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
李禾苗想起早上周越洋送她时,和她说的那些话。
“你和大哥在忙什么呀?怎么还神神秘秘的?”
周越洋来到了堂屋的一角。
那里一直堆放着张大姐留下来的杂物。
他们刚搬进来时,张大姐说那些都是不要的东西。
如果他们嫌碍事就扔了。
可住进来后,李禾苗每天不是在跑设计稿的事,就是在学习。
现在又加了一个设计班的课程。
整个人忙得飞起。
早就把那堆东西给忘了。
这会儿周越洋走到那边,她才发现那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清空了。
只在角落,剩下了一堆东西。
正被一层深绿色的帆布盖着。
周越洋几步走到了帆布旁边。
也没废话,一把就将帆布掀开了。
李禾苗这才发现,那帆布的下面竟是满满的一堆零部件。
看样子正是缝纫机的。
李禾苗不禁看了看已经组装好的缝纫机。
她不解地问道,“这是剩下的零件?”
周越洋摇头,“不是剩下的,是我大哥新买回来的。”
“这台不是已经能用了么?怎么还买?”
李禾苗的手指在缝纫机上弹了弹,“我看这个已经够好了。”
周振海在旁边搭腔道,“这个当然好了,你也不看老二为了它,付了多少心血。”
李和苗越发不解,已经组装好了,他们还买来干嘛?
难不成……
“你们打算自己组装缝纫机卖?”
周越洋用力点点头。
“确实如此。我和大哥在组装缝纫机时,旁边好几个邻居都看见了。”
周越洋指了指旁边的那一堆零部件。
“这台已经有人卖了,咱们前街一位大姨求我帮忙装的。做好后,她愿意出150块钱。咱们买这堆废铁,还不到30呢。”
周振海显然也很兴奋,他接过周越洋的话,继续道,“再加上咱们家里还剩下这些零部件,我和越洋用点心,三五天也就做出来了。城里的钱果然要比村里好挣多了!”
李禾苗没想到兄弟俩,组装了一台缝纫机,竟组装出来一个商机。
能挣钱,她自然心中也跟着高兴。
但她忽然又想到了一些事,不放心的问道,“那个大姨可确定要了?别咱们装出来她又不要了。”
周越洋在李禾苗的肩膀上轻轻的拍了拍,“放心吧。你看咱们的那台缝纫机,这台做出来,不会比那个差,就算到时候大姨反悔了,她不要很快也能卖出去。”
听周越洋这样说,李禾苗的眉头却有些微微的皱了起来。
缝纫机可不是衣服类的百货商品。
能随便拿出去卖么?
想至此,她继续问道,“这堆零部件,也是从那个车队那买的?”
“没错,他那还有挺多呢,我们是挑好的拿的。别担心,左右越是工厂淘汰的,咱们废物利用,没事儿!”
李禾苗想了想,确实如此,反正都是作废的东西了。
但又多嘱咐了一句。
“我看咱们那台缝纫机上,原来工厂作废的编号都被你们俩抹去了,这一台给外人做的那编号都留着吧。以后若真是有什么说法,这也是个证据。”
周越洋和周振海闻言纷纷点头。
觉得李禾苗说的在理。
因为缝纫机的事儿,三人都十分开心。
晚上的饭,周振海还烧了一条鱼。
炒了几个鸡蛋。
吃着鸡蛋,几人又回忆起家里养的那只杂毛野鸡。
过完年,后山变暖,野鸡就自己飞走了。
李和苗并没当做一回事儿,可周越洋一说起来,还怪想念那只野鸡的。
周越洋和李禾苗便说起了,野鸡偷蛋的事儿。
周振海是头一次听说,只觉着那只野鸡太神奇了。
就在他感叹的时候,可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禾苗几人是外来客,此时正是饭点。
应该不会有人来敲门,想来是有事的。
他们虽说来的时间短,但和周围的邻居相处的还算和谐。
心中念着人家可能有事相求,便急匆匆的去开门。
大门一打开,几人就愣住了。
站在门口的哪里是什么邻居?
而是双手拎着大包的刘玉华。
“大嫂?”
周振海一步跨到了门口,“你咋来了?”
说话间他又扒着门,向刘玉华的身后张望了一番。
“自己来的?”
问完后,顿了顿,语气十分着急的再次开口。
“可是娘和小妹出了什么事?”
刘玉华没有回答,反而是很自然的,将手里的两个大包裹直接塞进了周振海的手中。
通过周振海接过来的动作,就知道那包裹不轻。
送出包裹,刘玉华扶着腰,甩着胳膊,便进了院子。
“哎哟,这一路可累死我了。”
看着小院里正摆着饭桌,她也不问,坐下后便拿旁边的空碗给自己盛饭。
吃了两口饭,喝了两口汤。
才抬头道,“是娘让我来的,放心,娘和小妹他们都好着呢,是娘让我过来的。”
周振海不解、
“没什么事,娘让你过来干嘛?可是家里出了别的事儿?”
“嘿哟,你怎么就不怕盼着家里好啊?”
刘玉华夹了一筷子鱼肉。
“娘还担心你们吃不好饭呢,看来你们的伙食还不错。”
周越洋和李禾苗,此时也回到桌子边坐下。
李禾苗给刘玉华接了一杯水放在了旁边。
刘玉华也不客气。
拿起来就灌了一口。
因为上次李禾苗替她还了1000块钱的事儿,刘玉华再见李禾苗已没了过去的横眉冷目。
喝了水,还不忘对李禾苗说了声谢谢。
“你瞧你大哥!咋?我是他婆娘,来看他不正常?一看见我就问家里出这事,出那事儿的!说的我好像个瘟神!”
李禾苗又给大嫂夹了一筷子鱼在旁边。
“大哥是关心则乱,嫂子快吃鱼,大哥做的。”
刘玉华笑呵呵的将鱼吃了。
周振海依旧不放心。
“我们这才出来几天啊?娘就让你过来看我们?”
“哎呦,真没什么大事儿,但小事儿吧,娘却嘱咐了我一件。”刘玉华这一句话让桌子上的三个人都紧张起来。
周大娘虽是个农村妇人,但对孩子们的学业却是极为看重的。
他们走之前,还不断的嘱咐,不要总想着家里。
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这会儿让刘玉华找过来,一定是比较要紧的事儿。
看着三人紧张的模样,刘玉华不禁笑了起来,但脸上却有些羞赧。
“哎呀,家里没事儿,是……我和你们大哥的事儿。”
周振海眉头紧锁。
“咱俩有什么事儿?”
“咱俩原本是没事,但现在有了。最近村里的妇联都宣传开了,让咱们搞计划生育呢。”
(https://www.biquya.cc/id160894/5679296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