,这好不容易给你炖了一锅,也就才吃这一碗,可是觉得只有大米粥不好吃了?没事儿,过两天咱们今年腌的酱菜就好了,到时候送到您跟前,叫您配着大米饭吃,啊?”
但身后的人却再也没有了回应。
春娘脸上的笑僵了僵,见对面小丫鬟眼里已经染了泪花,她忽然又笑了,道:“你这孩子,怎么哭了?别在老太太跟前哭,她许是睡着了,你莫吵醒她。”
她回身,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现一般,将已经瘦的蜷在一起像个孩子一样的王母一把抱进了屋里,轻轻将她放在床上,盖好被子,声音平静地对自己的丫鬟道:“去吧,去寻管家,把老爷叫回来吧。”
丫鬟赶紧就跑走了。
春娘看了眼床上的人,眨了眨眼睛,从王母的柜子里翻出一个布包,如同往常一般同王母唠着嗑:“前儿个不久,大妹妹送来好多匹鲜亮的布料,你最喜欢其中一匹玫红,我便叫人裁了几尺布给你做了新衣裳,怕你着急穿,一直放在柜子里藏着。
你这老太太,是不是半夜偷翻柜子发现这衣裳了?怕我不给你穿,这才急吼吼的走了,连声招呼都没打,不过倒也不傻,知道吃饱了再走,这辈子吃饱,下辈子就不挨饿了,挺好的,就是你走慢点,叫我给你穿好这身新衣裳,回头见了咱爹,这一身玫红,准迷的老头子眼睛瞪得溜圆。”
她边说边轻手轻脚为王母穿上寿衣,在隔壁院子住着的王淼率先得了消息,赶过来时,见此情景,“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春娘招手道:“快起来吧,有好多东西要收拾呢,娘走的利索,咱这些后辈也别光顾着掉眼泪不是?”
王淼抹了把脸上的泪,从地上站起来,和春娘一起收拾东西。
王卓,王森和孙辈回来时,老太太温热的身体已经变的冰冷,甚至因着冬日,已经发硬,一众男丁跪在门口,王卓,王森膝行进来,早已泪流满面。
春娘正给王母收拾首饰,叫他们来了,原本平静的眼睛忽然瞪了起来,疾步走到两人面前,“啪啪”就是两巴掌。
只听她骂道:“不孝子!你们还知道回来?”
安然赶过来的时候,王府门口已经布置好了丧仪,她戴了孝,去见了在灵堂躺着的老太太,老太太一身玫红寿衣,看上去喜庆极了,头发拢的整整齐齐,脸上也干干净净,金头饰,金耳坠,金项链,手上还有一对大金镯子,就是人瘦的很,戴上去有些空空荡荡的。
春娘过来轻声道:“挺好的,吃饱了走的,吃的是她最爱的大米粥,以前穷的时候,但凡有点好的,全都塞给我们小辈了,后来你大哥出息了,我才知道这老太太最爱吃的是白花花的黏糊糊的大米粥,只可惜她这几年胃口不好,还没来得及让她尝尝更好吃的就走了。”
安然眼泪瞬间模糊了视线。
王母的丧事办的极为热闹,因着胤禛的身份,安然没叫他来,倒是让弘昭他们几个戴了孝磕了头,原本他们还想给王母守灵,却被王卓好说歹说终于给劝走了。
春娘在守灵时一直没哭,平静的处理着丧事,直到三日后王母下葬,棺材入土的那一刻,她大叫一声,冲着棺材就扑了过去:
“娘啊!狠心的娘!您就这般抛下这一大家子走了,黄泉路上您一个人,叫儿媳怎么放得下心啊,不如就将儿媳一块儿带走吧!娘!”
凄厉的声音随着北风卷起的黄纸一直被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山花烂漫,一身玫红的小老太太含笑看着山坡上的那个中年男人,如同年轻时那般俏丽地转了几圈,问:“当家的,你瞧我这身衣裳好不好看?”
“好看。”山坡上的中年男人点了点头,伸出手,笑道:“走吧,回家。”
老太太握住他的手,同他一起往山坡上走去。
王母虽是干娘,但安然还是守了三年孝,王卓也丁忧在家三年,待他们出了孝,便已经到了康熙六十一年。
近几年皇上的身体肉眼可见的不好,太后已于五十六年病逝,老大,老二一直被圈禁,原本的太子妃也于五十七年那会儿病逝,三阿哥倒是一直活跃,只是他胆子小,也不敢折腾出大动作,老五老七一直是安静的,老八虽被康熙骂了几回,停了几次俸禄,但从未被压下去过,不得不说,性情倒是真的坚韧。
老九老十虽还是跟着老八混,但这辈子和胤禛的关系也不错,两人没有和老八黏的过于紧凑,当然,也没有明面上和胤禛表现的太过亲近,就这么不远不近的处着。
十二是个老实人,同老五他们一般没什么存在感,十三也一直在家养身体,十四在五十七年时被封为抚远大将军,进军青海,走之前,十四找到胤禛,两人在书房里讨论了什么不得而知,但走时十四似乎很生气,砸了胤禛半个书房。
一直到六十年,康熙召抚远大将军回京,两人都不算和睦。
(https://www.biquya.cc/id160986/3466887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