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抗日之超级战神 > 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最后一战(一)

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最后一战(一)

处于风雨飘摇中之日本,为了增强战争指导机构和对华,对美、英、荷兰、苏联的全面大规模作战指挥及本土之防卫,大本营于对陆军的高级干部,进行人事方面的大调动。

首先是原第7方面军司令官土肥原贤二大将,调任教育总监;曾任缅甸方面军司令官之河边正三大将,出任航空总军司令官;曾任参谋总长之杉山元元帅,出任防卫本土之第一总军司令官;曾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之畑俊六元帅,出任防卫本土之第二总军司令官;原驻朝鲜之第17方面军司令官板垣征四郎大将,调任驻新加坡之第7方面军司令官。

原驻柳州地区之第11军司令官上月良夫中将,调至朝鲜汉城任第17方面军司令官;原驻长春之关东军总参谋长笠原幸雄中将,调驻柳州之第11军司令官;原任参谋次长之秦彦三郎中将,调任关东军总参谋长。

曾任第2航空军司令官之河边虎四郎中将,出任参谋次长(河边正三之亲弟);原驻郑州之第12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中将,调任驻国内大阪之第15方面军司令官。

原驻黑龙江省密山县之第11师团长鹰森孝中将,调任驻郑州之第12军司令官;原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佐藤贤了中将,调驻泰国首都曼谷之第37师团长;原第37师团长长野祐一郎中将,调任驻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之第16军司令官。

日军为了作最后挣扎,还对各地的部队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动。

先是大本营为防止太平洋战线的崩溃,经御前会议决定,确定现尚稳定占据的太平洋各地区,为日本的“绝对国防圈”而必须予以确保。为此继续从其国内,从中国派遣军、关东军调出大量部队,进行战略防御。

这一次,关东军再次被当成了救火队,先是第14师团由齐齐哈尔调帛硫群岛,接着第29师团由辽阳调关岛;第1、2、3、4、5、6、7派遣队(约等于旅团);第2独立守备队司令部;高炮第25联队、野战高炮第52大队;战车第9联队,独立汽车运输3个中队,第8派遣队;独立工兵第7、第9联队;第9派遣队被调往南太平洋地区。

与此同时,调至菲律宾地区的部队有:海上第2机动旅团、第6野战输送司令部、第10派遣队、步兵第36联队(属第28师团)、通讯第27联队、野战重炮第12联队(15榴);野战重炮兵第12联队(10.5加农);独立重炮兵第4大队(30榴)以及驻绥阳(牡丹江市以东)的第8师团、独立混成第26联队、驻海拉尔的第23师团、驻孙吴的第1师团、驻佳木斯的第10师团、驻勃利的战车第2师团、独立野炮兵第13大队。

紧接着大本营又将野战重炮兵第1联队(15榴),独立速射炮第3、第7大队,战车第27联队以及驻哈尔滨的第28师团、驻林口的第24师团等部队调往冲绳。

这还没完,进入六月份之后,关东军外调的部队更加的频繁了。

原驻公主岭之第68旅团,独立野炮兵第5大队,独立速射炮第4大队、独立混成第25联队、独立速射炮第29、39中队、驻东宁的第12师团被调往湾岛。

独立混成第35、36、37旅团被调往马来西亚。

而独立工兵第24联队,独立工兵第52、55、56,58大队、战车第16联队一部、战车第11联队,独立守备第7、8、9大队,步兵第35联队、40联队(属25师团)各一部,山炮第3联队1个大队、第11派遣队、独立速射炮第13、14、17中队,独立工兵第54大队、独立速射炮第24、27中队、通讯第6联队、独立战车第33大队被调回日本国内。

所以,从1944年4月份开始,关东军各地驻军调动频繁。

尽管他们对此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但毕竟是如此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还是被马铮所部的情报人员察觉到了异常。

随即,情报部门将相关情况上报到了战区长官部。

在接到情报部门的汇报之后,马铮在分析了各方面的局势之后,认为对日军发动最后一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1944年8月15日,马铮在察北重镇贝子庙召开高级军官参加的军事会议,商讨对东北日军最后一战。经过几天的研究和商量,最终确定反攻东北全歼关东军。

至于总攻的时间,马铮定在了4个月后。

一方面是因为关东军的兵力调动还在继续,就目前他们知道的情况就有不少于2个师团外加八个旅团级的部队在集结,看样子也将在短时间内被调离东北。

显然,关东军的主力被调走的越多,这对于他们的大反攻越有利。

其次是,这么大规模的作战,所需要的战前准备也颇费时间。

尤其是弹药和给养的筹集,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知道现在五省战区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空前的一百一十多万,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30万,这么多部队同时上战场,即便是每人每天只消耗10发子弹,那也是1300万发弹药。更何况,当战斗打响后,一个人一天岂止是10发子弹?

还有那些轻重机枪,一旦开火,一天少说不得消耗几千发弹药!

而这些都是对马铮所部后勤能力的考验,所以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才可能发动这样规模的战役。

好在大家都看出来了,关东军现在就是一个日暮西山的老头子,就是一头看起来吓人的纸老虎,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战斗力。

尤其是随着马铮从美国方面订购的战机以及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运抵中国,所部的突防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解放东北也就成了必然的。

当整体的作战计划定下来之后,隶属于五省战区的所有部队以及军政部门瞬间忙碌了起来。

大批的部队由后方调往东部草原,与此同时,大批的物资也不断的向前线运输,甚至于连空军以及装甲部队也都出现了。

一时间,东北地区的局势瞬间紧张了起来。

………

而就在这时,日本国内政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部队在各个战场全部陷入不利的局面,迫于国内的压力,东条内阁决定集体辞职,由陆军大将小矶国昭担任首相再次组阁。

连续的失败已经让日本政府意识到,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陆军将领担任首相。

符合条件的陆军大将确实不少,不过能脱开身的却不多。

天皇和大本营把陆军大将们翻了个遍,发现有威望又有能力的都在前线脱不开身,而小矶国昭居然在10多年前就在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干过,退役后又担任过两届拓务大臣,可见文武双全。最后,小矶国昭得到了重臣与天皇的垂青,成为了新首相。

同时日军大本营作出决定,命令梅津美治郎大将立即回国述职,同时陆军大将山田乙三立即前往朝鲜,担任朝鲜第九任总督兼关东军司令官,负责朝鲜前线的所有军政事务。

其实早在中途岛海战日军大败之时,东条的地位就飘摇欲坠了。

不过由于海军害怕承担责任,所以有意隐瞒战争结果。

因此虽然日本海军遭到百年来的第一次惨败,损失颇为惨重。但是做为首相的东条居然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

但是事后国民们却把责任归结到了东条头上,认为是他指示海军方面隐瞒的消息,对此就仁天皇也对东条领导的内阁很不满意。

不过东条下台对于整个战争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东条这个人马铮还是了解的,他是个标准的战争狂人,他要是继续担任首相,那么日本最后会不会真的把一亿玉碎的计划给实施出来,还真不一定。

而且对于东条的才能,新上任的小矶国昭那是拍马也赶不上。

尽管小矶国昭被称之为朝鲜之虎,但是小矶国昭驾驭全局的同东条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

如果说东条那是委婉的愚蠢的话,那么阿部信行则是赤裸裸的蠢货。

东条当首相的时候,同时兼任着陆军大臣,他对大本营有着绝对的控制力。

但是小矶国昭这个首相就逊色多了,他对大本营的控制几乎为零,东条时期的日本政府虽然也是听命于军部,但是多少还是有点自主权的,甚至有的时候还可以同军部抗衡。

但是到了小矶国昭上任之后,日军大本营对于他这个首相简直当成了空气。

而这个小矶内阁也是一个短命的内阁,从组阁到结束不过半年的时间,根本不足为惧。

正好,趁着小矶国昭在台上的这段时间,部队正好积蓄力量,准备来年的大战。

(https://www.biquya.cc/id160367/3791059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